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样处于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市场,同样是中国企业与巨亏状况下的传统巨头海外公司的联姻,同样是在探寻一条更快捷的国际化之路,明基、TCL和联想的海外并购却走出了不同的轨迹:明基亏损、TCL与阿尔卡特的短暂“婚姻”最终走向分裂、联想将IBMPC业务扭亏为盈,这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更多的后来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每周时评     
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不仅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大幅提高,同时,国际市场也向中国企业敞开了大门。就中国IT企业来说,越来越多的公司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跃跃欲试,准备放手一搏——以联想、TCL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着手实施日渐清晰的国际化战略。 但是,中国IT企业真得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国顶尖企业榜”中,联想高居榜首。这项旨在为中国读者推荐最具价值企业的调查,充分肯定了联想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表现,高度评价了联想“持续赢利的能力”。9月,美林证券将联想股票评级由“持股观望”上调至“买进”,显示了对联想全球增长的坚定信心。获得国内国际一致好评的同时,联想也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典型代表。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到:“联想因收购知名国际品牌而获得国际声誉,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先锋。”而且,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总体进展迟缓的背景下,“联想正作为中国企业驾驭收购的正面案例浮现出来。”很显然,由于博弈国际化,联想在取得开盘的成功布局之后,正扎扎实实地构筑企业竞争力,在全球棋盘上打响全线反击。财报显示,在竞争激烈的全球PC市场,联想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两个季度上升,达到了7.8%;2006财年上半年(4~9月)营业额已达72亿美元,而公司赢利也实现稳步攀升。对于外界而言,联想正创造着并购史上新的奇迹。正因如此,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先生说:“现在,并购一年半时间过去了,经过磨合,我现在对联想未来的走向已经非常有底,联想不会发生任何意外,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这是一年来最让我高兴的事。”联想在全球PC市场上扬鞭跃马,节节推进,让杨元庆先生和所有联想员工,以及关心联想的社会各界倍感振奋。  相似文献   

4.
不断遭受的“反倾销诉讼”暗示着中国企业摸索多年的国际化进程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与多年前高喊着“与狼共舞”的时代不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需要换一种心态和视角去理解中国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是出口几吨商品,不仅是收购几个国际企业.也不仅仅是有选择的进驻海外市场.国际化开始从口号、理想演化成战略.进而成为一些企业自身有机组成的一部分。未来中国的主流企业和经济支柱也将无一例外地与别国一样.由一批世界级的“国际型企业”组成。 TCL的海外并购.华为、中兴在第三世界市场的开拓.用友、金蝶的国际化呐喊.联想最新的国际化目标.这已经不只是几个企业的冲动.而是代表了家电、通信、IT三大行业 的一群中国企业的理想。 与财富榜上的企业相比.他们还称不上是强者,在试图成长为强者的过程中又遭遇到了国际强敌的冲击和国际市场的强大压力.相形之下,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规模全部都处于劣势。在强敌面前.他们将选择怎样的武器和路径,是退缩、逃避,还是尝试、反击?  相似文献   

5.
“坐二望一”,联想可以站在行业最顶端俯瞰对手、挥斥方道了吗?没有。身处IT行业,从来没有任何一刻可以丢弃危机感。但是,联想在国际化深水区——文化磨合上的跋涉摸索,值得所有有国际化梦想的中国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6.
联想国际化始于2005年对IBMPC业务的并购。企业国际化包含很多要素,如名称、品牌的转变,业务、团队、服务及客户的跨边界、跨地域等。此时,IT建设就必须要走得更前、更快。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与网络》2004,(22):32-32
谁是中国PC制造规模最大的企业?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是联想,但事实并非如此。近日,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长城电脑)披露,2004年长城电脑整机制造规模将达到500万台,出口创汇总额有望突破50亿美元,继续保持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企业和IT产品出口企业,再次蝉联中国IT产业国际化赛场“双冠王”。  相似文献   

8.
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年收入将超过100亿美元,正式步入全球IT巨头行列。联想国际化梦想似乎在一夜间得以实现,中国IT业在全球从此站起来了,IBM也能借助中国力狙击惠普和戴尔。  相似文献   

9.
索尼参股TCL20%的消息已经被证明是传言,做中国索尼也不是TCL眼下的目标,但最终:这将是TCL这样一家企业在产业发展路径上的一种自然演进和延伸。与联想消费IT截然不同,TCL瘦身之际将选择另一条具有家电特色的消费IT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既缺乏企业国际化的整体而清晰的战略规划,也缺乏充分的资源规划是TCL并购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可以说是中国的IT年,中国的IT企业纷纷与世界上大公司联手,甚至是收购世界知名的企业,先是TCL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逊组建合资公司,盛大收购Actoz的控股权,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全部资产,都是中国IT业不可多得的巨大进步。尤其是在2004年年终,联想收购IBM一举成为世界第三大电脑整机生产厂商,提前6年达到120亿美元的规模,2005年的寡头阵营终于出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并无可争议地跻身世界500强。尽管去年12月7日出席Oracle Open world的戴尔公司董事长Michacel Dell认为很多合并难以证明是成功的,但联想的确将IBM的PC纳入了其全球化部署,这是对惠普、戴尔极大的挑战。惠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arly Fiorina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东道主甲骨文公司正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仁科公司。Carly Fiorina表示,惠普在收购Compaq公司3年后已经顺利完成了全部融合工作,目前内部运行模式达到了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们对于联想的关注要远远多于对其它 IT 企业,不仅仅是因为联想是国内最大的 IT 企业,更是因为联想代表了中国 IT 企业成长的历程,她是中国 IT 业成长的一个缩影。199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了“联想现象”研讨会,本报也曾连续两次焦点“联想为什么”、“联想现象透柝”报道联想。当联想宣布把神州数码从联想集团中分拆出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单独上市时,神州数码将成长在另一片天空下。虽然这是预料中的结果,但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关心游离于联想集团的神州数码,考量它的发展,其实也是对走出了“贸工技”中国 IT 企业发展之路,孕育了国内自主品牌的企业命运的关切,而爱护中国 IT 业发展的人们也期望神州数码再生、成长、壮大,因为它体现着中国 IT 业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3.
2003年8月,罗兰·贝格(RolandBerger)公司曾经调查了50家中国知名企业的国际化状况,在调查对象中,有72%的被访企业已有海外经营项目,18%的被访企业正准备进行海外经营。2004年11月,一项关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现状的调查显示在被访者被问及“企业是否已经国际化或打算国际化”时,回答“是”的占到57%。这些数字表明走国际化道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但到底“怎样才算国际化”或“国际化包括哪些重要环节”,一些企业就有误解了,认为国际化就是到国外建公司,设工厂。从目前我国一些国际化发展较快的企业,如海尔、联想、华为、TCL等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大家对上述问题基本都有一个共识国际化不只是地域的扩充,更重要的是产品、技术、管理的国际化。一般来说企业的国际化包括四个重要环节管理变革、产品研发、质量体系、渠道整合,其中“产品研发”和“质量体系”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本报讯记者徐怡报道 4月16日获悉: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名列第五的 TCL 集团将向金科集团注资一亿元人民币,占金科集团50%股份,成为金科集团的最大股东。在推出了 TCL 品牌的显示器和微机后,注资金科集团是以家电为主业的 TCL 集团进军 IT 行业的又一举措。据了解,TCL 集团近期还计划对其他 IT企业进行投资、并购。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愿望的驱动下,积极的跨国并购成为最直接的路径。在能源、制造、IT、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刮起了全球并购的“中国风”。从2003年到2009年,中国平均每季度发生的海外并购交易为16起,  相似文献   

16.
张静 《互联网周刊》2010,(17):44-45
尽管柳传志认为中国现在还没有伟大的公司,但并不掩饰他对于联想成为伟大企业的渴望。事实上,中国的IT企业,从硬件设备到互联网增值服务,在从本土化和国际化当中获益后,显露出更多的自信和更大的抱负,比如华为的“三分天下”说、腾讯的全球收购、乐Phone对iPhone的叫板等等。而这些有着模仿者基因的本土企业,能否实现从模仿到伟大的惊人一跃?  相似文献   

17.
奥运能否成就联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26日,对于靠着11个人下海、20万元起家的联想来说,这又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零点”。联想在换标、战略裁员、国际化战略既定之后,抓住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机会,一家中国企业,头一次和松下、三星、可口可乐成为同一家俱乐部的会员。 联想成为TOP赞助商——这是联想的一小步,却是中国IT产业的一大步。它不仅是一家国际化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更是一个中国企业在处处受制于人、在国外品牌重压之下的全球IT产业和生态圈里的一次突围。 到2008年,技术和商业的发展和变革会达到我们无法企及的程度,作为国际奥委会来说,要选定一家企业做为TOP赞助商,就等于相中了这家企业的潜力并在未来要不断注入希望。而奥运真能使联想成为一家真正的、受人尊敬的跨国企业吗? 2004年,联想留下了一个悬念,这一切要等待四年之后才能揭晓。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可以说是中国的IT年,中国的IT企业纷纷与世界上大公司联手,甚至是收购世界知名的企业,先是TCL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逊组建合资公司,盛大收购Actoz的控股权,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全部资产,都是中国IT业不可多得的巨大进步.尤其是在2004年年终,联想收购IBM一举成为世界第三大电脑整机生产厂商,提前6年达到120亿美元的规模,2005年的寡头阵营终于出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并无可争议地跻身世界500强.……  相似文献   

19.
“2005中国IT服务年会“的召开,适逢中国IT服务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服务创新和服务管理作为IT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在这一趋势下,IT服务厂商与行业及企业客户之间的深层沟通和适时交流成为必然“。架起IT厂商与企业的沟通桥梁”的IT服务大会,将有助于中国IT市场供需方之间的信息互动,有助于中国信息化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中国的IT服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市场潜力巨大,据赛迪顾问预测,普副总裁兼管理服务部总经理潘家驰先生曾经指出的—撷取欧美外包发展经验、走亚洲和中国外包道路。联想在不断给用户带来更好…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与网络》2009,35(5):79-79
在2月18日刚刚结束的“2009中国IT市场年会”活动中,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再度荣获“2008—2009中国高端UPS市场年度成功国内企业”,是本次年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UPS企业。科华公司因其突出的市场表现和持续不断的创新,继续以骄人的业绩。成为中国UPS市场国内领军企业。据了解,获得表彰的还有微软、联想、用友等国内外著名IT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