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石墨电极生产过程中,石墨化工艺是制品中碳从二维空间的平面网络无序重叠转变为三维空间的有序重叠并具有石墨结构的高温热处理过程~([1])。目前,国内外石墨电极厂家主要采用艾奇逊石墨化炉和内串石墨化炉对制品进行石墨化。内串石墨化炉是一种不用电阻料,电流直接通过由数根焙烧制品纵向串接的电极柱,由电极柱本身内阻产生高温而使焙烧制品石墨化的一种炉型。  相似文献   

2.
碳制品感应加热石墨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碳制品感应加热石墨化容易开裂、氧化及测不准石墨化温度等问题。本文着重从工艺上探讨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设计了盒式绝热保温室,并介绍了它的应用价值。 感应加热是一项值得碳素工业推广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鄢宗堂  文锐 《电碳》1996,(3):8-13
本文针对细颗粒结构碳-石墨制品,尤其是大规格制品石墨化易于开裂的问题,进行了石墨化工艺研究。通过十次工艺试验,对比分析,提出了预防和减少大制品石墨化开裂的方式方法,并对石墨化的现状,工艺原理,目的,期望,开裂原因,停炉时间确定原则等进行了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苏联生产石墨化电极采用的是电阻炉。石墨化炉组(电源—短线路—炉)中的主要电阻元件是填充在各排待加热毛坯制品之间的碳石墨填充料。通常采用生焦或石墨化焦作为填充料,它们的比电阻比焙烧后毛坯的比电阻大得多(约大50—100倍)。所以,实际上全部焦耳能都散发在填充料层中,毛坯制品的加热就是通过碳填充料颗粒的热幅射和传导来实现的。也就  相似文献   

5.
前言。碳-石墨制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能耗的费用约占炭素制品生产成本的30%~40%。而炭素生产过程中的石墨化工序,又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其电耗要占制品生产总电耗的70%左右。据有关资料介绍,石墨化温度达到3000K时,1吨焙烧品的石墨化理论电耗为1360kwh。目前国内炭素制品生产石墨化电耗通常是4000~5500kwh/t,是理论电耗的3—4倍。因此降低炭素生产石墨化电耗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十分重视的研究课题,也是炭素制品生产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氧化铁、硫、氧化硅和粘土等对炭制品石墨化的催化作用,探讨了上述物质的催化机理以及它们对制品理化性能的影响和工业应用的可行性。发现这些物质列碳的石墨化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由于硫在石墨化过程中会产生“puffing”效应,粘土会使制品内部产生许多微小裂纹,都使制品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迅速下降;氧化硅在热处理过程中生成碳化硅而不能在较低的温度下挥发逸出,因此,这三种物质作为炭制品石墨化的催化剂应用于工业生产是不可行的。氧化铁不仅对炭制品的石墨化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而且,还可使制品的某些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对硫的“puffing”效应具有理想的抑制效果,是工业生产应用的一种理想的催化剂。氧化硅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在其比例为2:8时,也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Ⅰ引言某些电石墨化碳素制品,如碳刷,是由各种不同的炭素原材料焦碳、碳黑、沥青粘结剂制成的.这些制品的ooL衍射图形被发现是不对称的,如图1所示。众所周知,碳黑的石墨化明显地与焦碳不同。例如、沥青焦经3400℃热处理,Co值是6.718(?),而炭黑,诸如热黑(thermalblack)、槽黑(channelblack)  相似文献   

8.
陈国强 《炭素技术》2010,29(3):62-63
由泪罗市鑫祥碳素制品有限公司、湖南大学联合开发的“连续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剂生产工艺和设备”科研成果于2010年4月3日顺利通过了中国炭素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对“连续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剂生产工艺和设备”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氧化铁、硫、氧化硅和粘土等对炭制品石墨化的催化作用,探讨了上述物质的催化机理以及它们对制品理化性能的影响和工业应用的可行性。发现这些物质列碳的石墨化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由于硫在石墨化过程中会产生“puffing”效应,粘土会使制品内部产生许多微小裂纹,都使制品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迅速下降;氧化硅在热处理过程中生成碳化硅而不能在较低的温度下挥发逸出,因此,这三种物质作为炭制品石墨化的催化剂应用于工业生产是不可行的。氧化铁不仅对炭制品的石墨化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而且,还可使制品的某些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对硫的“puffing”效应具有理想的抑制效果,是工业生产应用的一种理想的催化剂。氧化硅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在其比例为2:8时,也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普通石墨化提纯碳素制品所受到的限制 碳素制品经过石墨化高温处理(2300~2800℃),使碳原子晶格由乱层结构转变为三维空间有序排列,同时碳制品中大部分杂质气化逸出,使纯度得到了提高。一般所制得的人造石墨制品的纯度约为99.5~99.9%。如果用灰份少的石油焦或与沥青焦的混合焦作原料与电阻料,用碳黑作保温料,提高石墨化温度,人造石墨制品的纯度可达99.9~99.99%。但是进一步提高纯度却很困难,原因是:  相似文献   

11.
政策法规     
中国将对石墨类相关制品实施临时性出口管制商务部产业司有关负责人最近在北京表示,从2006年9月1日起,中国将对石墨类等相关制品实施临时出口管制措施。据了解,即将实施的临时出口管制措施中涉及的石墨类相关制品包括:各种人造石墨,其他以石墨或其他碳为基础原料的制品,非电器用的石墨或其他碳精制品,其他炉用碳电,其他碳电极(不论是否带有金属),灯碳棒、电池碳棒以及其他石墨制品(不论是否带有金属)等。该负责人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的规定,9月1日之后,上述石墨类相关制品经许可后方可出口,海关部门凭…  相似文献   

12.
王文东 《炭素技术》2011,30(5):56-57
艾奇逊炉是石墨电极生产中将电极石墨化用的炉窑,制品通过大电流后产生高温(一般在2 000℃以上),使碳微晶结构从无序状态(无定形碳)向有序状态(石墨晶体结构)转化,碳微晶结构产生的变化是石墨化的关键阶段,通过晶格缺陷的移动和晶格畸变的退火进行晶体成长,温度达到2 800℃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聚四氟乙(简称PTFE)作为碳石墨材料的新型添加剂或浸渍剂对碳石墨材料性能的改善与提高,重点说明了PTFE在碳石墨材料制品开发中的应用状况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4.
石墨化炉供电机组参数的改进华方运(吉林炭素总厂)1前言炭制品转变为石墨制品,绝大多数都是在石墨化炉中进行的的。制品装入石墨化炉中后,往炉中通入大量的电能,电能通过电阻转变为热能,使之制品的温度不断升高,最后,达到石墨化所要求的高温时,炭素制品就转变成...  相似文献   

15.
《炭素》1979,(4)
金属——石墨制品生产工艺较简单,压粉经过成型,得到半制品,将其放入热处理设备进行烧结,这样可以得到符合性能要求的制品,不象纯碳制品还要石墨化。 烧结温度一般不高,低于金属的熔化温度。根据烧结工艺特点,采用的烧结炉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串联石墨化     
一、问题提出 石墨化是电碳制品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大部分黑色电刷和高纯石墨等制品均要经过石墨化才能使之达到良好的使用性能。目前,我厂采用的石墨化炉是移动式“阿契逊”型间歇炉,供电设备是700KVA单相交流变压器。  相似文献   

17.
《炭素》1974,(Z1)
电碳制品的石墨化过程是将焙烧后的电碳制品坯料,再经过2500℃左右的高温处理,从而使碳素材料全部或部分转化成为结晶石墨,使制品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急剧降低电阻、降低硬度、排除灰分杂质、具有润滑性能等特点。因此,石墨化工序是电碳生产中的关键工序之一,对产品最后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石墨化炉、石墨化工艺和石墨化机理,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试验工作,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剂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国内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剂生产用艾奇逊石墨化炉与连续石墨化炉的工艺技术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说明:连续式石墨化炉具有艾奇逊石墨化炉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它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政策,代表了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剂生产的发展方向,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碳—石墨材料因其一系列独特的性能而被应用于电器、机械、冶金、航空等许多领域,但由于其制造工艺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在制品内部残留下许多开口的和不开口的气孔,从而降低了制品的机械强度、电导、热导等性能,并因此限制了碳—石墨材料的进一步广泛应用。为了克服这些弱点,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浸渍的方法来加以弥补。碳—石墨材料的金属浸渍制品由于既保持了碳—石墨材料的基本特性,又因金属的浸入提高了制品的强度,克服了脆性,并进一步提高了导电、导热性能,所以金属浸渍的碳—石墨制品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应用日趋广泛,同时,对金属浸渍工艺的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20.
以中间相炭微球(MCMB)为原料,在100 MPa的压力下冷模压成型后,再经过热处理得到高密高强炭/石墨材料.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制品的力学性能以及微晶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CMB制品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制品的石墨化程度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迅速提高,热处理温度超过2 400℃后,制品已经呈现出石墨化特征,经过2 800℃处理后,制品的石墨化度达刭了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