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锈钢着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颖  陶珍东 《腐蚀与防护》1998,19(4):175-177
以铬酐-硫酸体系为主着色液加入适量添加剂,对不锈钢产进行表面着色。实验证明,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不锈钢表面可获得各种不同色彩。经有效的后处理可使其表面色彩更均匀,耐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表面着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化学着色工艺,在250g/dm3铬酐,490g/dm3硫酸和少量添加剂的混合液中,在70℃左右测定了不锈钢样品在着色过程中电位随时间的变化,从而找到了不锈钢起色电位和颜色的对应规律.即使溶液组成,温度稍有变化,色彩也能较好地重现.这将有助于解决不锈钢表面着色的重现性问题.研究了不锈钢预处理、各种添加剂和温度对不锈钢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稀硫酸活化和电抛光的不锈钢着色均匀,色泽艳丽;不同的添加剂对着色速度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升高明显加快着色速度.  相似文献   

3.
不锈钢化学着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不锈钢的化学着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着色工艺的影响,同时还测试了着色件的耐蚀性,耐磨性及加工成形性。  相似文献   

4.
魏军胜  唐子龙  宋诗哲 《表面技术》2007,36(5):43-45,87
为了改善不锈钢着色过程中高温和重离子的环保和耗能问题,室温下,在无Cr的NaOH溶液中304不锈钢交流调制电位法着色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获得了稳定的金黄色、黄紫色、紫色、蓝紫色和蓝色膜,着色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磨性、机械加工性和抗污性.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着色膜耐蚀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电压幅值为7.0~8.0V、着色时间为4~7min时,着色膜稳定性和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硫化氢对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破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动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1Cr18Ni9Ti不锈钢在含H2S的酸性体系中表面钝化膜的破坏。结果表明:当H2S含量较低时,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厚度在H2S的作用下不断减薄,但并未完全破坏,电化学阻抗谱图保留钝化膜的阻抗特征;当H2S含量较高时,不锈钢表面纯化膜被破坏,表面覆盖一层硫化物膜,电化学阻抗图谱的特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前处理及添加剂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扣山  邵红红  纪嘉明 《腐蚀与防护》2004,25(11):494-496,493
在H2SO4-CrO3化学着色法基础上,探讨了前处理工艺对着色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前处理对着色膜的形态、微观组织、均匀性、光亮度和重现性等的影响,研究了在化学着色液中加入添加剂对着色过程和色膜的影响。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最为可行的着色工艺。还对色膜的耐蚀性及耐磨性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着色的光干涉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国庆 《表面技术》1994,23(2):77-81,85
采用化学氧化法,测定不锈钢在着色溶液中,着色电位与颜色的对应关系,并采用俄歇能谱测定了着色膜的化学元素组成和膜厚与着色电位的关系.根据薄膜光干涉原理,提出了颜色与膜层的关系式,对着色膜层的折射率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电流变化研究着色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着色时间、颜色种类与电量密度的关系,以及各种颜色着色时间与电流变化的关系,提出电量控制不锈钢着色能提高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的效率,为在生产中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化学着色的低温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不锈钢化学着色的高温条件,在CrO3-H1SO4着色体系中加入过渡金属无机盐添加剂,对不锈钢进行化学着色,使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工艺条件为铬酐浓度250g/L,着色温度60℃,添加剂用量5g/L,得到不同颜色的不锈钢,并对不锈钢的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剂的使用可明显降低着色温度,减少铬酸挥发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彩色钝化膜保持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载波钝化电场条件对不锈钢着色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功波钝化法在硫酸溶液中获得了不锈钢的彩色钝处理,探讨了所载方波的参数对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载波钝化所载方波的各参数对着色膜厚度的影响都有一定的规律。运用极化曲线对方波各参数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以便提高着色工艺并为进一步研究着色机理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厨具用不锈钢的表面化学着色工艺.探讨了硫酸锌用量、温度、时间和封闭方法对着色膜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操作温度范围宽,维护简单,具有推广价值.所得的着色膜色泽鲜艳,均匀,耐蚀性、耐磨性、耐热性、耐油污性好,能满足厨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试验方案;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不锈钢着色膜的元素组成和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这对着色膜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化学氧化处理对不锈钢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化学氧化处理对不锈钢(1Cr18Ni9Ti)表面亲水性、表面自由能及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此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氧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不锈钢的表面亲水性,且亲水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佳工艺条件是处理温度为75℃,处理时间为8min;经化学氧化处理后,不锈钢的表面自由能γgs及其极性分量γgs^p显著增大,使不锈钢表面呈现出极强的亲水性;多功能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表面自由能γgs及其极性分量γgs^p的增加与表面及一定厚度范围内含氧极性基团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电解着色的颜色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研究了用电化学方法对不锈钢进行着色过程中,如何对颜色进行控制,使得颜色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重现性。在实验过程中,用记录仪跟踪不锈钢的电位随施加电流的变化情况,发现周期结束电位与试片颜色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对着色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电解时间的延长,溶液中的杂质离子的含量也随着按一定的比例增加,在溶液所能允许的范围内,颜色可以重现。  相似文献   

15.
对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进行试验研究,提出溶液再生调整公式.通过比较溶液调整前后电量密度、着色时间与颜色种类及各种颜色着色时间与电流变化的关系的差异,得出溶液的再生调整可以延长溶液的寿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不锈钢双极板的表面镀膜改性要求,探索改性薄膜成分对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薄膜成分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应用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结合电子轨道饱和原则,理论上设计出Cr-C二元材料体系的最佳团簇式和最佳成分,再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316L不锈钢双极板上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成分的CrxC1-x薄膜,对薄膜的成分、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设计所得Cr-C材料体系的最佳团簇式为[Cr-C4]CrC3,对应的最佳原子比成分为Cr0.22C0.78。所制备的CrxC1-x薄膜的成分系数x在0.05~0.23之间变化,薄膜的导电性和耐蚀性能随着成分x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Cr0.23C0.77薄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在1.2MPa压紧力下,接触电阻为2.8 mΩ·cm^2;在模拟腐蚀环境下,腐蚀电流密度仅为9.1×10-2μA/cm^2。该性能已优于美国能源部DOE的标准指标要求。结论Cr-C改性薄膜的成分对导电性能和耐蚀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实验制备的性能最佳的薄膜成分Cr0.23C0.77与基于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设计薄膜的最佳成分Cr0.22C0.78基本相同,从而证实了依据此模型进行双极板改性薄膜成分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