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叶才卫 《移动通信》2012,36(15):12-16
文章介绍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和手机厂商的市场情况,以及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三大智能手机平台,分析了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台最终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伴生的生态系统的健壮性和可持续性,只有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的手机厂商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日益普及,用户对于智能手机功能的需求也日渐提高.移动智能终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处理各种重要的数据信息.随之而来的是和移动智能终端紧密相连的大量新型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包括隐私泄漏、手机木马病毒、恶意程序等.本文以iOS系统作为平台,通过对iOS系统的安全机制、加密系统、资料系统加密和保护分级机制的研究,分析iOS设备在越狱状态下存在的漏洞,最后通过实验破解iOS设备获取PIN码以及各级密钥,对比分析越狱设备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并提出未来iOS安全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手机在如今的通讯手段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社交网络、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软件的频繁使用,越来越多的用户隐私信息也都被存储在手机之中。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数据安全,成为今日关注的焦点。文中深入研究了iOS系统的各项安全机制,分析在iOS系统越狱对安全机制的影响,以及敏感数据泄露的可能性。然后根据iOS系统越狱后暴露的安全性问题,分析研究了可能的植入方式。最后讨论了恶意程序检测手段,再针对越狱iOS系统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安全加固的防范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微信系统在智能手机平台上存在的安全问题,以OWASP(Open Web Application Security Project)发布的2016年十大移动易攻击分类为依据,分析微信系统在Android和iOS两大主流智能手机平台上的安全性,研究发现存在"不安全的数据存储"、"不安全的通信"、"不安全的认证"、"不安全的授权"、"加密不足"等影响用户信息安全的五种情形.从微信系统用户登录设计和用户数据存储两方面,提出通过修改微信默认登录设置、添加数据噪音和改变聊天数据表索引的建议,以提高微信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微信是目前智能手机社交应用中用户最多的应用,在物业管理方面微信平台可以查询、预订、销售、浏览等4个层面,故微信平台在物业管理方面发挥的功效不亚于传统APP平台。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微信公众平台技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微信平台与传统APP作一个对比,并对微信平台实现方法作一个简要的说明,最后对微信平台的推广进行论述,以达到宣传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软、硬件水平迅速发展,以前只能在台式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的被移植到手机上,使得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来实现工程动态信息的发布与查询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介绍了iPhoneOS移动平台架构和基于iOS的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并展望未来动态信息查询、预警信息提醒、动态图形绘制等基于iOS的工程领域移动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HTC Smart     
《数字通信》2010,(4):11-12
最近的终端市场上竞争的看点仍然是手机操作系统之争,除了苹果iOS和Andriod这两大明星外,三星也推出了基于LiMo和Bada的新终端。LiMo是Linux Mobile Foundation开发的Linux操作系统,LiMo除了应用在手机上,还可以用在其他手持设备之上。Bada则是三星公司自行开发的智能手机平台,  相似文献   

8.
微信是一款应用于手机客户端的即时通讯软件,拥有强大的用户群。博物馆所面对的现有观众群体和潜在观众群体与微信的用户群具有相似之处,合理有效的利用微信平台,将微信平台作为观众接受和反馈信息的平台,为观众提供展览信息、社教信息、预约报名等服务,将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微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有博物馆微信平台的功能,提出了博物馆微信平台的结构模型,总结了博物馆微信平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经济时代的发展,微信已经不仅是一款手机应用,更是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软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活动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线上线下交流方式。在教育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形成平民化、大众化的教研形式。文章对微信平台在教学中的运用优势进行分析,针对基于微信的新媒体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先进科技产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与这些先进设备相应的系统及软件,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中QQ、微信、手机银行等各类生活互联网、APP软件已经被国际所接受。这些设备和软件拥有很多不容忽视的功能,它们的发展有个共同的切入点,就是二维码扫描技术。文章采用逐步分析法,针对现今比较流行和通用的二维码读识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二维码读识技术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便为二维码读识技术的完善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3G网络的普及,使得方便快捷的移动视频通信成为现实.利用智能手机作为前端设备,以视频通信为主,结合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搭建高效、智能的行业信息化融合通信平台有着十分巨大的优势,正在成为新一代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的主要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12.
With the growing intelligence and popularity of mobile phones, and the trend of cellular network's convergence to IP based network, more and more mobile applications emerge on the market. For mission critical applications, like the electronic payment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lack of trust in the underlying mobile infrastructure and secure interface to legacy systems (for this case, the banking systems) poses obstacles to their widespread presence in mobile services. Recently, the exposure of hacking of iPhone and other smart phones further emphasizes the criticality of establishing a trust platform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uilding blocks of the trusted smart phone, and proposes a framework to provide a trusted platform for mobile electronic payment. Such a proposed system may allow direct interface to the banking systems due to the banking industry recognized strong security, and hence, may enable its widespread use.  相似文献   

13.
智能手机病毒与信息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丰富,智能手机已成为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智能手机配备了丰富的硬件接口和开放性的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平台,同时也给手机病毒的滋生与传播带来了可趁之机。首先介绍了手机病毒的发展趋势,之后对手机病毒常用的攻击手段、传播方式及隐藏技术做了分析和归纳,最后对手机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设区、镇(乡)、村3级构架的一体化智能平台,结合智慧乡村融媒体平台,在村民手机端、机顶盒端实现山核桃成长期病虫害防治宣传、生产技术指导,采收期进行人人监控看管,有突发事件时手机、机顶盒、室外应急广播等多终端联动,形成服务于山核桃产区生产的新型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手机游戏也日益流行起来.本文采用流行的J2ME手机应用开发平台,利用J2ME的移动开发MIDP架构,设计和开发了一款贪吃蛇游戏,并详细描述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移动应用开发中存在的开发费用高、周期长、覆盖率较低、编程语言不统一等问题,提出采用JavaScript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的跨平台中间件(CPAM-SP,a Crossing Platform Application Middleware based on Smart Phone),详细介绍了CPAM-SP与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各主流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间的通信机制以及应用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智能手机跨平台中间件,开发人员只需要使用基本的Web技术即可开发出Web应用。使用智能手机跨平台中间件,能达到同一代码能够在不同移动终端平台上运行的效果,降低了开发难度,提高了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7.
Body sensor networks (BSN) appeared as an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to medicine and biofeedback. Such networks feature smart sensors (biosensors) that capture bi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from people and can offer an easy way for data collection. BSNs also need suitable interfaces for data processing, presentation, and storage for latter retrieval. As a result, Bluetooth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communicate with several more powerful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enabled devices such as mobile phones or regular compu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that people currently use mobile and smart phones, it offers a good opportunity to propose a suitable mobile system for BSN networks. This paper presents a BSN mobile solution for biofeedback monitoring using the four major smart phone platforms: Symbian, Windows Mobile, Android, and iPhone. As case study, a sensing health with intelligence modularity, mobility and experimental reusability (SHIMMER) platform with a core-body temperature sensor enabled to construct the BSN was used. The four mobile ap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and validated, and are ready for use.  相似文献   

18.
邹学韬 《电视技术》2014,38(3):117-119,12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入侵检测技术能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通过与规则库比较,发现是否含有入侵攻击。由于目前移动互联网监测能力不足,大量木马入侵手机,严重影响了手机用户的生活。提出了一套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入侵检测系统,能有效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及时响应,保证手机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付郝 《电子测试》2016,(11):81-82
现如今,智能手机的使用非常普遍,3G和4G网络也大规模的发展和普及,手机游戏市场随之在不断扩大,手机游戏用户也在日渐增多。因此,研究适于手机平台的网游服务端关键技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通信服务产业链。面对移动互联网行业,SIM卡作为天然的鉴权工具却无法发挥其优势。我们希望探索一种基于SIM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鉴权机制,利用SIM卡现有能力,将SIM卡通信鉴权的便利性带到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鉴权中,使用户享受更安全便捷,无感知的应用鉴权方式,同时为众多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开放性的平台化接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