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板式楔横轧接触区表面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楔横轧接触表面是形状复杂的空间曲面,接触表面应力分布变化规律相当复杂,对于其认识程度至今还局限于作较多假设的滑移线法分析结果,致使在模具设计和实际生产上主要依靠经验因素,阻碍楔横轧的应用和理论的发展。根据板式楔横轧的特点,在有限元ANSYS/DYNA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编制模拟板式楔横轧轧制过程的命令流程序,模拟其轧制过程,获得接触区空间曲面形状,并较详细分析在楔横轧展宽段接触区的空间接触曲面上轧件接触表面应力的分布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避免轧件表面产生缺陷、指导楔横轧模具设计和确定轧机力能参数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楔楔横轧轧制力在线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多楔轧制规律比较复杂现状,设计了H630轧机轧制力在线测试系统,该系统可以在线准确测出单楔与多楔轧制过程中轧制力变化规律。同时采用Ansys/Ls—Dyna3D有限元软件对轴类零件楔横轧制过程进行模拟,并对轧制力变化规律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李洪武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5,(11):75-77
介绍了楔横轧工艺的类型、应用、工艺参数及模具结构.当前楔横轧技术在理论和工艺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目前楔横轧技术的应用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楔横轧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楔横轧齿轮泵的齿轮轴毛坯的工艺流程、性能以及企业的介绍,阐明了楔横轧的优越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楔横轧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锻压工艺。目前已在汽车、拖拉机、机床等行业普遍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楔横轧是两个带楔形模具的轴心线平行的轧辊,以相同的方向旋转,带动棒料运动,同时棒料随轧辊在两导板中间进行自转,在轧辊楔形模具的作用下,旋转一周经楔入、展宽、成形、精整及切断,轧制成各种回转体零件。其成形原理和过程如 相似文献
9.
10.
11.
楔横轧时生产的缺陷,基本上分为两类——外表面的和内部的。外部缺陷有压折、由模具造成的螺旋状凸痕、轧制部分的形状不正确(锥度、椭圆、凸腹)、尾部未轧或者弯曲、尾部缩孔等;内部缺陷有中心疏松和孔腔。文中对各种缺陷的成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2.
13.
楔横轧轧件滚动半径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楔横轧轧制成形过程中轧件的滚动半径是楔横轧模具设计和进行工艺分析的基本参数之一,它反映了轧辊与轧件的相对运动关系,对非圆截面轴类零件如发动机凸轮轴等模具辊形曲线设计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轧制试验,得到楔横轧轧制过程中轧件滚动半径的变化规律和各种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楔入段轧件滚动半径要大于原始坯料尺寸且随着轧制进行逐渐减小;到展宽段保持稳定;进入轧齐后,随着模具楔面抬高,其值逐渐减小,精整段约等于轧件轧后尺寸.展宽角和成形角越大,轧件滚动半径越大;断面收缩率影响规律比较复杂,当断面收缩率小于一定值时,随断面收缩率增大而增大,当断面收缩率大于一定值时,随断面收缩率增大而减小;坯料直径表现为辊径比越大,轧件滚动半径越靠近原始坯料尺寸内侧;轧制温度对轧件滚动半径的影响较小,而模具楔面刻痕状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针对目前楔横轧技术料头较大,导致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挤压式楔横轧工艺以实现小料头轧制。通过在DEFORM-3D有限元软件中建立42CrMo钢的动态再结晶模型,模拟分析了挤压式楔横轧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及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大小的分布规律。最后结合挤压式楔横轧轧制油泵轴试验及金相分析试验,验证了挤压式楔横轧小料头轧制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挤压式楔横轧产生的料头体积相较于传统楔横轧产生的料头体积减小了75%左右,其材料利用率可以提高到95%左右,同时该轧制方法还可以细化晶粒,提高金属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