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先秦道家学派道论开启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大门,在理论上必然要关注道本体论形成的逻辑演进过程。选取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三个重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文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道体特征、宇宙生成论、道气论等方面对其本体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通过对先秦道家代表人物本体论个案的分析,从而整体把握先秦道家本体论的特点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中唐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一直持续到宋代理学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儒家学者一直企图重构儒学本体论与心性论,以走出千年困境,取得对佛、道的胜利。程顾的《定性书》就是这一努力的产物。定性说以外在的天、人、物及内在的心、性、情为讨论框架,重构了贯通本体论与心性论的本性论。更深层次地看,程预定性说援道入儒,其“循理顺情”的方法论与道家以理化情学说关系甚密。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不仅是诗人酒后的抒怀之作,更是他思想的真实反映。关于陶渊明思想的研究颇多,有人把他简单地归结为儒家或道家,也有人抽象地用儒学、玄学和佛学来诠释陶渊明的思想。本文试着从自然观、人生观和生死观分析这组诗中的哲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与他所受到的儒学、玄学和佛学文化的关系。通过分析论证,我们不仅可以窥见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更能体会到它对于陶诗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唐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一直持续到宋代理学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儒家学者一直企图重构儒学本体论与心性论,以走出千年困境,取得对佛、道的胜利.程颢的《定性书》就是这一努力的产物.定性说以外在的天、人、物及内在的心、性、情为讨论框架,重构了贯通本体论与心性论的本性论.更深层次地看,程颢定性说援道入儒,其"循理顺情"的方法论与道家以理化情学说关系甚密.  相似文献   

5.
“心”与“理”的关系是理学心性论和本体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朱熹那里,“心与理一”既是本体论,也是功夫论。“心”与“理”的贯通需要理清两个环节,一个是从超越的、本体的意义上来理解朱熹所谓“心”;二是从“为道”的角度来理解朱熹的穷理功夫。这是理解朱熹及整个理学境界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宋代理学深受佛教影响。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与佛教的“缘起”论、“心性”论和“慈悲”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反映了儒家对人生境界的探索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道家本体论对中国武术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道家的道论、气论、天人合一论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中国武术哲学的认识论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练功方法,发展了武术的和谐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北宋理学的开创者,张载哲学有较强的宇宙论关怀,而气化思想又是张载宇宙论的重要内容.气化是指阴阳二气变动生化的动态过程,这一理解在两汉儒学的发展中已经成熟.那么张载气化思想较之于两汉气化思想的特点和价值则成为我们考察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历史回溯的方法考察张载气化思想的生成,揭示在造道精神的推动下,张载立足于《六经》、《论语》、《孟子》,对佛道二教和汉唐儒学进行双取双谴,既充分借鉴佛教本体论视角的批评,以此弥补汉唐儒学宇宙生化论的缺失;同时又以儒家宇宙生化为基础批评佛教"往而不返"的虚空本体.以此辨清气化思想在张载哲学体系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华夏民族积累了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聪明睿智的结晶,而且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中国历代服饰是中国宝贵的财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宗教信仰、以及地理环境和气候,都是服饰绵延和发展的条件。哲学思想对服饰的影响极深:如先秦时期“知天命、畏天命”的天命论,“天人合一”的天人感应,隋唐时期的佛教,以及明清时期“存天理。去人欲”的伦理观念影响,形成了与此相应的不同的服饰风格。  相似文献   

10.
王弼解<易>,依据"言不尽意"和"立象尽意"的思想,合儒、道二家之精神,首唱"得意忘言",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诠释方法纳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这一诠释方法的提出,不仅从认识论角度有助于对"言"、"象"、"意"三者关系的合理阐释,而且它与"有无互训"等原则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以无为本"的玄学本体论体系之基础.王弼"得意忘言"的思想虽然有不成熟的方面,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诠释学意蕴,在中国古代诠释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阅微草堂笔记》对于儒道佛三教的态度,总的来说比较宽容,作者对各教中符合传统道德伦理的内容表示肯定,看重的是宗教对于民众的教化作用,因此奉儒教为至尊,以佛教和道教为其补充,又不排斥、贬低佛教和道教.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出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激烈冲突与融合的19世纪末,其思想意识、文化心理等有着典型传统中国文人的特点。在绝笔《多余的话》和几首狱中诗词中,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在瞿秋白文化心理上打下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郭淑新教授的新著《敬畏伦理研究》通过对敬畏伦理的起源、哲学基础、本质内涵等进行研究,并发掘儒、道、释传统哲学中的敬畏伦理思想,开拓了中国生命哲学研究的新视野,提示人们对自身的生存方式予以反思,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条修德与进取的人与社会和谐的道路,道家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找到了寄托,佛教否认个体生命的永恒,认为只有体悟真如本性的佛才是生命的应该走向,而少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体悟到儒道理想的虚假及人生的空漠之后,积极追求个人自身心灵的超越和和谐,他们在佛教和禅宗思想里找到了归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几千年存在的意识形态,其启示的和谐之路应当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虽然提倡三教合一,但却"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独尊儒教。他在尊孔崇儒的同时,却崇孔抑孟,实际上他所提倡的儒教是经过改造的程朱理学。而他崇奉程朱理学与忠孝仁义之政的目的是在思想文化上借重儒学来维护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虽然提倡三教合一,但却"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独尊儒教。他在尊孔崇儒的同时,却崇孔抑孟,实际上他所提倡的儒教是经过改造的程朱理学。而他崇奉程朱理学与忠孝仁义之政的目的是在思想文化上借重儒学来维护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  相似文献   

17.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在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的历史大背景下,其思想中渗透看佛、道二家相融并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趣,反映了宋代文士独有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性格。文章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对姜夔心灵世界中的仙道思想及南宋文士道家因缘背后的文化现象做一番了解和探寻。  相似文献   

18.
南朝宋时,儒玄文史四学分立,与之相应,南朝士人的知识结构也由汉代的独重经学转为好百家之学。时人所重包括儒学知识、史学知识、玄学与道释之学、文学知识等,尤重文学与史学。从某种程度上看,沈约的知识体系和学术文化成就正反映了这个时代主流知识阶层的主要知识状况。  相似文献   

19.
塔是一种古老的佛教建筑,同时也是一座庞大的雕刻艺术宝库,通过对比泉州东西塔与福清瑞云塔雕刻题材以及排列方式的差异,反映了佛塔在2 0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由高不可攀的宗教建筑,演变成具有儒、释、道以及民间传统观念的多功能建筑,体现出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世俗化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