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从“作品”、“存在”、“空间”三个方面讨论了从海德格尔那里可能引申出来的建筑思想。在“作品”主题下,海德格尔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天地之争”意义上的存在者之真理,而在“存在”主题下,海氏揭示了“建筑”、“栖居”与“存在”之间种本源性的内在联系;在“空司”、司题上,海氏批评了现代哲学和科学的技术物理空间观,指出人居空间乃是基于“存在”和“栖居”的有意味的多样空闻。  相似文献   

2.
作品·存在·空间:海德格尔与建筑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作品”、“存在”、“空间”三个方面讨论了从海德格尔那里可能引申出来的建筑思想。在“作品”主题下,海德格尔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天地之争”意义上的存在者之真理,而在“存在”主题下,海氏揭示了“建筑”、“栖居”与“存在”之间种本源性的内在联系;在“空司”、司题上,海氏批评了现代哲学和科学的技术物理空间观,指出人居空间乃是基于“存在”和“栖居”的有意味的多样空闻。  相似文献   

3.
关于空间意识现象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意识现象学所要讨论的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有空间意识,客观空间是如何在空间意识中被构造起来并且被客体化的。建筑与空间、场所以及空间意识、场所意识是内在相关联的。现象学把空间意识的研究视为自己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在这个意义上,空间问题显然是联结建筑学与现象学之间的一条重要中介线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住宅的各个组成部分,说明住宅的空间大小和住宅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建设向地下推进时,地下空间原始本性失却,转而表现为功用性的地铁空间。地铁空间在两方面发生了失落:原始的大地性质与空间的亲切感。面对这种地下空间的精神危机,文章从建筑现象学视角出发,还原地铁空间的一般组成要素,构造一般性的理想地铁空间,重建空间的原始特性与亲切感。在此基础上,恢复本真与亲切性的空间需与当今空间的实用导向保持适当的张力,以期纾解功利化城市建设导致的空间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6.
针对建筑现象学与空间句法在研究视角及内容上相关性,并结合国内较少关联两个理论的现状,该文从认知的主客体统一问题、描述的语言问题、个体体验与整体规则、视觉体验与综合体验这四个话题入手,分析比较了建筑现象学与空间句法理论的异同。指出存在于上述四个话题中的根本差异仍在于主体描述空间的语言不同,现象学是基于个体的直觉体验,而空间句法是基于整体的视知觉科学模拟。如果能将两种理论的差异性语言进行互补与转迭,那么,就有可能在两个理论间搭建科学性与体验性的统合方法。  相似文献   

7.
魏晓雪  郑志  刘塨 《中外建筑》2024,(4):105-108
建筑空间作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概念,是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承载了时间的变化。从古至今,时空统一体是维持运动的必要条件,时间和空间是万物感知世界的基本维度。建筑的平面铺开后形成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然而,在时间架构中,建筑空间通常被视为静态的对象,这种观念可能限制了建筑的潜力和表达力。文章梳理现象学的发展,运用建筑现象学的相关理论,对建筑空间与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掘建筑空间中不同的时间表达方式,以拓展建筑设计的边界。  相似文献   

8.
陈珏 《世界建筑》2020,(11):81-83+130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建筑空间从哲学讨论走向现实建造,当现象学被引入建筑学之后,对空间的认识从物理空间转向知觉空间,其所对应的建筑时间也从物理显现时间向知觉隐蔽时间进一步发展。由于空间与时间在哲学层面具有统一性,时间特征、模式成为一种表现的形式反向作用于空间。基于现象学视野,当代建筑空间的表达,正经历着从空间到时间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曹丽娜 《建筑节能》2004,32(3):30-31
通过住宅的各个组成部分,说明住宅的空间大小和住宅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齐子轩  孙雁 《室内设计》2013,28(2):93-98
重庆近代民居建筑是重庆近代 建筑中颇具代表意义的一种建筑类型,现 存建筑实例也比较丰富。本文从重庆地区 特定的历史、自然、社会环境入手,分析 了几种典型的重庆近代民居类历史建筑, 总结了包括空间布局、平面型制、形态尺 度等在内的该类建筑空间的特点,旨在为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和更新,以及对建筑 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较为准确详实的 依据;同时,对当下的建筑设计和城市的 建设与发展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架上绘画的画家们不满足以架上绘画为载体来表现眼中的世界,而是逐渐地将对相关艺术门类的研究作为艺术与设计结合的方向,即进行建筑空间的创作,从而形成所谓的“绘画建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为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深远影响入手,引入自主、多元和整合的设计思想来研讨人与信息的相互关系,并设想构建新型高校图书馆空间体系。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功能区面积比例的变化,提出新型空间形式及面积配比,并探讨核心空间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城市夜间导向系统的空间意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城市空间导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导识的问题应当受到重视。夜间城市意向与一般城市意向相比也有不同的特征,研究夜间城市意向有助于对夜间导识问题的理解。为实现人在空间使用中的识别无障碍性,需要关注如何通过对夜间具有识别参照作用的元素进行系统的设计处理,使受众能够有效地进行空间定位,并能够以自主行为的方式进行空间方位的过程转换,在行进过程中完成对具有导向作用的信息元素进行识别。该文初步分析了对夜间行为具有识别参照作用的各种空间意象元素的特点,为城市夜间导识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梳理了线索,明确了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崔艳  顾灵 《华中建筑》2010,28(4):4-6
该文通过对安藤忠雄作品空间形式的解读,期望借此对建筑产生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解读现代建筑中的廊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彦杰  仲德崑 《华中建筑》2004,22(2):42-44,51
廊是比较传统的建筑物或建筑元素,但依日常用于各种类型的现代建筑中,成为建筑的亮点。从概念出发,对具体实例进行解析,总结出廊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与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7.
冯青  范俊芳 《华中建筑》2012,(3):139-142
该文通过对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的街巷空间、公共空间和院落空间的解析来阐述该街巷的肌理特征,并通过对街区人文特征的解析,以及对当前现状问题的调查,引发了在整体保留街巷原肌理的基础上,历史街巷如何得以延续和利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禅宗美学的自然观角度出发,阐述了现代空间设计中现代意味的禅境,分别从设计灵感、设计风格、设计品位三个方面讨论了禅宗美学对禅意空间美创造的积极意义,特别强调了禅境中的自然主义和简约主义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的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薛求理  彭怒 《时代建筑》2006,(6):124-129
文章主要以1980年以来日本建筑师在上海设计并建成的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对典型建筑如瑞金大厦、太阳广场和八号桥时尚创作中心等进行了空间方面的案例分析。从改革开放20年来对“现代性”图景的追求和建造,以及“全球化现代性”影响下的都市幻像两个主要视角,作者一方面探讨了日本建筑师在建筑空间中所呈现的另一种现代性,它不同于国人对现代化的普遍性想象;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全球化现代性”影响下建筑空间完整性的消解以及对外部空间的强调所促生的都市幻像。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空间公共建筑与传统文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军  张健  玄峰 《建筑师》2006,(4):5-7
通过分析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实例,从表达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造型、空间及材料三方面入手,剖析其表达手法,提取其中对我国目前大规模的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素,以期对设计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