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力线载波通信现如今已被广泛地运用于电力系统当中,所谓电力线载波通信是指应用电力线作为传输媒介,来传输语音和数据信息,达到通信的目的。随着低压载波、扩频技术等应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中,载波通信相关的产品和专业技术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文章介绍了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分析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的特点及影响信道特性的因素,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低压电力线作为载波通信信道时,其通信特性并不理想,各种负载、用电设备及外界都将引起大量的噪声,给电力线载波通信带来了严重的干扰问题,从而影响电力线通信系统的性能。为了保证载波通信信号和数据的有效传输,通过电路分析并设计一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结合滤波器,经仿真与实验该滤波器能有效过滤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中的各种干扰信号,从而达到了保证载波通信信号和数据的有效传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以其投资少、传输速率高、使用方便、便于组建家庭局域网和永远在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也因其信道条件十分恶劣和电网环境的污染严重,给可靠通信带来若干特殊困难.目前,缺少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和全面的实验测试环境,大大影响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快速发展.基于电力线传输特性的分析,设计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4.
在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平的稳定性关系着整体传输质量,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打造良好的电力线通信空间,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对通信系统进行操控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等的应用,由此来提升整体通信控制效果,达到最佳的通信状态,且就此满足信息传输需求。本文从自动增益控制分类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旨在推进当前电力线载波通信活动的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5.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电力线作为传输媒介,通信安全可靠,投资成本低,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及其独特优势,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指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作为家居自动化的有效手段和生力军,传输数据、语音、视频和电力,实现“四网合一”,是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代视频监控视频数据的传输和线路的架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问题,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利用电力线传输视频信号的视频监控系统。以新一代HomePlug电力线通信芯片QCA6410为核心,通过电力线载波传输视频数据。  相似文献   

7.
电力线载波技术以其随电能传输共生通信,具有天然的快速部署优势.但随着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推广应用,其上承载的业务种类和通信QoS需求愈加复杂.与之相比,当前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资源分配算法并未充分考虑混合业务的差异化QoS需求,未能按照混合业务流量对用户进行合理调度,造成不同业务间的分配均衡度差异性大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8.
电力载波通信中的干扰特性及抑制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线除了向用电设备提供电能外,也可以作为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可靠、高效地传输信息是任何一种通信网络的基本要求,对电力载波通信信道动态负载效应的阻抗特性、多径效应的衰减特性、脉冲噪声的干扰特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物理层的信号处理以及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角度,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抑制电力载波通信干扰技术的可行性,进而为探寻有效的抑制电力载波通信脉冲干扰的技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和电力线载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阻抗匹配是电力线载波通信阻抗需解决的技术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线载波通信通道阻抗匹配的问题,提出了几种阻抗匹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CDMA扩频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青 《电子技术》2005,32(11):43-46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利用现有的电力线路作为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利用电力线作为通信媒介,无需另外架设通信线路,也不占用现有的频谱资源。电力线载波通信采用技术先进的CDMA扩频通信技术,可达到低成本、远距离、高质量的通信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授课质量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建立了一种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我们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给出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模糊评判矩阵,用Delphi法确定了主因素权重系数,以模糊度量方式评价了"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能减少评估中的主观影响,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2.
通信对抗系统作战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通信对抗装备的指标特点,结合相关专家经验,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通信对抗系统作战能力评价体系,基于模糊理论设计了一种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通过建立各级评判因素集和评判集,构成模糊评价矩阵,并给出各级评价因素权值,采用模糊变换、解模糊判决等数学手段最终获得通信对抗系统装备的作战能力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变权模糊综合评判的目标威胁评估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预警机指挥多编队作战对空中突防目标进行威胁评估的问题.首先介绍了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变换和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然后以预警机指挥控制系统为例,基于多属性决策,分析了与目标威胁程度大小有关的6个重要因素,建立目标的威胁评估模型,最后提出基于变权模糊综合评判的目标威胁评估算法.由于是同时考虑各因素对于威胁准则和内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得到的权值,使得该算法的权值分配结果更加准确,有效弥补了专家主观赋值的不足.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变权思想下该算法的有效性以及精度更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王淑琴  宋容 《信息技术》2020,(4):102-106
针对模糊综合评价法权重分配缺乏理论基础和完全凭经验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蝙蝠算法(Bat Algorithm,BA)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BA优化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权重,实现权重的最优化选择。运用模糊评价矩阵构建确定各个评价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运用BA算法对判断矩阵的权重进行自适应选择。研究结果表明,BA优化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卫星话音通信网运行质量指标体系研究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张宁 《通信技术》2014,(3):286-289
综合评估卫星通信网络运行质量对于卫星通信网络性能的提高和网络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合理评估运行的卫星通信网络,结合卫星通信网络特点提出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从网络管理功能角度出发,主要针对以语音为业务的非IP体制卫星通信网络,通过对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指标进行选取、分类、聚合、量化,构成了卫星话音通信网运行质量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6.
在详细介绍低压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的特点和原理及通信方法的基础上,对各种通信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对新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在装备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现装备软件质量的评价由定性转为定量,提高武器装备软件测试的科学性。以软件质量6个标准特性为基础,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实例运用评判模型,取得模糊评判结果。为装备软件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卫星转发器的固态放大器(Solid State Power Amplifier,SSPA)或行波管放大器(Traveling Wave Tube Amplifier,TWTA)产生的非线性互调噪声会对有用载波进行干扰。为了使非线性互调噪声对有用载波的干扰最小,提高卫星通信质量,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载波排列优化方法。简述了遗传算法原理,分析了载波排列优化的基本原则,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进行了仿真实验,同时分析了载波排列规律。  相似文献   

19.
邓翔宇 《信息技术》2008,32(2):132-134,137
语音信号的电力线载波传输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均是以模拟方式来传输信号的,故通信质量不高,抗干扰能力差,以数字信号作为语音传输方式,就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以新型语音压缩编解码器AMBE2000和电力载波扩频调制解调芯片SC11128为基础的设计,就可以使当前先进的语音压缩技术以及基于恶劣电力网环境的低压电力线载波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结合单片机对电路状态的控制以及双口RAM对数据的处理从而实现了电力线信道的全双工数字语音通信.  相似文献   

20.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毁伤效果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成  石全  刘广宇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3):29-33,37
为了对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毁伤效果进行评估,确定了目标毁伤等级划分及判定准则,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出发,对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功能层次进行了分解,建立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借助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思想,提出了一种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毁伤效果评估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正确给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毁伤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