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栽培因素对烤烟经济性状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正交设计与统计分析研究了栽培因素对烤烟经济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对烤烟产量的影响是主要因素,留叶数是次重要因素,种植密度是次要因素,其中施氮量效应大于留叶数效应;施氮量对烤烟产值的影响是主要因素,种植密度是次重要因素,留叶数是次要因素,其中施氮量效应大于密度效应.  相似文献   

2.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优质烤烟(主料烟)的成熟采摘标准、烘烤工艺及操作规程。本标准适用于优质烤烟烟叶的采收与烘烤。二、优质烤烟指标(一)田间长相1.单株:筒形,株高100cm 左右,平顶,单株留叶18~22片,腰叶长度大于60cm,顶叶长度大于50cm。2.群体:田间生长整齐一致,密度每公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条件对烤烟上部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不同农艺措施对打顶后烤烟上部叶片烟碱与总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烟打顶后天数的增加,上部烟叶烟碱量增加而总氮量减少,施氮量与烟碱含量和总氮量呈正相关,而种植密度、留叶数与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烤烟上部叶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烤烟生育期内植烟土壤中的氮素转化、供氮状况以及氮素对烤烟上部叶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无机氮肥可大幅度提高0~20cm深的土壤中的无机氮浓度,但维持时间较短;20~40cm深的土壤中无机氮的浓度受氮肥的影响较小;后期土壤供氮较多时易导致烤烟上部叶的烟碱含量过高。  相似文献   

5.
氮素是对烤烟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元素之一。氮肥种类和形态对烤烟产量和质量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国外烤烟施肥以无机肥和硝态氮肥为主,烟叶质量较好。为了探讨优质烟叶的合理施肥技术,于1986~1989年在贵州省遵义烟区进行了烤烟氮肥种类(品种)和形态的研究。一、试验设计及基本情况(一)田间设计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40m~2,种植密度100cm×60cm,留叶18~22片。(二)试验内容1、氮肥品种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表1)。  相似文献   

6.
对陕南山地烤烟栽培措施进行了优化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以地膜覆盖时间60~90天,单株留叶19~21片,亩栽1300~1500株为优质烤烟生产的最优组合,其中留叶数和密度为模型变化敏感因子,生产中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烤烟产量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饱和 D—最优设计,试验研究了施氮量与留叶数对烤烟产量、效益及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亩施氮量3.50~5.73kg、单株留叶数16~18片,烟叶亩产量可达150~200kg,亩产值400元以上,烟碱含量2.5%~3.0%,还原糖含量15%~17%。主因素效应以施氮量对产量、产值、还原糖的影响最大,留叶数次之,二因素对烟碱的主效应大小相近。  相似文献   

8.
广西玉林是冬烤烟产区,但产量较低,品质较差。为了探索提高冬烤烟质量的途径,1982年我们设计了冬烤烟栽培正交试验,了解施肥量、种植密度及单株留叶数对冬烤烟产质的影响。通过试验初步认为,在玉林地区种植冬烤烟,对中等肥力的地块,以亩施纯氮8—11斤(氮磷钾比例为1∶1∶2),密度1900—2100株,单株留叶19—21片为宜。试验材料及方法供试品种是提纯401。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法,用 L_9(3~4)正交表,因素与水平见表1。小区面积0.02亩,3次重复,随机排列,试验方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豫西烤烟优化栽培技术指标体系,以烤烟新品系LY1306为材料,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量(1.5~3.5 kg/667 m~2)、种植密度(900~1 100株/667 m~2)和留叶数(18~22片/株)3个因子对LY1306中性致香成分含量(质量分数)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中性致香成分总量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降低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感官品质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双因素交互作用(互作)分析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互作效应对致香成分总量和感官评价的影响最大,在本试验区间内存在最大值。对中性致香成分和感官评价的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1 003株/667 m~2,留叶数为22片/株,施氮量分别为2.728 8 kg/667 m~2和2.282 4 kg/667 m~2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和感官评价最佳,为豫西中高肥力植烟土壤优质烟叶生产的优化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0.
增密和减氮对稻茬烤烟物理性状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邵阳烟区稻茬烤烟增密和减氮的可行性,采用双因素试验以及构建物理特性指数、运用偏Eta~2值等手段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交互作用(互作)对烤烟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不同烤烟物理特性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主要影响烟叶开片度和单叶质量,施氮量主要影响烟叶开片度、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面密度。(2)邵阳稻作烟区以种植密度18 182株/hm~2、施氮量120 kg/hm~2处理的烟叶物理特性指数最高。(3)对烤烟物理特性影响最大的是施氮量,占总效应的48%;其次是种植密度,占40%;种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影响最小,占12%。因此,在邵阳烟区稻茬烤烟生产中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江西紫色土上种植模式与浓香型烟叶质量的关系,以江西省主栽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烤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增施氮肥后株高显著增高、烟叶显著增宽、叶长/宽显著减小、烟叶鲜重/干重显著提高。当施氮量≤142.5 kg/hm2时,株距越小烟叶越宽,烟株密植能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但当施氮量≥142.5 kg/hm2时烟株稀植有利于上等烟比例的提高;当施氮量为165 kg/hm2时,烟株稀植有利于叶长与叶宽的增加,同时显著提高上等烟比例;当施氮量为165 kg/hm2、株距为0.5 m时,烤烟产量与产值均最高。故建议今后紫色土烤烟种植模式为行距1.2 m,株距0.5 m、施氮量165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留叶数对烤烟新品种NC297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研究了不同留叶数对NC297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留叶数的增加,株高、节距呈逐渐增加趋势,茎围呈递减趋势;留叶数20~22片的株型较好;留叶数对中、下部叶片的长宽影响较小,上部叶片则是随着留叶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留叶数的增加产量呈递增趋势,而均价、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则呈递减趋势;以留叶20~22片/株经济性状最好;留叶数22片/株的化学成分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与移栽时穴施化肥种类对中烟100 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施氮水平和移栽时穴施化肥种类(提苗肥)对烤烟品种中烟100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烟100品种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施纯氮6~7kg/667m2时烟叶经济性状较好;以施纯氮5~6kg/667m2的原烟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较好。综合考虑烟叶质量和经济性状,以施纯氮6kg/667m2为宜。磷酸二铵作提苗肥能促进大田烟株前期生长;硝酸钾作提苗肥时,大田前期烟株长势相对较弱,但最大叶面积较大,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表现较好,产值相对较高。综合分析,以硝酸钾作提苗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NC102品种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NC102品种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满足工业卷烟配方需求,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氮量对NC102品种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NC102品种的株高、叶面积、产量等有显著影响。在中等肥力(碱解氮50~80 mg/kg)条件下,施氮量为75、90 kg/hm2处理明显好于60、105 kg/hm2处理,其大田整齐度高,田间病害发生较轻,产值效益较高。其中,施氮量为75 kg/hm2的均价及产值效益最高。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来看,施氮量为90、75 kg/hm2时,糖碱比更协调,更容易被目前卷烟工业所接受。综合分析,施氮量为75 kg/hm2,NC102品种的烟叶产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5.
氮用量对湘西晒红烟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晒红烟生长发育、养分含量、经济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5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晒红烟株高增加,叶面积扩大,烟株中总N、P和K含量升高,调制后烟叶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提高,烟叶中总氮、烟碱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含量下降。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施氮量为150kg/hm2时,烟叶的烟碱含量较为适宜,香气较足,刺激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栽培技术措施调节白肋烟氮碱比提高其可用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白肋烟的施氮量、打顶时期、留叶数及收获时期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素施用量与烟碱合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打顶时期、留叶数和收获时期对烟碱含量高低和氮碱比的影响非常大.实施施氮187.5~225 kg/hm2、盛花打顶、留叶22~24片、打顶后20 d砍收的配套技术措施,可使烟叶烟碱含量适宜、化学成分协调、可用性提高,产量、产值也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施氮方式对烤烟氮素吸收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肥比例对烟株氮素吸收累积、土壤硝态氮、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量、烟株氮素含量和氮素累积量无明显影响,减少氮肥用量与基肥用量降低了成熟期叶片氮素含量和氮素累积量,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生长前期和后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糖碱比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总植物碱、总氮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相同施氮量基追肥比例为30:70处理的还原糖含量、糖碱比较大,总植物碱含量、总氮含量较小,香气质、余味得分较高。施纯氮90 kg/hm2,基追肥比例为50:50和30:70的处理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本试验条件下,兼顾烟叶产量与品质的最佳氮肥运筹模式为施纯氮90 kg/hm2,基追肥比例为30:70。  相似文献   

18.
福建南平烟区是我国最具潜力的优质低焦油主料烟产区之一,群体调控技术对优质烟叶原料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南平优质低焦油烟叶群体调控技术的耦合作用,本研究通过连续两年施氮量、株距和留叶数3因素312-D饱和最优设计试验,分析了基于焦油量、感官质量和单位产值的综合得分指标变化,并寻优了南平烟区优质低焦油烟叶群体调控技术管理方案。结果表明,试验水平上影响综合得分的单因子主效应表现为株距>施氮量≈留叶数,边际效应表现相反,两因素耦合效应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不同综合得分目标的组合寻优方案中,以中肥中等群体耦合效果最佳,综合得分超过0.8的优化管理方案为施氮量6.188~10.089 kg/666.7 m2,株距0.398~0.626 m,留叶15.460~19.749片,其中可接受的最大降焦效果优化方案为施氮量8.976 kg/666.7 m2,株距为0.437 m,留叶数为17.229。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保山干旱环境下香料烟光合生理的适宜施氮量,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75、60、45kg/hm2)对香料烟叶片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以高施氮量最高,中等施氮量最低。试验表明,75kg/hm2的施氮量有助于降低香料烟蒸腾作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获得较高的干物质量。  相似文献   

20.
In 1966 and 1967, 12 experiments on winter wheat tested five rates of N applied in spring as NH4NO3. Leaf samples comprising all the above ground vegetation were taken on two dates in spring between 31 March and 18 May from a fixed area of crop grown without fertiliser N; the dry matter yield (DM, kg/ha) and N content (%)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the two dates, DM increased and leaf N content decreased. From the response curves for N applied and grain yield, the optimum rate of fertilizer N required for maximum grain yield was obtained. The latter was used as a test of soil N availability and compared with the following values (i) content of N (%) in leaves at each sampling and its rate of decrease—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i) yield of leaf DM (kg/ha) at first sampling—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ii) leaf DM yield at second sampling, significant (r= -0.678), and also rate of increase in DM (kg/ha per day, r= -0.711), (iv) leaf N offtake (kg/ha N) significant at first sampling (r= -0.607), second sampling (r= -0.744) and also rate of increase in N offtake (kg/ha N per day, r= -0.670). Crop growth in spring was related to N supply and it was shown that DM yield, leaf N offtake and their respective rates of increase could be used to assess the availability of N in the soil and to predict the amount of N fertilizer required in spring to obtain maximum grain y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