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综述了化学氧化聚合和电化学氧化聚合合成聚萘二胺的研究进展及聚萘二胺纳米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聚萘二胺的聚合反应受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介质的浓度、单体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对该类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生物法制备1,5-戊二胺是一种创新且具有潜在竞争力的生产方法,从生物法制备1,5-戊二胺研究现状、赖氨酸脱羧酶性质、1,5-戊二胺的生产菌种及代谢途径分析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包括导电聚合物,例如聚(3,4-乙二氧基噻吩)(PEDOT)和离子导电聚合物,例如聚(环氧乙烷)(PEO)。该复合材料形成用于包括锂离子电池在内的电化学应用中的三维电极的双导体。  相似文献   

4.
柔性超级电容器具有灵活性高、充放电速度快、功率密度大、绿色环保、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越性能,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纯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有限,而导电聚合物复合其他导电材料形成的复合电极能改善其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根据近年来不同导电聚合物基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以导电聚合物(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基复合材料作为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吡咯(PPy)/云母导电复合材料,并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与1,5-萘二磺酸(1,5-NDA)改性剂对复合材料进行改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分别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导电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性剂改性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1,5-NDA改性的PPy/云母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最高,可达4 S/cm.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步合成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上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聚(N-甲基硫堇)复合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拉曼光谱证实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和电子结构特征。在p H=1.0~12.0,0.2 mol/L PBS中,该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活性比相应导电聚合物显著增强。这是由于还原氧化石墨烯与导电聚合物链中的芳香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增强了聚合物的电化学活性以及导电能力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导电聚合物研究最新进展情况。目前,对导电聚合物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聚乙炔,聚苯撑,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聚蒽及kevlar纤维等这类聚合物。由于芳族聚合物比聚乙炔稳定,具有高模量高强度,并可用电化学方法一步合成,人们正在开发的导电聚合物大多数为芳族化  相似文献   

8.
含银废液来源及其回收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论述了含银废液的主要来源以及从中提取回收银的5种方法。其中,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耗能少、吸附容量大等优势。电化学氧化活性炭纤维以及含自由胺基的萘二胺聚合物是近年来涌现的优异性能的银离子吸附剂,其吸附容量分别可高达1360mg/g和1924mg/g,在银的提取与回收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1,5--二羟基萘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目前国内较少生产,且有外商来国内采购,故开发生产1,5--二羟基萘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过去曾经开发出由精萘经磺化、盐析、碱熔、酸析制得1,5-二羟基萘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0.
1,5-戊二胺(C5H14N2)是生物法制备尼龙材料的重要原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利用双极膜电渗析产碱技术可将盐溶液中的1,5-戊二胺盐转换为1,5-戊二胺,实现生物发酵液中1,5-戊二胺的无害化提取过程。本工作用1,5-戊二胺硫酸盐模拟生物发酵液的主要成分,探究了不同电流模式、电流密度、盐室初始浓度及杂质离子对1,5-戊二胺制备过程指标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双极膜在长时间运行后膜表面的损伤和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料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可以有效地被分离,在电流为3.6 A的恒流模式下,1,5-戊二胺回收率可达到97.5%以上;在电压为29 V的恒压模式下,1,5-戊二胺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高至3.45 kWh/kg双极膜在反复使用35次左右后,其阳离子交换层表面出现损伤的迹象,阴离子交换层表面黏附微量固体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