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泥沙淤积是危及水库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水库运用过程中的泥沙淤积变化,展示了水库淤积对水库防洪和工程效益的影响。以溪洛渡水库为例,指出在目前“蓄清排浑”运用模式情况下,水库淤积虽然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但仍不能确保主要防洪和兴利库容的长期使用。对泥沙调度仍有相当优化和进一步减淤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充分利用调度和设计潜力,水厍的有效库容能够得到更多和更长期的保留,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南盘江雷打滩电站采用“蓄清排浑”和“蓄洪运用”两种运行方式在水库泥沙淤积、库容损失、回水淹没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长期使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水库长期使用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三峡水库长期使用问题的研究过程和主要结果.研究表明,三峡水库为河道型水库,上游来水量丰沛、含沙量小,来水来沙集中在汛期,具有长期使用的有利条件;采用"蓄清排浑"的调度运用方式,能起到较好地控制水库泥沙淤积,至水库淤积达到相对平衡时,大部分有效库容能保留,水库可以长期使用.今后,在运行实践中还需要结合上游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不断优化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式,以确保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和水库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行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行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路程。这一运行方式的成功采用,使三门峡水利枢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工程施工、水库调度、泥沙治理、浑水发电等方面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为国内外其它多泥沙河流上水库的建设与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万家寨水库进出库水沙特性和泥沙淤积测验成果,分析水库泥沙淤积特点,以及水库运行方式对泥沙淤积的影响,提出了可有效减少库容淤积的水库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泥沙淤积使水库不断受到功能性、安全性和综合效益下降的影响。为了量化泥沙淤积对水库的影响,提出了泥沙淤积对水库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泥沙淤积对水库影响评估模型,并将该评估模型应用到小浪底、丹江口和三门峡3个典型水库进行初步评价研究,计算了泥沙淤积对这些水库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基本能反映泥沙淤积对这3个典型水库当前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9月分旬蓄水的方式,可以较好的应对三峡水库汛后提前蓄水时特大洪水的可能威胁。但随着水库运用时间的增加,泥沙淤积将造成大量库容损失,9月分旬控制水位确定时必须要考虑泥沙淤积的影响。本文通过水库泥沙淤积计算,考虑了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对三峡水库9月分旬控制水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泥沙淤积情况下的分旬蓄水相比,考虑泥沙淤积的9月分旬蓄水进一步降低了可能的防洪风险,虽然水库发电效益略有减小,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明渠浅水回流区泥沙淤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系统研究了边墩下游各种糙率条件下的泥沙淤积特性,分析了泥沙淤积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泥沙主要在矢量流速小于0.1m/s的主流与回流区交界带淤积.试验初期泥沙的淤积速度很快,2.0h后淤积减缓,3.0h基本达到淤积平衡,淤积体的沙脊达到水面.在泥沙淤积大致平衡的条件下,得出了泥沙淤积厚度、淤积面积和淤积体积与水流阻力系数的回归关系,三者均随糙率的加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何录合 《陕西电力》2000,28(4):49-51
碧口水库经23年泥沙淤积,截止1998年底总库容损失54%,死库容损失92%.通过对历年泥沙淤积资料的分析,对碧口水库泥沙淤积规律有了认识.通过实测计算库容损失率,预计了死库容淤废年限及水库淤积平衡年限.对今后水库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沙条件变化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上游来水来沙变化必然影响水库淤积发展过程,进而影响航运状况。本文运用一维及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上游水沙条件变化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及航运的影响,一维计算结果表明,90年代相对于60年代来沙变少变细后,三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过程将明显减慢,淤积部位偏下,并且平衡淤积量也相对于60年代水沙情况下减小;上游建库的综合作用将延缓三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过程,上游建库情况下,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运用40年内不会出现泥沙淤积问题;重庆河段整体呈现冲的趋势,100年内基本不发生淤积。二维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上游无库情况下,上游干流建库后,重庆河段长江干流泥沙淤积量及淤积厚度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冲刷,航运条件明显改善;金沙碛河段受上游干流建库影响较小,仍会出现碍航问题,需要进一步整治。  相似文献   

11.
水库防洪分类预报调度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水库防洪调度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典型过程代表性的不足,本文提出了水库防洪分类预报调度设计方法。通过成因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不同天气系统的典型代表过程。结合调度经验,调度设计人员通过分别调节不同天气系统成因的设计洪水过程,建立满意的水库防洪分类预报调度规则,用来更好地指导水库实时调度。随后以碧流河水库为例,详细阐述了水库防洪分类预报调度规则的确定过程,并给出了水库实时防洪预报调度的流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长江上游和金沙江水利、水电梯级的逐步开发,从梯级整体效益出发,考虑梯级长期保持最大效益成为最重要和最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金沙江中下游流域水沙特性和梯级水库开发特点,指出原开发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金沙江梯级的优化开发模式-梯调方案。研究表明,梯调方案考虑了金沙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上下游互补及功能定位优化,最大限度满足流域的长远防洪、发电和减淤,对于流域长远利用和金沙江梯级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门峡水库非汛期控制运用水位对库区泥沙冲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控制和降低潼关高程,缓解水库运用对渭河下游的不利影响,三门峡水库自2003年以来开展了非汛期控制最高运用水位不超过318m的原型试验,亦称过渡运用方案。本文分析了水库实施过渡运用方案以来,库区冲淤和潼关高程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非汛期控制最高运用水位不超过318m的作用。发现实施过渡方案以来,库区累计淤积量与叠加流量加权平均坝前水位的关系,符合以往的关系曲线。汛期多水少沙的洪水过程是2003年潼关高程冲刷下降的主要原因,过渡方案控制非汛期最高水位不超过318m的作用不大。本文认为,在三门峡水库非汛期控制最高运用水位的同时,应注意到水库的平均运用情况和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喜河水库设计汛限水位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三方面分析了喜河水库实施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可行性,讨论了不考虑预报和考虑预报的两种预泄调度模式下的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原理,指出预泄调度需要确定的几个关键指标:预泄判别流量,预泄流量,预泄控制水位.以上述理论为依据,在分析喜河水库洪水规律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预泄调...  相似文献   

15.
为得到入库径流不确定条件下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本文以防洪和发电具有结合库容的三峡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对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进行量化估计的条件下,以耦合微观经济学中的等产量和等成本线获取最大效益的原理,将边际替代率应用于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寻求防洪和发电矛盾对立转化的最佳均衡点.应用于三峡水库的算例分析结果表...  相似文献   

16.
刘家峡水库汛期动态防洪限制水位论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益的增加不能以风险的提高为代价,科学合理地制定并从风险与效益两个方面论证刘家峡水库的动态防洪限制水位是非常必要的。据国家防总发布的《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意见》,基于现有黄河上游电站的工程条件和技术资料,在龙羊峡~刘家峡两库联合调度的基础上,采用库容补偿方法,探讨一种以旬为单位的动态汛限水位控制方法,建立动态汛限水位过程线,并进行其风险与效益分析论证。实例研究表明:该动态汛限水位过程线可操作性强,使用方便,在满足设计防洪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前汛期不必过早地降低水库水位,后汛期又可较快地抬升水库水位,不仅能够提高水头效益,而且更容易抓住时机尽早蓄水,提高水库蓄满率,增加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7.
模糊神经网络对汛期三门峡水库泥沙冲淤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多年实测资料的分析 ,总结出对三门峡水库泥沙冲淤量影响很大的变量的经验公式。在分析了汛期三门峡水库泥沙冲淤影响因子的基础上 ,鉴于模糊集合论与神经网络和智能预报的研究关系密切 ,可对非线性问题进行智能预报的特点 ,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三门峡水库泥沙冲淤量进行了计算。该模型精度满足要求 ,计算结果比较合理 ,适合计算水库泥沙冲淤量  相似文献   

18.
瞿富强 《陕西电力》2007,35(7):22-26
在深入研究安康流域水文气象规律及调度图的基础上,对目前安康水电站调度运用方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提出了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和措施,在确保安全渡汛的前提下,提高了水库运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研究安康流域水文气象规律及调度图的基础上,对目前安康水电站调度运用方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提出了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和措施,在确保安全渡汛的前提下,提高了水库运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