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辉  骆赞椿 《化学工程》1992,20(5):65-68
<正> 本文分别在四个温度下,对乙酸乙酯+正己烷、氯仿+正己烷、四氯化碳+丙酮、乙酸乙酯+丙酮、四氯化碳+甲苯、氯苯+甲苯这6个二元液体混合物的密度和粘度进行了实验测定。包括纯物质在内,总的实验点数为244点。混合物均是涉及极性组分的系统。 根据所测二元系具有易挥发的特点,采用特别加工的密度瓶和乌氏(Ubbelohde)粘度计。  相似文献   

2.
对落体式粘度计进行了结构改进.在298.15~348.15K(±0.05K)、由常压至29.5MPa的范围内,测定了四氢呋喃、丙酮、乙腈和苯胺4种纯物质,以及苯+环己烷、正丙醇+正庚烷和正丁醇+正庚烷3种二元混合物的液体粘度共294点.提出了高压液体粘度与密度的关联方程,lnφ=ln(l/μ)=A-lnρ+ξ(3ξ-4)/(1-ξ)~2-Cρ/(RT).用本式对最大压力范围为0.1~500MPa、最大温变幅度为170K的广泛类型物质的液体粘度数据共1049点进行关联和计算,计算值的总平均相对偏差为2.64%,远低于选作比较的Dymond等的关联方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比重管和毛细管粘度计测定了乙酸乙酯-四氯化碳-环己烷-苯、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氯化碳、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水-甲醇-丙酮-醋酸四个四元体系及包含的二元、三元体系在298.15K的密度和粘度。  相似文献   

4.
计算有机混合液体粘度的新型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科林  李原 《化工设计》1995,5(5):39-43
在Eyring的反应速率理论基础上,引用NRTL方程的 表达式,得到一个计算有机混合液体粘度的新型方程,该方程不但适用于非理想程度不大的体系,而且对极性的和缔合性的醇水、酸水体系均取得了较好的关联结果。经对19个二元体系和2个三元体系,共1210个数据点的检验,与文献值相比总的平均误差仅为1.31%。  相似文献   

5.
环己酮-环己烷混合液密度和粘度的测定及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常压下分别测定了环己酮与环己烷的混合液在293,15~343.15K下的密度和粘度,并由密度数据计算出超额体积V^E、由粘度数据计算出了不同温度和组成下的超额粘度△η,V^e为正值,△η为负值;同时对不同温度下的超额体积、超额粘度与组成的关系分别用Redlich—Kister方程进行了关联,最大标准偏差小于3%,说明此体系适合采用Redlich—Kister方程回归。混合溶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关系用Andrade公式进行了关联,各组成关联的相关系数接近于1。  相似文献   

6.
液体粘度的关联式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定中 《化工设计》1996,6(1):40-43
粘度是流体的重要物性,1994年美国的carlL.等人提出一个粘度与温度的关联式,与以往的估算方程比较,其计算方法简单,覆盖面广,计算精度可满足工厂设计要求。本文介绍了该关联式及其算例,以及作者利用报导的该式对数百种化合物的回归系数建立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机物液体和含水混合液实验数据及其特性,考虑了组分的临界参数和溶液中氢键的影响,导出了二元和多元液体有机物水溶液密度的关联式;利用本文关联式计算了8个二元水溶液体系504个数据点的密度,总平均相对误差为0.536%;计算了5个三元水溶液体系194个数据点的密度,总平均相对误差为0.422%.密度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关联式的计算准确性优于campbell等人的关联式.本模型只需要混合液组分纯物质的临界参数和密度等可由手册查出的物性数据,即可预测二元和多元水溶液的密度.  相似文献   

8.
巴豆酸乙酯与乙醇混合液密度和粘度的测定及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3-羟基丁酸乙酯合成过程中的相关物系的物性测定.在常压下采用U形振动管密度计测定了巴豆酸乙酯与乙醇的混合液在293.15~343.15 K下的密度,用乌氏粘度计测定了此混合溶液在293.15~343.15 K下的粘度,并由密度数据计算出超额体积V E、由粘度数据计算出了不同温度和组成下的混合粘度的变化Δη,V E和Δη这些值均为负值.同时对不同温度下的超额体积与组成的关系,粘度变化与组成的关系分别用Redlich-Kister方程进行了关联,最大标准偏差小于5%;说明此方程可适用于回归两相体系中上述的物性数据.  相似文献   

9.
Yaws  CL 赵世春 《化学工程》1992,20(1):77-77
<正> 有机化合物的饱和液体密度用修正的Rackett方程表示为温度的函数。 包括烃类、氧、氮、卤素和硫化物在内的大约700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饱和液体密度已经给出。这些密度可用Rackett方程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
在常压下采用U形振动管密度计测定了碳酸二甲酯-甲醇的混合液在293.15~323.15K和碳酸二甲酯-氯苯的混和液在293.15~343.15K下的密度;用乌氏粘度计测定了这两个混合溶液在相应温度下的粘度,并由密度数据计算出超额体积V^E、由粘度数据计算出了不同温度和组成下的混合粘度的变化Δη,前者V^E、Δη均为负值。后者V^E为正值,Δη基本聚集在0附近。对不同温度下的超额体积、混合粘度变化与组成的关系按Redlich-Kister方程进行了关联,最大标准偏差小于5%;说明这两体系适合采用此方程回归。  相似文献   

11.
气体常压粘度数据的评定和对温度的关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1种气体物质的常压粘度数据进行了评定。其中50种物质的数据是在1967至1979年发表的,其它的发表于1960至1966年。对粘度与温度的关联式进行了评查、系统归类和选择。对所选择的关联式的常数用最小二乘法在电子计算机上确定其数值。对各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对于四常数关联式η=A_0+A_1T+A_2T~2+A_3T~3(Ⅰ)和lnη=A_0+B_0lnT+B_1/T+B_2/T~2 (Ⅱ),其总平均误差分别为0.160%和0.157%。从计算简便考虑,推荐(Ⅰ)。两常数关联式η=KT~(3/2)/(C+T)(Ⅲ)、η=A_0+A_1T(Ⅳ)和η=aT~n(Ⅴ)有约略相同的计算准确性。(Ⅲ)的总平均误差为0.460%,并可适用于较广的温度范围内关联。(Ⅳ)的计算比较简便。  相似文献   

12.
史会兵  杨敏  赵红波  宋光林  潘建文 《广州化工》2011,39(12):101-102,110
为了更快、更准确的测定有机粉末的真密度,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比重瓶超声沉降法测定有机粉末的密度,并且讨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对用比重瓶测定粉末密度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给出了密度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对直接浸润、压片、超声三种方法测定有机粉末真密度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比重瓶超声法测得的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2014,22(11-12):1302-1306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rganic liquid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the intermolecular force operating with CO2 molecules and organic liquid molecules on interfacial tension (IFT) between CO2 and organic liquid at the first contact,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CO2 and hexane, octane, ethanol and cyclohexan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is measured by using the pendant drop method and the axisymmetric drop shape analysis (ADS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CO2 and organic liquids is affected by the polarit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organic liquid molecule obviously. The intermolecular force operating within CO2 molecules or organic liquid, and that between CO2 and organic liquids molecules play a dominate role on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CO2 and the organic liquids.  相似文献   

14.
15.
在对有机物中微量砷测定方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用了砷斑法 ̄[1]与Ag-DDTC法 ̄[2]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有机物中的微量砷。重点对Ag-DDTC法的操作内容作了两处改进。实验表明,新方法检测有机物中的微量砷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6.
高密高粘钻井液四相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钻井过程中地面返回流体的四相分离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是高压、超高压气层钻井和井控时,发生气侵的高密度、高粘度钻井液的分离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了几种典型的立式两级分离系统方案,第一级除去地面返回流体中的大宗气体、泡状液体和固体颗粒,第二级对弥散在混合液中的小起泡进行深度分离。由于钻井液随粘度的增大,越难发生气液分离,为除去该钻井液中极难分离的小气泡,提出了几种高效的离心式气液分离器设计方案。一些方案通过实验证明是合理、可行的,分离器实验模型的除气性能稳定、显著,从而为高压、超高压气层安全钻井及井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高压下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甲醇与大豆油的相互溶解度,采用高压平衡釜和静态法测定了温度为381.2~472.2K,压力为9.79~19.80MPa条件下甲醇一大豆油二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用PR状态方程对所测的液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PR方程中的参数a和b采用van der Wails单流体混合规则。采用单参数vander Waals模型计算交互参数项aij和bij二者各包含一可调参数kij和lij对可调参数kij和lij采用了与温度无关和与温度有关的2种处理方法,并用实验数据估算了可调参数值。采用与温度无关的可调参数时,用PR方程关联实验数据所得按质量分数计的均方偏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0.0499和0.0222;用与温度有关的可调参数时,均方偏差和平均偏差相应为0.0426和0.0193。结果表明:PR状态方程适用于高压下甲醇与大豆油的液液相平衡计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有机类化合物蒸气压估算方法的研究,通过一些手册或软件中的数据库,来查找有机类化合物蒸气压的物性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分析方法和Origin及Matlab软件对已有的物性数据进行回归,得到有一定精度的关联式。从而减少使用者查找数据的工作量,提高估算数据的准确度,得到较精确的数据,为生产、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penetration depths (PDs) of 81 different organic liquids into uncracked dry cement mortar were measured by a suction test at ambient pressure.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liquids (viscosity (η), surface tension (σ), density (ρ), partition coefficient (logP), and molecular volume)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ir penetration depth at normal pressure. It was found that viscosity has the main impact on the penetration. It could be shown by dimensional analysis that the penetration depth at ambient pressur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parameter (σρ/η2)1/4. Furthermore, a device to measure the penetration at high pressure up to 50 bar was set up. It was experimentally found that the natural logarithm of the PD at constant time is approximately proportional to the natural logarithm of the applied pressure. A method was elaborated to extrapolate the penetration depth at normal pressure from one single high‐pressure measurement. The advantage of this technique is the significantly shorter measurement time for the high‐pressure test of 15 min up to 1 h compared to the usual tests at normal pressure which require 72 h.  相似文献   

20.
以恩氏粘度计测定明胶的黏度与黏度降,在浓度为15%的情况下,当黏度大于10°E时。不仅其黏度值测不准,而且黏度降值也偏高。故当E_(15%)>10°E时,建议改用10%浓度的明胶溶液测定黏度与黏度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