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康天宇 《电世界》2007,48(6):30-31
现在变电站广泛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10kV站往往采用无人值守,并采用微机保护。对于这样的10kV站,可以采用微机保护的输出接点,方便地实现高压断路器的遥控操作。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志军 《广东电力》2006,19(1):35-38
伴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开始广泛使用,22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无人值守的开始实行,500 kV变电站的无人值守也纳入了议程。因此,对国内外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我国500 kV变电站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对国内实行500 kV变电站无人值守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使实现变电综合自动化在技术上成为可能。我局于1996年投产了2座110kV无人值守变电站,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从设想变成现实,其中以朝阳变电站较为完善。  朝阳110kV无人值守变电站位于南宁市中心朝阳广场附近。该站由南宁供电局、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和德国西门子公司三方合作完成,其继电保护装置及通信I/O单元是西门子公司的产品,110kV部分的开关设备为气体全封闭组合开关(即GIS),10kV配电装置为真空高压断路器。它的建设在综合考虑经济、地理位置、运行可靠性等最优决策因素方面进…  相似文献   

4.
苏州500 kV 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可行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苏州500 kV电网的现状,从变电站设备缺陷、跳闸事故处理和工作量等方面指出500 kV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应该考虑运行管理模式改革和变电运行实际工作的需要。分析了影响苏州500 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运行模式的各个要素,提出了无人值守变电站需要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电世界》2015,(3)
<正>1问题的提出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的逐步深入,采用弹簧操动机构的SF6高压断路器在无人值守变电站的6 k V、10 k V出线上得到大量使用。这种断路器的特点是,配置了专门的储能电机带动弹簧储能,为断路器提供动作能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断路器储能电机烧毁的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设备出现故障时,调度难以实时获取状态信息并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延误处理时间,有可能扩大事故范围。  相似文献   

6.
孙孟阳 《电世界》2021,62(3):21-22
<正>1 问题的提出35 kV开关机构箱是控制SF6断路器分、合闸的装置。在无人值守变电站,35 kV开关机构箱多采用户外安装方式。在冬季,当开关机构箱内的温度低于-5 ℃时,如果电热板不能自动启动加热,开关机构箱长期处于低温状态,就不能保证断路器的正常操作和故障时的正常跳闸。某年12月10日,户外温度在-25 ℃以下,大庆采油一厂北ⅠⅡ联站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其所带7126线出现故障,但北四线7126断路器因冻涩而跳不了闸。经查,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国内500 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运行模式的可行性.介绍了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方向,比较了国内500 kV变电站与220 kV变电站、国内外500 kV变电站的异同点.以苏州地区500 kV变电站为例,从变电站设备缺陷、跳闸事故处理和工作量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决定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各要素.分析表明,对现有变电站,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实现变电站的少人值守,二次设备能否实现远方操作对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500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国内500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运行模式的可行性。介绍了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方向,比较了国内500kV变电站与220kV变电站、国内外500kV变电站的异同点。以苏州地区500kV变电站为例,从变电站设备缺陷、跳闸事故处理和工作量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决定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各要素。分析表明,对现有变电站,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实现变电站的少人值守,二次设备能否实现远方操作对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国内500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运行模式的可行性;介绍了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方向,比较了国内500kV与220kV变电站、国内外500kV变电站的异同点。以苏州地区500kV变电站为例,从变电站设备缺陷、跳闸事故处理和工作量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决定变电站运行模式改革的各要素。分析表明,对现有变电站,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实现少人值守,二次设备实现远方操作对能否实现无人值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内外城网改造技术应用及经验证明,24kV(20kV)箱式变电站方案比10kV优越,符合供配电设备节地、节电、小型化、紧凑型、易操作和无人值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陈烨  龚新丽 《湖南电力》2006,26(6):55-57
论述已建110kV变电站无人值班重合闸回路改造方案,并与原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沈洁  杨建伟 《湖北电力》2009,33(4):13-14,24
分析了当10kV母线停电检修,10kV某出线开关已断开并处于冷备用状态时,其U相真空泡因故绝缘损坏,恰好其U相线路发生接地现象,在恢复送电操作过程中,推上其母线侧及线路侧刀闸后,线路接地现象通过出线开关的故障相直接反应在10kV母线上,造成10kV母线出现异常接地现象(三相带电显示灯和相电压表计指示不正常),对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800kV双断口罐式断路器的技术参数和结构;讨论了750kV系统对800kV罐式断路器的要求,归纳了LW13-800型罐式断路器在运行中应重点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在12 kV高速真空断路器中,一般不增加合闸缓冲装置,直动式操动机构往往会造成较大程度合闸弹跳,降低使用寿命.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双稳态永磁机构侧动式12 kV高速真空断路器.该真空断路器合闸时间在15 ms以内,分闸时间在10ms以内,合闸弹跳时间短,分闸反弹幅值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袁改莲 《电力学报》2010,25(6):493-495
某变电站100 kV侧一出线发生短路故障,出线断路拒动,之后主变10 kV侧断路动作将故障切除,但出线配电柜却着火烧毁。为查明事故的原因,依据现场检查结果和有关记录,对这一事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出线断路器拒动后,由于蓄电池组存在故障,输出电压为零,使整流装置交流电源切换过程中直流母线失压,主变10 kV侧后备保护延迟动作,短路电流持续了较长时间才被断开。因此断路器拒动和蓄电池故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某变电站500kV断路器均压电容器的介质损耗试验,发现部分运行中的油纸式断路器电容器在10kV下介损值不合格。而在额定电压下的高电压介损值却合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500 kV输电线路断路器合闸电阻配置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剑  朱芸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19):100-103
通过对某500 kV输电线路断路器取消合闸电阻的投切试验、断路器事故进行分析,并对此进行电磁暂态仿真计算,讨论了500 kV输电线路断路器取消合闸电阻的原则,与线路操作过电压幅值、线路两端高压并联电抗器配置情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500 kV输电线路断路器合闸电阻配置时,需要考虑线路高压并联电抗器的配置情况,这将直接影响断路器断开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00kV双断口罐式断路器的技术参数、结构;讨论了750kV系统对800kV罐式断路器的特殊要求(包括灭弧室、出线套管、合闸电阻、并联电容器、操动机构等);最后归纳了LW13-800罐式断路器在750kV系统运行中应重点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某500 kV变电站利用SF 6断路器投切35 kV并联电容器组时,连续发生2起串联电抗器设备故障,分析原因是在投切操作过程产生了较大的涌流及过电压,引起干式空心电抗器发生匝间短路故障,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避免此类故障的再次发生,提出采用适用于投切35 kV并联电容器组的智能相控断路器来抑制合闸涌流,降低分闸重燃概率。为验证智能相控断路器的有效性,首先分析了投切涌流及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和相控开关技术的原理,然后将智能相控断路器应用于该500 kV变电站的35 kV无功补偿系统,并分别对智能断路器与普通断路器进行多次分合闸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断路器随机投切电容器组产生的最大涌流为4.2(标幺值,下同),过电压为1.81;智能相控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组产生的最大涌流为2.3,过电压为1.4。试验结果证实智能相控断路器的应用能够从源头抑制合闸涌流和过电压,提高无功投切效率和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丁立  邹圣权 《湖北电力》2004,28(6):20-22
详细论述了3/2接线方式下运行开关发生闭锁故障时对电网运行的危害程度,分析了采取不同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利弊,提出了在隔离220kV故障开关时采用开关操作法优于刀闸解环法的结论,希望对220kV开关操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