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贾鹏翔、汤克勇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成共聚产物,用胶原蛋白对共聚物进行接枝改性,合成了胶原蛋白改性聚丙烯酸类复鞣剂。讨论了单体质量比、反应温度、时间等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对该复鞣剂进行了复鞣应用实验,讨论了该复鞣剂对皮革湿热稳定性和透水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类复鞣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亮 《江西化工》2001,(3):36-38,56
研究了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及丙烯酸加脂复鞣剂的制备,并探讨了多种单体成份对复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GN型丙烯酸树脂水溶胶复鞣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以丙烯酸(AA)、丙烯腈(AN)、丙烯酸丁酯(BA)和硫酸化蓖麻油(SCO)等为原料制备水溶胶型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的方法,讨论了各种单体成分对皮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聚乙二醇支链型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聚乙二醇(PEG400~800)与丙烯酸(AA)进行酯化反应,所得产物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AA)再与AA及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聚乙二醇支链型丙烯酸树脂复鞣剂。考察了影响酯化反应及共聚反应的因素,确定酯化反应的条件为:n(PEG)∶n(AA)=1∶1,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3 h,酯化率为98%;共聚反应的条件为:n(PEGAA)∶n(AA)∶n(SMAS)=1∶1∶0.2,w(过硫酸铵)=2%,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 h。PEG800支链型丙烯酸树脂的应用效果最好。用FTIR及GPC分别对复鞣剂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最好的复鞣剂质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 510,分布系数为6.21。应用结果表明,复鞣革具有丰满、柔软、弹性好、发泡感强、无败色现象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以烷基酚类化合物为主体与不饱和油脂及醛类化合物经过缩合、磺化等步骤,制得填充、加脂多功能PSP复鞣剂。它是一种新型高档复鞣剂。文中介绍了它的合成工艺,产品性能与特点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类为单体,以苯乙烯,丙烯腈等为改性剂,用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在溶剂中进行了接枝共聚。经改性,改善了聚合物涂膜在耐水,耐候,耐磨及光亮度等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类聚合物在皮革化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丙烯酸类聚合物在皮革化工方面几项主要应用。介绍了相关技术进展,并分析了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淀粉、丙烯酸为原料,经接枝聚合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类中吸水剂,着重讨论了交联剂、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单体组成、反应温度地吸水剂吸水率的影响,得到了吸蒸馏不800-850g/g的超强吸水剂。  相似文献   

9.
新型树脂复鞣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静  涂伟萍  夏正斌 《化工进展》2004,23(6):629-634
介绍了新型树脂复鞣剂的品种如含烷氧基团复鞣剂、含氨基和羧基的两性复鞣剂、长链烯基加脂性复鞣剂、含氟硅的复鞣剂等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指出今后树脂复鞣剂将会向着多功能化、系列化方向方展。  相似文献   

10.
付海宏  曾军  乔平 《杭州化工》2015,45(1):24-27,37
在水溶液体系中,使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对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腈等单体进行溶液聚合,通过调整聚合条件、单体比例,找到最佳聚合条件为:n(丙烯酸):n(甲基丙烯酸):n(丙烯酰胺):n(丙烯腈)=50:15:25:10,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1%,异丙醇占单体总质量5%,聚合温度80~85℃,反应时间3h。通过GPC对其分子量进行表征,最佳的数均分子量为62817,分布系数为1.96。应用结果表明:复鞣后的皮革具有很好的填充性,皮身柔软、泡感强、粒面平细,性能类似于朗盛LEVOTAN L。  相似文献   

11.
用溶液聚合法制备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接枝改性物,研究了酸量、MAA/AA的比、引发剂BPO的用量、环氧树脂型号、反应时间等对接枝率和环氧值的影响。最后研究发现:酸量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1,MAA:AA物质的量比为0.12:0.42,环氧树脂型号为E-20,反应时间为3.5h,该条件下制备出来的接枝改性物接枝率最大,且环氧基发生开环的量较少。  相似文献   

12.
Poly(MAA-AN-DM)两性聚合物复鞣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靳丽强  于婧  张净 《精细化工》2008,25(4):380-383
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腈(AN)和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水为反应介质,经自由基共聚合制备了Poly(MAA-AN-DM)两性聚合物复鞣剂,并将其用于皮革的复鞣。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胶体电荷滴定等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用多功能材料实验机和色度计考察了聚合物组成对复鞣革性能的影响。较佳合成条件为:聚合温度80℃,单体量比n(MAA)∶n(AN)∶n(DM)=0.9∶0.3∶0.3,引发剂w(APS)=1.5%,w(单体)=30%,反应时间5.0 h。胶体电荷滴定测出共聚物的等电点为4.36,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出共聚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84 688,分散系数为2.07。用w〔Poly(MAA-AN-DM)〕=2%的聚合物对猪蓝湿革进行复鞣,可使蓝湿革收缩温度提高5.5℃,抗张强度增加76.5%,增厚13.2%,革身饱满、无败色现象。  相似文献   

13.
张淑斌 《辽宁化工》2014,(11):1382-1384
从不同种类交联剂的聚合反应特点,阐述了不同种类交联剂对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的交联有机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几种国内外广泛使用交联有机玻璃性能特点,为技术路线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N-单马来酸十八烷基酰胺(NSA-18)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MAO)为亲油单体、丙烯酸(AA)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法制备了两亲结构共聚物(PNMA)复鞣加脂剂。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对PNM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影响PNMA制备的各项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n(NSA-18)∶n(MAO)=3∶2、n(亲油单体)∶n(亲水单体)=1∶3.5、w(APS)=4.5%(基于单体总质量)、反应温度为88℃、活泼单体滴加时间为2 h时,合成的PNMA复鞣加脂剂具有较好的填充性能和一定的柔软、防水性能,质量分数为1%的水乳液的透光率为42.7%(400 nm,25℃),复鞣加脂后革样增厚率为29.6%,静态吸水率为43.6%。  相似文献   

15.
以N-单马来酸十八烷基酰胺(NSA-18)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MAO)为亲油单体、丙烯酸(AA)为亲水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法制备了两亲结构共聚物(PNMA)复鞣加脂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对PNM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影响PNMA制备的各项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n(NSA-18):n(MAO)=3:2、n(亲油单体):n(亲水单体)=1:3.5、w(APS)=4.5%(基于单体总量)、反应温度为88℃、活泼单体滴加时间为2h时合成的PNMA复鞣加脂剂具有较好的填充性能和一定的柔软、防水性能,质量分数为1%的水乳液的透光率为42.7%(400nm,25℃),复鞣加脂后革样增厚率为29.6%,静态吸水率为43.6%。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二苯基甲烷树脂类皮革复鞣剂的合成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以及应用。实验证明,二苯基甲烷树脂类皮革复鞣剂复鞣后的坯革颜色浅、易着色、手感柔软、有弹性、厚度丰满、质地细致、物理机械性能较好等优点而且没有污染,是比较理想的坯革复鞣剂。  相似文献   

17.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皮革涂饰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以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为主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方式合成皮革涂饰剂的方法及其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为共聚单体,经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并将共聚物应用于蓝湿革的复鞣。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了BA的用量及引发剂的用量;采用X射线衍射仪、旋转黏度计对不同引发剂用量的共聚物的结晶度、黏度进行了考察;采用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共聚物用于蓝湿革复鞣的工艺条件;将共聚物与铬粉、RST复鞣剂进行了复鞣应用对比,并对革样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BA用量为单体总物质的量的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时,制备的共聚物应用效果最好;引发剂用量越大共聚物黏度越小,共聚物结晶度越大;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共聚物为AA、BA两种单体的共聚物;共聚物用作蓝湿革复鞣的最佳应用条件为共聚物用量为蓝湿革质量的1.5%,处理时间30 m in,复鞣温度30℃,m(水)∶m(蓝湿革)=1∶1;AA/BA共聚物与铬粉、RST复鞣剂复鞣革样的杨氏模量相当,AA/BA共聚物对纤维分散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