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编程逻辑器件在集成电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深亚微米与超深亚微米技术的发展使可编程逻辑器件向系统级可编程芯片转移。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IP的系统级可编程芯片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蒋毅 《世界电子元器件》2005,(9):30-30,32,34
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其特有的优势,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种设计中。针对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步骤及实际使用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本文以ALTERA的器件为例,从设计实际出发,对其应用的基础及关键点进行说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刘金水 《今日电子》1995,(7):121-125
一、前言 今天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越来越追求更高的运算速度、更高的系统集成度和更好的可测试能力,而且同样重要的还有快速上市和开发成本等这些非技术性因素。这些约束条件是推动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蓬勃发展的动力。美国Encore计算机公司的Infinity 90系列计算机就是一个得益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系统实例。 Encore公司的Infinity 90系列计算机是针对诸如飞行仿真和实时数据库等之类计算密集型应用而开发的多重计算系统,它负责诸如  相似文献   

4.
蓝牙系统结构 为讨论蓝牙系统划分,首先需要回顾一下这一技术所需要的各种功能。蓝牙结构将其功能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5层。这些层大致与OSI(开放系统互连)网络模型相对应,并且完成同样的目的:将通信过程从逻辑上划分为更多更详细的层。OSI模型非常成功,很多应用都模仿了OSI模型,因为它能够给出一个设计人员容易使用的模块化直观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优势,分析了CPLD/FPGA在松下DVCPRO设备中的应用和芯片配置情况,介绍了利用工具发挥设备软件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VHDL语言在数字电路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教学实残,介绍了V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工程设计的优点。他既是一种与实际技术相独立的语言,不束缚于某一特定的模拟程序或数字装王上,也不把设计方法强加于设计者,他允许设计者在其使用范围内选择工艺和方法,描述能力极强,覆盖了逻辑设计的诸多领域和层次,并支持众多的硬件模型;也是一种在数字电路教学中全新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工具。同时简要地说明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支撑软件Max PlusⅡ。并结合实例详细阐明VHDL语言在Max PlusⅡ软件的环境下对数字电路的设计、应用方法及使用时需注意的几个方面事项。  相似文献   

7.
以研究和制造在系统可编程(In-System Pro-grammable,简称为ISP)器件而著称的美国Lattice半导体公司最近向市场推出名为ISP Synario System的设计套件。该套件包括了进行Lattice ISP器件和GAL器件设计所必须的所有软件、硬件、样片和文档,是一套基于Synario软件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系统。在系统编程技术是可编程逻辑器件领域的一种最先进的硬件技术,它可使硬件变得象软件那样灵活而易于  相似文献   

8.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电路的兴起,PLD器件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的高密度、高灵活性,使得很多早期数字电路得以再集成,大幅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及性能,并大大减小了体积,节约了综合成本。本文在介绍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后,详细说明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9.
徐玉麟 《电子技术》1990,17(11):6-8,16
本刊1988年第2期发表的“有限自动机的电气实现方法”一文,对设计多变量的时序电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随着电子技术和微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机的电路实现方法已经不再局限于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电路的设计发展方向已是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方法,一种具有竞争能力的ASIC器件PAL和GAL已广泛应用于自动机的设计。本文通过一些具体没计实例介绍如何用可编程逻辑器件PAL和GAL实现有限自动机。  相似文献   

10.
ISP器件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设计灵活和在系统逻辑重构等优点。为了改善数字通信系统发射和接收数据的同步性能,保证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用ISP器件实现数字相关器。本文介绍了数字相关器的工作原理,电路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针对通信系统中对速度的要求,在电路设计中采用了流水线技术,用Max+PlusⅡ软件设计了十六位高速数字相关器。给出了十六位高速数字相关器顶层逻辑电路图及仿真波形图,由波形图可以看出,系统工作速度等于时钟频率。系统仿真正确后,用ISP器件实现了高速数字相关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