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览北京天坛,令人最感兴趣的莫过于那奇妙的回音壁——两个人分别站在皇穹宇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神奇无比,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上许许多多大型工程、大型土木建设,至今回顾起来,大多是失败的劣作和“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教训,是违犯天道和人道的,而都江堰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例外利用自然的杰作。都江堰是2250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使  相似文献   

3.
定义:有机建筑(organicArchintecture)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建筑理论及创作思潮.  相似文献   

4.
5.
正您长期从事\"海绵城市\"的研究与实践,请问这个概念在国内是如何被提出的?最早的\"海绵\"概念,即现在的\"海绵城市\",其实是基于中国5,000年的农业文明的积累,形成的一套适应于中国独特气候的雨洪管理和生态治水的方法体系。我于1992年出国读书,1997年回国,在此阶段,中国城市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城市不断往外、往上扩张;在\"三通一平\"工程的推进下,城市大面积铺装,水泥道路拓宽,湖泊和湿地被填塞、污染,河道裁弯取直、不断硬化;在道路拓宽的过程中,城市中河渠、下洼绿地等自然排水系统被填埋,取而代之的是常用的工业化城市的做法——排水管道。然而,这套系统实际上并没有发挥作用,相反,几乎为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带来了内涝问题。  相似文献   

6.
距武义县城西南20公里的俞源古村,犹如一座人类消防文化的大观园,这里的一砖一石都讲究防火理念,每一条古巷、每一幢古宅都展示俞氏先人治火的智慧。合理的布局传说俞源是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设计的古村落。600多年前,刘伯温帮助俞氏祖先俞涞看风水,按天象设计"太极星象村",制图施工,以消灾致富。其中,消弭火灾成了首要环节,尤为俞涞看重。从总体布局看,俞源的民居主要围绕由东向西的一条溪顺势而建,便于充分利用水源御火;而大多数建筑朝向南部的梦山,则符合当地东西风向不易造成火借风势蔓延的需要。俞源古人这种注…  相似文献   

7.
《建筑与预算》2009,(5):F0002-F0002,F0003-F0004
天坛是全世界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以“天圆地方”理念规划园区和建筑造型。其中的祈年殿算得上是中国最优美和最著名的古典建筑,也曾经是北京最高的建筑(38米)。  相似文献   

8.
珊丹 《中华民居》2013,(8):34-37
正云朵,似奔马在天上赛跑。座落在苍穹之下的蒙古包,就像是倒扣在绿毡上的一盏银盅。蒙古包发展、演变的过程,极其漫长。狩猎时期,蒙古人居住在以活树为支撑、覆盖桦树皮的窝棚里。帐篷产生于从狩猎向游牧社会过渡时期,砍伐树木做支架,苫毛皮。之后,才诞生了形似天幕的蒙古包。  相似文献   

9.
每个城市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历史印记,并伴随着些曲折的弯路.武汉市戴家湖公园通过前期认真规划,做好城市生态的大文章,还绿色空间于民.一、项目前期概况戴家湖公园地处青山区东工西居的过渡地带,公园北临和平大道,西接建设十路,规划面积约49.5公顷,项目投资概算1.13亿元.上世纪50年代之前,戴家湖有近干亩湖面,为盛产鱼虾的天然湖泊,但从1957年开始,戴家湖逐渐变成青山热电厂等大型企业的粉煤灰堆场,粉煤灰一度高出地面10余米,戴家湖变为“戴家山”.1999年,武汉禁用实心红砖,粉煤灰被各个墙体材料厂争抢,“戴家山”又逐渐被挖出,多年积水后变回戴家湖.2005年后,由于戴家湖周边棚户区改造以及天兴洲大桥的建设,戴家湖再次成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非法堆积地,湖面水域再次面临不保.常年的污染导致戴家湖的情况与原先大为不同,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失去了赖以栖息的环境,原先丰富的鱼类及鸟类在废弃地内完全消失,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的北京金隅集团天坛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数千家家具制造企业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企业,堪称“中国家具大王”。北京天坛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最初主要生产普通木制家具,其材质、款式变化不大。改革开放后,天坛股份有限公司紧紧抓住机遇,锐意创新。家具的材质、款式、质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他们率先在国内研制成功金属家具系列产品,不仅适应了社  相似文献   

11.
现今,《红楼梦》已成为世界性文学巨著,为文化交流之一。北京、上海两市先后营建“大观园”,供人们游览欣赏,“大观园”已成为我国山水园林创作的一种题材。本文在研究《红楼梦》专著中有关大观园的时空转换和物境布局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布局特点及其意境的表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三五"规划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要求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生态廊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具有生态、美学、社会、经济的综合效应,为城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城市发展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型,纵观上海黄浦江两岸规划区内现状,已进入存量发展的阶段,而城市更新需要一个有  相似文献   

13.
剖析了寒地建筑形式创作顺应自然地貌环境的本源,从地景演化的形体适寒、地形因借的格局适寒、地貌聚构的群落适寒3个层面,结合多个建筑创作案例分析,表达一种根植于寒地广袤大地、积极适应自然环境的寒地建筑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英国储君查尔斯皇太子是个大自然保护主义者,虽然他多次声称将为人类的环保事业作些贡献,但在1980前,他只是在官方场合“种”过一些树。 1980年,皇太子向康沃尔公爵买下了一座名叫“高林庄园”(Highgrove Estate)的花园,当他把花园接手过来的时候,花园已成了一片杂乱无章的荒地,园内几座房子都坐落在平原上,没有掩蔽,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皇太子请了英国著名园艺师索尔斯伯利夫人作为重建花园的顾问。她首先建议在这片荒地上造一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解决地下空间的光照问题,作为世博永久建筑的世博轴,采用全新的建筑形式,用6个巨型圆锥状"阳光谷"将阳光引入地下,这样不仅节省人工照明带来的能源消耗,也提高了空气质量。为了确保采光效果,"阳光谷"采用的索膜结构是世界罕见的,白色膜布  相似文献   

16.
赖竹寒  李家泉 《建筑创作》2011,(10):144-147
以温和地区气候特征为基础,以人的热舒适度指标为目的,运用建筑气候学原理,从自然生态理念和智慧出发,分析论述了人——气候——建筑的“天人合一”关系,提出了温和地区建筑节能被动式设计的技术路线和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7.
应旦阳 《园林》2010,(12):52-55
彼得宫是俄罗斯18、19世纪著名的皇家滨海夏日行宫,坐落在圣彼得堡以西的郊外、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以其造型别致、数量众多的喷泉闻名于世,被称为“喷泉之都”和“俄罗斯的凡尔赛”。  相似文献   

18.
真武阁位于广西容县,建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称之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艺术。真武阁分3层:底层较宽,中层、顶层渐小,呈塔形。  相似文献   

19.
谢浩 《建筑》1999,(5):33-33
北京天坛是我国最大的坛庙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祈祷丰年)的地方,建于明永乐18年(公元1420年),占地约对0公顷,面积比故宫还大近四倍,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守、环丘等。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它不仅设计巧妙、风格独特,而且因其奇妙的声学效呆而增添了无穷的吸引力和神秘感。皇穹守(见田1)是存放祭扫神牌的地方,其正殿与配房日于一道国形房砖对缝的墙内,由于围墙内表面平整光洁,声音可沿内弧面连续传递,俗称回音壁。站在甲处的人,对着回音壁轻声说话,乙处的人可以听得很清楚。站在三号石上拍一下手,…  相似文献   

20.
Baupilpten设计的幼儿园,柠檬水四溢的杰作。这是一个对Taka—Tuka—Land幼儿园的重新修缮,地点在柏林-Spandau 13587,霍恩佐洛林(Hohenzollernring)9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