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民营企业之一,华为的接班人问题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在过去几年中,业界对华为的猜测声与质疑声此起彼伏,甚至有说法任平(任正非之子)与孟晚舟(任正非之女)将是任正非的接班人选。任平在2010年一次通信展会上的露面,便被外界认为是任正非在有意释放一个交接班信号,尽管华为一再否定,外界仍不肯罢休。华为前副总裁刘平在《华为往事》一书中说:"极其崇尚IBM管理理念的任正非,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在等待‘小沃尔森’的成长。"这里的"小沃尔森",指的就是任平。在刘平看来,无论任正非多么智慧与通达事理,仍无法摆脱家业传承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2.
《IT时代周刊》2004,(9X):26-27
任正非判断国际化是华为度过“冬天”的惟一出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与此同时,华为的国际化行动就跌跌撞撞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按理说,那些大企业才有的机构臃肿、决策拖拉、人浮于事的怪症同样应该在华为身上出现.但是,行伍出身的任正非硬是活生生地让华为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我们在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移的过程中,如何调整好组织,始终是一个很难的题目.刚开始我的认识也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4.
我不大关心企业的上市问题,甚至不玩股票,这也许与大约十二年前,当面听过任正非的一番高论有关:当人们问起华为为何不上市时,任正非是这样说的:为何要上市?公司缺钱用吗?不缺,各个银行争着抢着争取华为这个大客户;你们个人缺钱吗?  相似文献   

5.
按理说,那些大企业才有的机构臃肿、决策拖拉、人浮于事的怪症同样应该在华为身上出现。但是,行伍出身的任正非硬是活生生地让华为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在IT业界流传的文章,许多公司的老总都向下属推荐阅读,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就是该文的积极推荐者.有人认为这是任正非为IT业敲响的警钟,也有人说任正非是"作秀",还有人猜测是华为在为人事变动制造舆论.由于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很少和媒体打交道,因此我们无从知晓这篇文章的真实背景,但是,在华为2000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7.
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想必业内许多人士都看过,任正非在中告诫华为所有员工,在公司发展正好的时侯,要想想将来公司面临危机的时候,公司太平的时候太长了,也许是一种灾难。任正非的提醒并不是杞人忧天。通信制造业发展的好势头已经有几年了,几年过去了,制造业夏季的阳光在新世纪的第一年里好像并没有太热烈,这些是不是预示着任正非所担心的冬天就要来了,而且这个冬天还不只是华为一家的冬天,而是整个通信制造行业的冬天?  相似文献   

8.
杜舟 《IT时代周刊》2007,(22):42-43
华为是中国企业狼性文化的始作俑者. 1988年,任正非用借来的2万多元创办了华为.其后,他带领华为如"土狼"般一路狂奔,公司从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的7万余人,2006年销售业绩超过650亿元.  相似文献   

9.
对港湾的收购和李一男等人的回归,对于华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方面,少了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使得华为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与国际设备巨头之间的竞争中去:另一方面,这些在港湾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原华为人也将会给华为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与其他人员的回归不同,曾经被视为任正非接班人的李一男,能否再像从前那样受到器重并在新的竞争时代逐步接班任正非成为华为的新领军人物等话题,又成了各方继各大设备商合并后议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6,(29):34-35
10月29日,又一篇华为文章刷屏.这次是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研发将士出征大会上的讲话,主题是让人激情迸发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破楼兰‘誓’不还》.看后感觉,任正非的讲话接地气且朴实,蕴含着大智慧、大战略. 这一次大会,华为派遣2000名研发高级专家及干部奔赴全球市场销售前线,实现从技术达人到销售精英的转变,助公司占据新战略机遇的制高点.“让原来坐在‘金字塔’里的高级专家‘背上自己制造的降落伞’,空降到战火缤纷的战场.”任正非表示.  相似文献   

11.
在打开欧洲3G市场三年后,华为终于成功登陆全球另一个重要的3G市场—日本。7月19日,华为宣布日本创新型移动运营商eMobile选择华为作为其3G设备的供应商,建设WCDMA和HSDPA网络。华为显然对取得这一订单极为重视,为签这个合同,华为总裁任正非亲赴日本。  相似文献   

12.
任正非改造华为“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华为成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任正非意识到,公司规模的快速膨胀与发展,面临空前的危机和压力.任正非始终牢记华为的发展目标,他认为当时的华为"取得产品技术突破后,不仅不能打遍全世界,而且在家门口也未必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6年后的今天,李一男率领自己的一批部下又重新回到华为。从6年前离开华为的那一刻起,李一男就成为华为的敌人。为打击港湾,华为甚至在内部成立“打港办”,只要是港湾涉及的业务,华为一定不管多大代价都要拿过来。 而这一切,在2006年6月6日得到彻底改变。两者已经不再是敌人,而是变成了同一片屋檐下的家人。 从此前的“父子”成仇,到今天的重归于好。李一男的思维为什么转变得这么快?这一切得归功于任正非的亲自出马,归功于他的一腔出自内心的真诚话语暖化了李一男及港湾高层的疑虑。 任正非是怎样说服李一男的?本刊从知情人士手中获悉到了一份会议记录,其中记录了2006年5月10日任正非与港湾高层在杭州谈话的主要内容。本刊特予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对CES的追捧自来有之,确实,引领消费电子领域,CES从创办以来就是"风向标",何况美国是全球科技领域的霸主.所以参加CES展,中国企业不仅是参与一场科技的盛宴,更是集体的"西天取经". 对于"取经"而言,想起华为总裁任正非13年前(2002年)也曾专程参观CES展,彼时的华为才刚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正是在那次参观后,任正非清醒地意识到了中国与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差距,也首次明确了华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此,任正非还专门写了篇文章《美国考察散记》.今天再读这篇文章,其中许多观点依然不落后于这个时代,这篇文章也是其首次提出华为要学习美国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数据通信》2010,(24):84-85
当华为高调杀入了云计算市场时,任正非的理念依然是“抱紧电信运营商”。  相似文献   

16.
当华为高调杀入了云计算市场时,任正非的理念依然是“抱紧电信运营商”。  相似文献   

17.
低调与高调     
《卫星与网络》2013,(4):I0002-I0003
作为个人,低调或许是一种美德。 作为企业乃至产业。高调才是竞争的法宝之一。 让我们看看华为的任正非,关于他个人的动态,你知道多少?这是为人的谦逊与低调;可是作为一个企业,华为成名前和成名后,是否曾淡出过媒体的视角和平台?这是为业必须有的“高调”:企业所必须给外界传达的信息及品牌建设的需要。因为。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公司卖产品。  相似文献   

18.
《移动通信》2012,(6):64-64
澳大利亚政府以担心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为由,禁止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对数十亿澳元的澳大利亚全国宽带网设备项目进行投标。据报道,澳方禁止华为投标的理由很牵强,主要是华为的总裁任正非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  相似文献   

19.
2000年选择离开华为的李一男已经伤害过了华为一回,这一次,任正非有把握不被李一男再次伤害吗?  相似文献   

20.
《广东电子》2012,(8):23-23,25
关注理由:蝉联《财富》商界领袖榜首。《财富》(中文版)近日公布“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蝉联榜首。任正非已是数次问鼎。他也堪称中国最低调、神秘的企业家。任在去年仍带领华为保持了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