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用一种从温泉采集并经过驯化的嗜热嗜酸菌(A.b菌)浸出青海某黄铜矿精矿.通过小型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细菌的生长规律.根据小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扩大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这种嗜热嗜酸菌应用于堆浸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探讨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病例并运用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分析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结果 白细胞正常,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及骨髓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日.左移,骨髓原始细胞增多.结论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外周血白细胞不增高,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可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分析病因特殊或临床特点典型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2例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 2例分别为继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和异常T淋巴细胞克隆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二者疾病性质不同,治疗方法及转归亦不相同.结论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类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多样性的疾病,其诊断需通过详细的骨髓检查、核型分析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鉴别继发性、克降性或特发性,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康供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 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65%、75%)离心法,溶血后获得的细胞悬液经终浓度为10nmol/L的N-甲酞·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37℃孵育10min预处理,室温,2400g/r,20min离心分离.结果 分离获得的嗜酸性粒细胞包膜、颗粒、细胞核清晰,细胞结构完整;存活率(99.4±0.6)%,纯度(99.3±0.7)%,回收率(51.0±9.3)%.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可有效快速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5.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hri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CEP)又称迁延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慢性嗜酸性肺炎,由Carrington在1969年首次描述.病程及肺部X线表现常较迁延,往往超过1个月,症状也较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PIE)为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相似.有人认为它是Lffler综合征的一种类型.是寄生虫(钩虫、蛔虫等)和药物(呋喃妥因等)所致的变态反应,为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的一种消耗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Na~+、F~-、剪切力以及接种量等对用于生物冶金的一株中度嗜热嗜酸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对该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菌具有较强的耐高渗溶液的能力,最高耐受NaCl浓度可达3.0 g/L;剪切力对细菌的生长也有较大的影响,且随着粒度的减小,对细菌活性的影响越大;1%的接种量生长周期为一个工作日,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7.
高锡多金属硫化矿选冶过程中,硫化矿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锡的回收率,目前国内外对锡矿生物法脱硫的报道极少,针对上述问题,研究采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和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联合浸出高锡硫化矿.通过摇瓶实验考察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纯菌及混合菌对锡矿脱硫的影响,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对生物浸出过程中2种菌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浸出优于纯、菌浸出,能够有效地提高脱硫率,当pH为2.0,转速170 r/min,温度30 ℃,矿浆密度为10 %时,混合菌在18天内可使锡矿中的硫脱除率达到97 %.混合菌浸矿初期(第6天),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是优势菌种,所占比例为69.4 %, 浸矿中后期,嗜酸氧化硫硫杆菌含量逐渐上升,并成为优势菌种,在稳定期(第24天)比例达到58.3 %.以上结果为锡矿生物法脱硫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嗜热嗜酸菌生物浸出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邹平  杨家明  赵有才 《云南冶金》2003,32(Z1):66-69
介绍从云南某温泉区采集的高温水样中分离出的嗜热嗜酸菌的某些特征及其对原生硫化铜矿的氧化浸出效果.嗜热嗜酸菌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有细胞壁,直径0.6~0.9μm,革兰氏阴性,好氧,以CO2为碳源,能在改良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添加酵母汁等有机物不能刺激其生长.嗜热嗜酸菌能氧化元素硫和黄铁矿中的铁,并将其作为能源物质,但不能氧化硫酸亚铁中Fe2+.氧化浸出的最适温度65℃,最适pH2.0.对-90μm低品位硫化铜矿粉矿浆浓度10%,搅拌浸出12d,嗜热嗜酸菌对总铜的浸出率为97.00%,而中温氧化亚铁硫杆菌为32.43%.浸渣的物相分析表明,嗜热嗜酸菌对原生铜矿的浸出率高达97.05%,而对照组仅能浸出15.43%.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ABL)诊断、治疗和预后,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经地西他滨(20 mg/m2,第1天至第5天)治疗的A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经骨髓象及甲苯胺蓝染色、免疫分型及染色体等检查诊断为ABL,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但未达完全缓解.结论 ABL为罕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骨髓甲苯胺蓝染色、免疫分型及电镜对其诊断具有特异性,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差,预后不良.地西他滨及其他药物对ABL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充气量和补加铁对嗜酸菌群铁氧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量低时菌群生长缓慢,提高充气量可促进菌群的生长和膜的形成,充气量过大则不利于细菌挂膜,影响菌群密度。5L培养体系的最佳充气量为0.6L/min。较大充气量可维持较高浓度的溶解氧及其平衡,获得较高的铁氧化速率。补加Fe2+可使菌群的生长维持在对数增长期及稳定期,可显著提高菌密度和铁氧化速率,铁氧化速率最高可达1.75g/(L.h),是常规菌液培养条件下的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模拟微生物浸铀过程中各组分的动态变化,通过将微生物浸铀动力学过程的3个反应和4个方程嵌入PHREEQC地球化学数据库拟合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PHREEQC软件的微生物浸铀动力学数据库能够模拟微生物浸铀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模拟结果分析发现,铀的浸出既受溶液中铁离子浓度的直接影响,又受微生物数量和亚铁离子浓度及氧化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t)对Mg2 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细菌耐Mg2 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驯化,细菌对Mg2 的耐受能力大幅度增强,可用于高MgO含量的硫化镍矿的细菌浸出.  相似文献   

13.
JX嗜酸异养菌与氧化亚铁硫杆菌联合浸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江西某铀矿酸性矿坑水中筛选出了一株JX嗜酸异养菌和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将它们按不同的接种比例和接种时间接种于加了铀矿粉的9K培养基中,进行了联合浸铀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异养菌后,浸出体系中Fe2+氧化速率、pH下降速度及Eh的上升速度都有所减慢;不同接种比例试验的铀的最终浸出率均在97%左右;不同接种时间试验的铀最终浸出率均在98%左右;JX异养菌的加入,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浸铀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河北兴隆某硫铁矿筛选到一株硫杆菌YT-1,经理化性能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t.ferrooxidans YT-1),研究了该菌对废胎面胶(GTR)的脱硫再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共混物丁苯橡胶(SBR)/炭黑(CB)/再生GTR比SBR/CB/未再生GTR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5.3%和11.1%;X射线光电能谱检测表明SBR/CB/再生GTR表面硫元素质量分数降低13.92%,且峰位往高氧化态偏移0.2 eV,说明再生GTR表面硫元素被氧化;共混胶断裂面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再生GTR与SBR/CB基体粘合性能显著提高,说明再生GTR表面硫交联键被打断.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17岁.患者于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皮肤淤点、淤斑,伴轻微咳嗽,未在意,于9月26日出现鼻出血、头晕、乏力、活动后气促伴经期延长,遂于2006年9月30日就诊于我院.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用中等高温和高温组合菌种完成了浸出含硫化物的铜镍废泥的商业应用;2010年,用超高温(含高温)嗜酸古细菌完成了浸出高硫砷含铼铜烟灰的商业应用;2011年,完成了浸出铜钴铁合金的商业应用;2012年,完成了浸出低品位难浸赤铜矿的商业应用以及东川低品位纯黄铜矿精矿的工业浸出试验。商业应用结果表明,用超高温(含高温)古细菌组合浸出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浸出速度快,一般4~24 h;浸出率高,一般可达92%~99%;自动保持较高浸出温度,一般55~89℃,最高生产记录96℃;动力消耗/产值比较低,一般为0.1%~5%;几乎不受高固液质量体积比、强酸、地域或气候(季节)、有毒离子或高盐度影响;没有中间产物,其浸出机制可能是以生物电化学方式进行的直接浸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对多变极端矿山环境条件的感知和反应分子机制,预测和分析了隐藏嗜酸菌JF-5菌株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TCS)的分布、结构及功能.鉴定了9对成对TCSs、2个杂合结构TCSs、3个孤儿组氨酸蛋白激酶(HK)和5个孤儿反应调节蛋白(RR);发现5个TCSs参与隐藏嗜酸菌对重金属响应转录调控;大多数HKs的N-末端具有接受信号的跨膜区、HAMP或PAS等结构域,RRs主要是OmpR亚家族,占总RRs的40%以上;从进化关系上来看,一些处在进化树同一分支上的共同聚簇TCS基因可能具有相同的进化途径.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隐藏嗜酸菌在极端环境中适应性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涎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3例嗜酸细胞腺瘤、15例嗜酸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及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分析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结果:嗜酸细胞腺瘤多发生于腮腺(95.6%),23例患者经局部切除后均无复发,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即肿瘤由嗜酸细胞构成,包膜完整.嗜酸细胞腺癌亦为腮腺多发,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涎腺肿瘤,局部复发(50%)、区域淋巴结转移(50%)和远处转移率(28.6%)都较高,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该肿瘤的诊断除依据常规病理特点外,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均可证明嗜酸细胞胞浆颗粒为大量线粒体,可辅助诊断,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因特异性强、简单易行更加适用.结论:涎腺嗜酸细胞肿瘤较少见,嗜酸细胞腺瘤预后较好,肿瘤切除后很少复发;嗜酸细胞腺癌预后差,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线粒体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20.
某氧化铜钴矿酸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进行了搅拌酸浸、搅拌还原-酸浸和淋滤还原-酸浸对比试验研究,确定了搅拌还原-酸浸是处理这种氧化铜钴矿的最佳方法,不但浸出速度快,而且浸出效果好,铜浸出率达到93.88%,钴浸出率达到95.2%;同时证明了采用堆浸(淋滤还原-酸浸)也是处理这种矿石的另一条重要的途径,也可得到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