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基于功率流法双层隔振系统振动传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双层隔振系统,划分子结构系统,建立子系统传递矩阵,采用平均振动能量作为目标函数,利用功率流法合成系统传递关系,实现被动隔振过程振动传递特性研究.在上层隔振器和中间质量之间加入作动器,通过二次型目标函数最优,实现主被动隔振过程振动传递特性研究.根据双层隔振系统实际参数进行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获取多传递通道系统振动分布,并实现系统振动传递特性研究.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主导模态、耦合和阻尼等耗散特征以及初级激扰力特征决定多振动通道振动能量的分布和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功率流理论和四端参数法分析了双层隔振系统传递路径的功率流,研究了振动系统随机传递路径的功率流分析方法。结合Kronecker代数、函数的二阶矩技术、摄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方法,探讨了振动传递路径系统功率流传递度的算法,在频域内分析了双层隔振系统传递路径的功率流传递度及其参数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6.
为有效降低船舶机械系统低频线谱振动,采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transfer path analysis,简称TPA)对典型船舶机械设备振动沿管路系统与浮筏基座传递规律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辨识各路径振动贡献量合成结果与直接测量结果一致,证明了本研究方法与测试数据的正确性。通过传递路径与输入船体结构振动功率流贡献量分析,发现设备低频段振动能量主要通过浮筏基座进行传递,整个试验模型的低频线谱成分由管路系统与船体耦合引起。该研究结果可为船舶机械系统低频线谱主动控制作动器的位置优化与频率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功率流理论、Kronecker代数、函数的二阶矩技术、摄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方法,实用有效地提出了振动传递路径系统的随机功率流分析方法.在考虑工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以后,在频域内清晰地描述了振动传递路径的随机功率流. 相似文献
8.
针对出口内燃动车动力包采用的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问题,根据优化的双层隔振系统刚度,对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了地面台架实验。利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测试动力包各运行工况下机组振动烈度测点和1级、2级隔振器上下测点的加速度值,从机组的振动烈度、1级、2级各隔振器的振级落差和动态减振力有效值随转速变化关系分析了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双层隔振系统优化的刚度结果隔振效果良好,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舰载非线性隔振系统中存在的抑制共振峰值和改善高频传递特性相矛盾的问题,首先,建立了包含非线性刚度、库伦阻尼和几何非线性黏性阻尼的非线性隔振系统数学模型,采用谐波平衡法进行解析求解;其次,对比分析了线性阻尼、库伦阻尼和几何非线性阻尼对隔振系统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研究了激励幅值对不同阻尼隔振系统振动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振动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增加系统库伦阻尼,虽然能够降低软特性隔振系统共振区传递率,但会导致硬特性隔振系统出现“频率岛”现象,同时高频隔振性能下降,而且随着激励幅值的增加,共振区隔振性能随之变差;增加系统几何非线性黏性阻尼,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共振区传递率峰值,而且能够保证高频区良好的隔振性能;几何非线性黏性阻尼拓宽了系统对激励幅值的适用范围,为非线性隔振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从振动能量传递观点及工程实际隔振设计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中间连续筏体和中间分散质量两类双层隔振系统的解析模型。考虑连续筏体、隔振器及安装基础的分布参数特性,基于导纳矩阵理论对两类双层隔振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方程进行了理论推导。以功率流为价值函数揭示了系统振动传递机理并阐述了实际双层隔振设计需遵循的一般规律。实例研究表明:力矩激励在隔振系统能量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尽量减少力矩扰动带来的能量注入;在能耗效率及安装空间允许条件下,适当放大中间质量可获得更佳的隔振效果;中间筏体的柔性、隔振器的分布参数特性以及安装基础的非刚性因素使得中高频隔振性能恶化,采用中间分散质量方案可有效避免筏体柔性模态影响,并能显著降低隔振器驻波同柔性筏体模态间的耦合交互引起的能量峰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General Model to Predict Power Flow Transmitted into Laminated Beam Bases in Flexible Isolation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 estimating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on accurately and performing vibration control efficiently in isolation systems, a novel general model is presented to predict the power flow transmitted into the complicate flexible bases of laminated beams. In the model, the laminated beam bases are simulated by the first-order shear deformation laminated plate theory, which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economic but accurate in predicting the vibration solutions of flexible isolation systems with laminated beam bases in comparison with classical laminated beam theories and higher order theorie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ed model, substructure technique and variational principle are employed to obtain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the isolation system and the power flow solution. Then,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exible isolation systems with laminated bases are investigated. Several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show the valid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esented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esented model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classical one and it can obtain more accurate power flow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5.
全柔性化CAD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参数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柔性化CAD技术为CAD技术领域引进了全新的概念,它将CAD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介绍了全柔性化CAD技术及其系统—T-FLEXCAD系统的主要特点与功能,以及该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17.
弹性支承滑动轴承系统的线性油膜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建立了同时考虑支承阻尼和转子外阻尼在内的弹性支承滑动轴承系统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油膜稳定性计算,确定了第一和第二稳定性界限并划分了稳定区,从而证实了弹性支承滑动轴承系统上稳定区的存在;由此,提出一种解决滑动轴承油膜失稳的新方法,使轴承在上稳定区工作,并讨论了扩大上稳定区的具体措施。最后,文章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模型的网络控制系统传输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以太网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这里,通过对其MAC子层控制方式的数据传输模型分析,从考虑实际各节点之间差异性的角度,结合工业网络的特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分析网络控制系统的方法和思路,推导出了一些对分析和设计网络控制系统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内外激励作用下含侧隙的齿轮传动系统的分岔和混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支承刚度和齿侧间隙对齿轮-转子系统的分岔和混沌运动的影响,考虑齿侧间隙和内外激励的作用,建立齿轮-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仿真的过程中,为判断齿轮-转子系统的振动是否为混沌运动,采用混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计算齿轮-转子系统的高维非线性方程的最大Lyapunov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支承刚度的增加,系统的弯扭耦合临界转速也会相应地增大,出现分岔和混沌的区域也随之改变。齿侧间隙对齿轮-转子系统的一阶弯曲临界转速附近的振动的影响较大,当齿侧间隙相对较小时,一阶弯曲临界转速附近的振动相对较好;当齿侧间隙增大到一定值时,一阶临界转速处的振动接近倍周期运动;当齿侧间隙继续增大时,一阶临界转速附近的振动从倍周期运动进入混沌;当齿侧间隙增大到较大值时,一阶临界转速附近的振动迅速转变为混沌运动。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能有效的计算高维非线性方程的最大Lyapunov指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