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建筑评论的创见性朱大明,郭远目前,建筑评论逐步得到重视,但与建筑创作不断繁荣和建筑实践多元复杂的局面不太适应。不少评论只是满足于做设计的讲解员或宣传员。评论中缺乏提出新的观点和创见性的论证,评论思维单调,评论的角度和尺度大都是既定的,人云亦云,诸如...  相似文献   

2.
建筑评论的“黄金时代”美国建筑评论集《批评的锋芒》(TheCriticalEdge),是以同一题目的一次建筑展览为基础而编辑出版的。该展览选择了过去15年左右在美国建成的被评论界最为关注或争论最为激烈的12幢代表性建筑,以求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一“预示着美国建筑本世纪最为激动人心的时期”。这本评论集选编了12篇评论这些建筑的文章。在这一所谓“激动人心的时期”,美国建筑已表现出“自从维克多利亚时期以来最大的活力与能量,以及创造性的多样化”,而且公众也被广泛地卷入这场建筑的大争论之中。这种局面的确使得美国的建筑师们…  相似文献   

3.
林建新 《建筑》1996,(3):22-23
最近,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香港的十多位著名建筑专家,联合发出呼吁,建议在我国进一步开展建筑评论,通过各界人士的参与,以传达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愿望,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先秦时期,诸子写史,百家争鸣,致有《诗经》留芳百世,《楚辞》光耀千秋。而建筑,是历史最忠实、最可靠的“沉默”的见证人。一部建筑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征、技术成就、思潮变化、典型实例以及城市规划等,无不反映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反映出那个时代物质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反…  相似文献   

4.
顾孟潮 《新建筑》2006,(6):77-78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建筑评论领域缺乏建筑评论的主体队伍、缺乏相应的建筑基础理论的研究、缺乏科学的建筑评论观念的现状,指出认识建筑评论信息传播的四个属性——共享性、主体性、互动性和多元性的重要意义.提倡创造多元共存.一元主导的建筑评论局面。  相似文献   

5.
建筑文化现象及其评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添 《南方建筑》1990,(2):38-42
  相似文献   

6.
从评论与批评的概念比较分析的角度,说明建筑评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评论的目的不只在于评价,更在于论述和探讨,尤其要具有科学的批评意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大明 《建筑》2001,(5):40-42
建筑评论是一种既具有专业性、学术性 ,又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基础的建筑科学文化艺术活动 ,它将建筑理论与创作设计实践、建筑专业界与社会各界公众密切地联系、沟通 ,并通过对建筑文化实践活动的记载、描述、总结、归纳、阐释、论证和评价 ,以及评论者主体创见性的表达 ,以促进建筑师对创作设计的反思 ,启迪建筑师的创作智慧 ,激发学术争鸣、引导公众对建筑师创作设计的理解和鉴赏 ,反映社会需求和公众意愿 ,提高社会公众的建筑科学文化素质 ,从而促进建筑创作设计和整个建筑文化事业的繁荣。要真正发挥建筑评论的积极作用 ,就应广泛开展各…  相似文献   

8.
孙钊 《新建筑》1995,(2):16-18,28
建筑评论模式引鉴于文学评价,它是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理论上一些思潮在建筑上的反映。建筑评价模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的演变和发展,同时它也具体地指导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9.
评论何为:评作为文化现象的建筑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异 《新建筑》1998,(1):39-40
建筑评论的背后是理论支持和人文态度,而独立的思想能力尤为重要。从建筑文化暴露出的问题出发,探讨了理论内涵、学术背景、人文态度、历史感与传统、技术情绪及规则对建筑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朱大明 《华中建筑》2003,21(2):21-22
作者认为正规的建筑评论虽具有灵活多样的形式,但一般应具备描述、标准、评价和启迪四个基本要素,并对这些要素的内涵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艺术设计、电影、摄影和诗歌构成了艺术体系的核心,在形象表达和图像作用的类比方面,当代建筑与艺术具有共性,建筑是社会、城市空间和场所的艺术。建筑批评与艺术批评在意识形态批评、价值批评、符号批评及方法论上具有相似性,在许多情况下甚至具有同一性。由于建筑与艺术领域的扩展,建筑与诸多艺术领域的融合导致建筑批评必须从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汲取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3.
惠丝思 《华中建筑》2009,27(8):27-29
建筑评论是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之间的纽带。该文通过对艾伦·科洪的建筑评论集《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嬗变》的阅读,探讨了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其实践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国内建筑师忽视历史文化背景、直接采取"拿来主义"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现象展开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袁忠 《华中建筑》2004,22(5):14-18
在回复高介华对《中国古典建筑的意象化生存》一书的审察意见基础上,对论著相关的建筑历史、建筑美学、建筑文化、建筑传播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申论,简要地提出了理论创新,范畴明晰,学科交叉等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建筑文化意义的阐述,强调了以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特色为主线来塑造城市特色、城市建筑,指出保护好自然和人文资源,在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与旧城改造,以及更新观念,繁荣建筑创作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岭南建筑现象是指岭南建筑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70~80年代名扬全国,而至90年代中期以后趋于沉默的现象.从传播学角度看,岭南建筑为受众所注意、熟悉、接受和认同的过程,也就是以岭南建筑知识和信息为传播内容的传播过程.该文借鉴传播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环境诸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与大众传媒一路相伴而来,彼此影响,共同塑造了建筑批评的媒体认知形象文章从以点及面的思路出发,对当代建筑批评在大众传媒中的传播进行历史场景性的描述,勾勒出不同时期建筑批评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及传播特征,以此审视当代中国建筑批评的存在状况。  相似文献   

18.
阎凤祥 《华中建筑》2007,25(4):7-18
通过对建筑学的危机及其归位、建筑美和生活美、建筑的艺术性、建筑艺术和实用艺术、建筑理论的贫困及其解脱这几个方面的论述,对建筑学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思考,有助于人们深入地了解建筑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建筑评论的具体含义、目的及作用,介绍了我国建筑评论的现状。并且从建筑师的角度,对如何促进建筑评论的发展和对待建筑评论的态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