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沫分离技术的实验研究——回收废液中的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泡沫分离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在国外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不少成果.Jorne和Rubin在研究金属离子泡沫分离的基础上,提出的Goug chapman扩散双电层理论,阐述了利用相反电荷的金属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达到金属离子的泡沫分离.Rubin和Lapp、Charewicz和Grives等人通过对泡沫分离金属离子的研究表明:pH值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离子强度可以改变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性.Bruner和Stephan采用泡沫分离方法脱除洗涤剂厂排放的一级及二级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试验结果表明:塔式泡沫分离装置比槽式装置有更高的脱除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设备和工艺简单、低污染、生产过程费用低的脱盐新方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为表面活性物质,采用泡沫分离技术对脱除水溶液中微量的硫酸铜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溶液的pH、表观气速、表面活性剂浓度,泡沫塔液面高度及改变分离阴阳离子的先后顺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操作条件下:CuSO_4的去除率达到97.2%,富集比达到4.2.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相比,没有向溶液中引入新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从而为脱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微量金属离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为表面活性物质,采用泡沫分离技术分别对脱除水溶液中微量的铁、铜、钠离子的分离过程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溶液的pH、表观气速、表面活性剂浓度及泡沫塔装液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自最佳操作条件下铁离子(Ⅲ)的去除率为95.2%,富集比为13.6;铜离子(Ⅱ)的去除率为94.6%,富集比为16.5;钠离子去除率为73.1%,富集比为32.3.与常规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相比,十二烷基苯磺酸在泡沫分离过程结束后不会在体系中引入新的金属离子,这为探索脱盐新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泡沫分离法除去水溶液中微量铜离子的工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为表面活性物质,自制的单金属离子水溶液为研究体系,对泡沫分离法除去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溶液的pH、鼓泡气体流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及泡沫塔装液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去除效果也比较理想,最佳操作条件下富集比为18.2,去除率为96.1%,与常规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相比,十二烷基苯磺酸在泡沫分离过程结束后不会在体系中残留金属离子,这为探索脱盐新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废水的多级泡沫分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超  王璇  应叶  倪力军 《化学世界》2008,49(6):329-333
采用多级泡沫分离装置对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行分离富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离子强度、pH值、分离时间、气体流速等因素对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脱除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进行分离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溶液浓度为20 mg/mL,气体流速为20L/min,pH=10,离子强度为2×10-5mol/L时,分离5 min,可使SDBS的脱除率最高达到97%,三次平行试验SDBS的脱除率分别为96.61%、97.04%和93.93%。与单级环流泡沫分离塔(其脱除率为82%)相比,多级泡沫分离装置具有能耗比低、分离效率高的优点,具有更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 Ⅰ.间歇法处理含锌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间歇式泡沫分离废水中的锌离子 ,探索了废水的 p H值、表面活性剂的投入量以及气体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 ,使用 SDS作为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分离废水中的锌离子 ,处理后锌离子的脱除率可达 90 %以上 ,实验数据为连续化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水溶液中,相当一部分色素在一定条件下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文中以水溶液中的铜离子为色素研究体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起泡剂,探索泡沫分离法脱除水溶液中离子色素的工艺。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铜离子色素脱除率和富集比随pH值、鼓泡气体流量、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及泡沫塔装液量的变化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泡沫分离法脱除铜离子色素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操作工艺为:pH值5.0,气体流量80 mL/min,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0.15 g/L,装液量220 mL,此工艺下铜离子色素脱除率为99.4%,富集比为20.8。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用微乳液法萃取分离水中的非离子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和在湿法冶金工业中萃取分离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和水形成WinsorⅡ或WinsorⅢ型微乳液,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金属离子进入微乳液的双连续区域或者是W/O型的微乳液中,从而实现水和有机物或金属离子的分离。对影响微乳液萃取的因素如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比率(nC/nS)和盐度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中间体、最终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应用电导法测定了自制的新型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mc,运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新型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含量.接着,应用新型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构筑了一种新型的胶质液体泡沫(CLA)体系.实验发现,胶质液体泡沫(CLA)的粒径及稳定性主要受相比影响.利用电导率仪对胶质液体泡沫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应用光学显微技术对胶质液体泡沫体系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应用胶质液体泡沫体系进行含油污泥的原油脱除研究,并对脱除的原油进行了回收,并应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原油脱除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自制的、稳定的、胺质液体泡沫体系可以有效地脱除含油污泥中的原油,最佳条件是:含油污泥处理量0.5g,稀释比为10∶1,处理温度45℃,处理时间20min,最佳条件下含油污泥中原油的脱除率可达99.60%.  相似文献   

10.
泡沫分离法     
泡沫分离法是利用泡沫有很大的吸附表面积,来收集稀溶液中的溶质,并使其浓缩或分离的传统工艺;这种方法所需的药剂为表面活性剂,辅助试剂和用来形成泡沫的压缩空气,所需设备除泡沫塔(池)外,均为一般的化工通用装置。泡沫分离法适用于去除或回收矿物(质)、表面活性剂、酶或蛋白质、微生物、有机化合物以及各类金属离子。因而,本法可适用于产品的制造或工业污水的  相似文献   

11.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同时具有有机溶剂的属性和优良的表面活性,在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微波/超声波辅助下,利用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胶束增溶作用,可对各种固体中的有机物进行萃取,同时也可以在萃取结束后加入化学试剂使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变成水不溶性表面活性剂,实现原位预浓缩提高分析的灵敏度。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HPLC的固定相、胶束动电毛细管色谱的准固定相等实现有机物的分离和手性拆分。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通过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实现增敏光谱测定金属离子。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修饰电极后能够促进电子传递和提高电分析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微量硫酸根离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为表面活性物质,采用泡沫分离技术对去除水溶液中微量硫酸根离子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溶液的pH、鼓泡气体流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及泡沫塔装液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对水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去除效果比较理想,在溶液pH 10、气体流量0.036 m3/h、装液量900 mL、表面活性剂浓度0.13 g/L的条件下,溶液中的SO42-能很好分离(富集比为22.4,去除率为94.1%). 与其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在泡沫分离结束后不会在水溶液中引入新的酸根离子,为进一步探索脱盐新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中间体、最终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应用电导法测定了自制的新型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mc,运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新型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含量。接着,应用新型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构筑了一种新型的胶质液体泡沫(CLA)体系。实验发现,胶质液体泡沫(CLA)的粒径及稳定性主要受相比影响。利用电导率仪对胶质液体泡沫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应用光学显微技术对胶质液体泡沫体系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应用胶质液体泡沫体系进行含油污泥的原油脱除研究,并对脱除的原油进行了回收,并应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原油脱除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自制的、稳定的、胶质液体泡沫体系可以有效地脱除含油污泥中的原油,最佳条件是:含油污泥处理量0.5g,稀释比为10∶1,处理温度45℃,处理时间20min,最佳条件下含油污泥中原油的脱除率可达99.6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微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20对发酵液中乳链菌肽(Nisin)泡沫分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发酵液泡沫分离时泡沫层轴向气泡直径、连续通气过程的泡沫层高度、泡沫层平均持气量等均因添加活性剂而明显变化. 不同体系气泡大小为,含0.2 g/L Span-20发酵液>含0.5 g/L Span-20发酵液>发酵液>含0.2 g/L Tween-80发酵液>含0.5 g/L Tween-80发酵液;Tween-80的加入破坏了气泡表面的网状结构,因而泡沫层持气量较高;连续通气时,2种表面活性剂都会引起泡沫层高度降低,但Tween-80会增加泡沫层的稳定性. 当Tween-80浓度达0.5 g/L时,Nisin的收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分离过程中Nisin失活率减少.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连续式泡沫分离法分离废水中的Cr3+离子。考察了废水的pH、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空气流量和反应时间对Cr3+的脱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操作工艺条件为混合废水pH=6.0、空气流量350 mL/min、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70 mg/L、反应时间为30 min,此时Cr3+的脱除率可达95.31%,浮选塔排出的残液中Cr3+的质量浓度0.5 mg/L,完全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黄敏  李国龙 《化工时刊》2008,22(10):10-15
运用自制的泡沫分离塔,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对泡沫吸附分离含铜及含锌溶液的操作参数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料液浓度、pH值、气体流量、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因素对含铜和含锌溶液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操作参数为pH值5.0,料液浓度0.125mmol/L,进料流速50mL/min,气体流量100mL/min,表面活性剂浓度0.25mmol/L。同时从理论上推算出泡沫吸附分离铜离子的最佳pH值范围为5.0左右。实验还通过改变孔板的孔径大小以改变气泡的尺寸,特别研究了泡沫尺寸对泡沫吸附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泡沫分离法处理含Cr(Ⅲ)废水的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间歇式泡沫分离法分离废水中的铬离子。实验考察了各种操作条件对含Cr(Ⅲ )废水进行泡沫分离过程的影响 ,包括 :废水的pH值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以及气体流量等 ,确定了较佳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也表明泡沫分离技术对含铬离子废水的除Cr 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了目前洗发水配方中常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去污能力、洗后头发的柔软性。结果表明: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泡沫粘度较大,其次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SA作为洗发水原料,性价比较高;多数氨基酸类原料有比较丰富和稳定的泡沫,洗后头发的柔软顺滑度较好,但是去污力较差;洗后头发的柔软顺滑度受洗发水配方中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非常大,其次才是调理剂。  相似文献   

19.
解利昕  田志国 《化工进展》2012,31(9):1899-1902,1925
阐述了去除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提高海水淡化装置中铝合金材料耐腐蚀性能的作用。采用填充在离子交换塔中的5052铝合金环作为还原剂,研究了海水流速、海水温度以及海水中铜离子的初始浓度对脱除海水中Cu2+效果的影响,并对试验前后的铝合金还原剂的表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铜离子的脱除率可达88%。流速的降低与温度的上升,使铜离子的脱除率升高;铜离子浓度增大,铜离子的脱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洗涤法脱墨废水浮选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廷 《精细化工》1996,13(3):49-53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洗涤法脱墨废水。墨液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浮选处理后可去除大部分染料离子(或粒子)。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用量、溶液的pH值等对脱色效果和浮选量的影响,并分析了泡沫的液膜组成和性能,认为此浮选是离子和泡沫混合浮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