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借助文献中报道的Zr-Nb合金体系中bcc相的热力学参数计算了Zr-Nb相图中处于混溶间隙内部的锆铌合金发生调幅分解的温度以及成分区间,然后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实验方法对部分成分的Zr-Nb合金进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首先不同成分锆铌合金均需在β单相区保温进行固溶处理,得到单一的bcc相,然后在预测的调幅分解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研究结果表明,Zr-0.35Nb,Zr-0.4Nb和Zr-0.45Nb合金在不同温度下保温时,均在保温初期发生了调幅分解,表明调幅分解发生在相变初期;调幅分解温度越高,转变发生越迅速;调幅分解首先发生在晶界处,并逐渐向晶内转变;得到的组织与预测的调幅分解组织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氢氟酸(HF)苛刻介质,设计了新型铸造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EMPA)、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扫描隧道显微镜(SIM),研究了新型铸造合金的组织及其腐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经1200℃固溶处理后,可得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并通过SIM的观测,得到了新型合金的超高分辨三维腐蚀形貌图象,为该合金的开发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ZA27合金固态转变非常复杂,而固态转变对其合金的性能有直接影响。ZA27合金的固态转变主要包括共析转变和脱溶,脱溶过程又有调幅转变和时效过程中过饱和析出。用TEM、STEM对ZA27合金铸态微观组织转变,成分分布等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这对控制组织提高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研究了 5 mm厚度2195铝锂合金挤压板材和后续2 mm厚度冷轧薄板T8时效态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相同T8时效(3.8%预变形,148℃,38 h)条件下,5 mm厚度挤压板材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比后续2mm厚度冷轧薄板...  相似文献   

5.
通过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0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分析了(Fe50Mn30Co10Cr10)100-xCx(x=0,0.5,2.0,2.5;原子分数)浇铸态高熵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随着碳原子含量的增加,浇铸态高熵合金由fcc+hcp双相...  相似文献   

6.
Mg-10Gd-4.8Y-0.6Zr合金在520℃下的固溶处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显微硬度测试、热分析、能谱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Mg-10Gd-4.8Y-0.6Zr合金铸态和520℃固溶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显微组织以及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Mg-10Gd-4.8Y-0.6Zr合金经520℃/16 h固溶处理后,铸态时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SEM/EXD)、透射电镜(TEM),结合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Cu-Cr合金在HCI溶液中脱铬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Cr合金脱铬腐蚀首先发生在Cu/Cr相的界面处,并向Cr相内继续扩展,随HCI浓度增大及温度升高,其脱铬腐蚀倾向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了新型铸造合金的化学成分,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于探什(EMPA)、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新型铸造合金的组织及其腐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经1200t固溶处理后,可得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通过STM的观测,得到了新型合全的超高分辨三维腐蚀形貌图象。  相似文献   

9.
在镍盐溶液中利用脉冲放电技术制备出Ni-P合金粉体,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差热分析(DTA)等手段研究非晶粉体的晶化行为和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Ni-P合金粉体形貌为链枝状,径向可达500nm左右,长度可达数微米.制备的合金粉体为非晶态结构,在280℃以下热处理时没有改变非晶态结构:在300℃开始晶化,析出亚稳相Ni5P2和Ni12P5;在320℃开始析出稳定相Ni和Ni3P;温度升高到400℃时,亚稳相消失.采用Kissinger公式计算出该合金粉体的晶化激活能为291.76kJ.mol-1.  相似文献   

10.
鲜勇 《钢铁钒钛》2012,33(5):14-18
对不同Al含量的FeV50进行熔化和随炉冷却试验,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检测物相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FeV50合金随Al含量的增加,其室温物相由单一的σ相逐渐向α相转变;Al含量存在临界值0.8%,低于0.8%时,FeV50为σ相,超过0.8%,将出现两相共存直至转变为单一的α相。分析认为Al对FeV50合金相变的影响机理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随Al含量的增加,合金液的临界晶核尺寸逐渐变大,使得体系中没有过多的能量作为α→σ相变的驱动力;②Al含量越高,其对Fe原子扩散的抑制作用越强,Fe的同素异构转变不能进行,从而阻止α→σ相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机械球磨制备纳米晶Ni-30%Fe固溶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Ar气氛下用机械球磨方法制备了Ni-30%Fe(质量分数)纳米晶固溶体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差热分析(DSC)等方法观察和分析了Ni-30%Fe(质量分数)粉末机械球磨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及相变过程。结果表明,在球磨初始阶段粉末颗粒呈现出粗大片层组织,随球磨进行演变为细小片层结构。球磨至25h,形成了晶粒尺寸为10nm的Ni基固溶体。DSC的结果表明在1444.2℃出现固相-液相转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真空电弧炉制备了Al0.3CoCrFeNiNbx(x为摩尔比,x=0, 0.1, 0.3, 0.5, 0.7, 1.0)高熵合金棒材,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维氏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0.3CoCrFeNi合金的微观组织为单相面心立方(fcc);添加Nb后,合金由fcc相和Laves相组成,并随着Nb含量的增加,Laves相体积分数逐渐增多;至Al0.3CoCrFeNiNb1.0时,基体相从fcc相变为Laves相。Al0.3CoCrFeNiNbx合金组织随Nb含量变化经历了亚共晶到过共晶的转变,同时衍射峰(111)fcc先向小角度移动后向大角度移动,晶格常数先增大后减小。Nb元素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Al0.3CoCrFeNiNbx合金的强度和硬度,硬度呈近似线性增加,从Al...  相似文献   

13.
在一种仿M10粉末冶金铁基烧结合金显微组织中出现了针状碳化物,通过高温退火和添加Si元素的方式研究了针状碳化物的演变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确认了这是一种M2C型碳化物.结果表明:M2C是一种稳定性较高的亚稳相,高温退火时Mo、Cr、V元素向基体内扩散使M2C可以断裂、球化和分解.提高退火温度能加快针状碳化物形貌和结构的转变.Si元素可进入更稳定的M6C型碳化物中,抑制M2C的形成,显微组织中针状和块状碳化物共存.  相似文献   

14.
WC-Co硬质合金的Co相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WC-Co硬质合金的Co相结构时,WC相对Co相的衍射峰有强烈的掩盖作用,因此本文采取先经电解腐蚀去除合金表面适量的WC后再用X射线衍射,分析常见牌号硬质合金的Co相组成。结果表明:电解腐蚀可以有效地去除硬质合金表面的WC晶粒,从而减少X射线衍射时WC相对Co相衍射峰的掩盖作用;与相关文献报道不同,常见牌号硬质合金的Co相结构基本上全部为面心立方结构;常规的金相样品制备过程会引起Co相晶型结构由fcc结构向hcp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对粉末冶金Cu-15Ni-8Sn合金进行热挤压、固溶处理后,研究400℃时效不同时间对合金力学性能及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时效时间延长,Cu-15Ni-8Sn合金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伸长率先降低后升高,合金断裂方式表现为由沿晶断裂为主向穿晶断裂为主转变。合金抗拉强度在400℃时效1.5 h时获得最大值918MPa。综合考虑合金的强度和韧性,400℃的最佳时效时间为2 h。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合金在400℃时效不同时间(1~3 h)的组织结构变化及其对合金强度和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欠时效阶段,合金组织在富Sn区出现了有序排列的介稳态DO22相,基体的FCC结构开始向DO22有序化结构转变,合金强度大幅提升。而在峰时效阶段,DO22向L12转变,合金强度继续增加,随片层状不连续析出组织开始由晶界向晶内生长,合金强度下降。在过时效阶段,DO22进一步向L12转变,并且片层状不连续析出组织开始大肆侵蚀基体调幅组织,导致合金强度降低,塑性提高。在时效后期,调幅组织被片层状组织大幅侵蚀,出现片层状组织粗化并断裂的现象,粒状γ相(DO3)不断生成,由于这一过程需要更大的浓度起伏而进行得非常缓慢,合金组织仍以大量片层结构为主,因而合金强度和塑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快速凝固得到的Zn-32wt%Al-2wt%Cu-6wt%Si合金于100℃时效的相变过程,表明快速凝固得到的合金组织较均匀,时效过程中发生了Cellular反应以及调幅分解,时效初期的主要机制是Cellular反应,以后是两者并存,后期的机制以调幅分解为主。  相似文献   

17.
采用拉伸试验、金相显微镜(0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了淬火、欠时效、峰时效3种预处理对冷轧及时效6156铝合金拉伸性能、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 表明,淬火、欠时效、峰时效3种预处理合金经80%压下量冷轧及100 ℃/48 h时效,强度均显著提高,这源于形变强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低纯硼铁合金为主要原料,用铜模铸造的方法制备出FeCoNbSiB块体非晶合金。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电子显微镜(TEM)对合金的热物理性能及合金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结合形核理论讨论了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9.
《稀土》2017,(4)
为了研究双相不锈钢热加工过程中稀土对有害析出相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及冲击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混合稀土La、Ce元素对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细化了22Cr型双相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并且富集在相界及其周围,减小了铁素体/奥氏体界面处Cr、Mo元素的富集程度,延缓了σ相的析出;混合稀土通过细化晶粒、变质夹杂物和延缓σ相的析出提高了22Cr型双相不锈钢的冲击韧性,20℃时提高约40%,促使其断裂机制从解理断裂向韧窝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机械合金化和冷压微波烧结法制备了Cu_(60)Cr_(40)合金,通过X射线分析和SEM扫描电镜分析Cu_(60)Cr_(40)合金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研究了微波烧结过程中Cu_(60)Cr_(40)合金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Cu_(60)Cr_(40)合金粉体和冷压压坯组织呈层片状;随烧结温度的提高,Cu_(60)Cr_(40)合金压坯在烧结过程中由层片状组织向短棒状或球棒状转变,晶界逐渐明显,孔隙减少,致密度增加,由固相烧结转变为液相烧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