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翁杨 《电子技术》2012,(8):54-56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容式触摸按键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设计中。传统机械按键输入方式的电路复杂,并且容易磨损、使用寿命短。而电容式触摸按键技术电路简单、操作方便,并且灵敏准确,很好的弥补了机械按键的缺点和不足。文章采用BF6911AS10电容式触摸按键控制芯片,利用电池供电,通过GPIO口模拟PWM输出控制RGB三色LED灯头实现七彩灯功能。利用不同的触摸按键结合软件设计完成开关机、颜色循环、颜色改变等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容式触摸按键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检测精度准确,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与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低成本电容式触摸控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俊  戎蒙恬 《信息技术》2006,30(8):42-45
电容式触摸按键技术由于电路相对简单,只需一个微处理器和一些外围电路就可实现对按键的触摸检测和控制,因而适用于许多家用电器。通过对现有电容式触摸控制电路的分析,本着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的原则,进行软硬件协同设计,完成低成本电容式触摸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上半年,上海海尔推出了一系列单片机。型号有HR7P155、156、166、167、169、170、201、192、196、触摸按键芯等。芯片容量从0.5~64kB,管脚数从10pin至80pin。其资源丰富为客户的方案设计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并延续了该公司一贯研发设计具有工业级标准的通用芯片。上海海尔触摸按键芯片最大支持14个电容式触摸按键,通过I2C接口,能支持4片级联,最多可形成48个按键输入。通过主控的控制,用户可以直接得到触摸感应键值,而不需要关心底层的触摸检测过  相似文献   

4.
轻松实现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开关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 《电子产品世界》2009,16(10):74-74
市场上的消费电子产品已经开始逐步采用触摸感应按键,以取代传统的机械式按键。针对此趋势,益登科技设计出以Silicon Labs公司MCU为内核的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方案。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开关,内部是一个以电容器为基础的开关。以传导性物体(例如手指)触摸电容器可改变电容,此改变会被內置于微控制器内的电路所侦测。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5.
雷奥 《电子世界》2007,(8):28-31
<正> 与传统的机械式按键相比,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不仅美观而且耐用、寿命长,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按键控制,只要轻轻碰触,就可以实现对按键的开关控制、量化调节甚至方向控制,现在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已广泛用于手机、DVD、洗衣机等消费类产品中。本文从硬件方面讲述 MSP30系列微控制器实现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6.
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日前宣布,先锋公司在其新型无绳电话产品线中选择赛普拉斯的CapSense解决方案,以实现电容式触摸感应控制。在该电话上,一片CapSense器件可以控制22个电容式触摸按键,还能点亮被选中的按键。  相似文献   

7.
电容式触摸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正在快速成为市场主流触摸技术,而就表面电容式触摸技术(SCT)和投射电容式触摸技术(PCT)而言,Atmel亚太区市场营销总监曹介龙认为,PCT在包括透光率、耐久性、成本,显示尺英寸、手写等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其具有真正多点触摸功能.  相似文献   

8.
义隆:iPhone采用电容式的触摸屏,它强调输入的方式是采用Multi-touch,即可使用多手指操作,将透明的电容式触摸屏贴在LCD面板上面构成,而义隆电子也拥有透明的电容式触摸屏之技术,将"电容式触摸屏"和"手写辨识"这二种技术整合在一起,我们称它为eFinger"e指神功".该技术最大的特色是可提供高分辨率之应用如象形文字之输入、光标控制及绘图功能,而且能于透明的电容式触摸屏上以手指直接用手写的方式输入中/英文及绘图.  相似文献   

9.
《国外电子元器件》2011,(1):156-156
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日前宣布,先锋公司在其新型无绳电话产品线中选择赛普拉斯的CapSense解决方案,以实现电容式触摸感应控制。在该电话上,一片CapSense器件可以控制22个电容式触模按键,还能点亮被选中的按键。  相似文献   

10.
产品差异化和新设计是设备设计工程师一直面临的挑战,必须认真地考虑和实现产品的用户界面和可操作性,创新性设计必须使用方便、耐用,而且具有成本效益,并能获得广泛的认同.电容式感应技术因为在厨房的恶劣环境下具有的耐用特性,很快成为触摸控制的首选技术,他具有易于低成本实现的特点,以及由于其可扩展性,可以提供其他技术所不能实现的用户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