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筛选获得一株高活性烟腈水解菌株Rhodococcus sp. CCZU10-1。经研究,最适产酶培养条件和催化反应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10 g/L),氮源为酵母蛋白胨(10 g/L)与酵母膏(5 g/L),诱导剂ε-己内酰胺(2.0 mmol/L),培养温度为30 ℃,初始培养pH值为7.0,最适催化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 ℃和7.0。分批补料烟腈10批,烟酸的累计浓度为927 mmol/L。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丙酮丁醇梭菌发酵生产丁醇的成本,研究了以玉米浆干粉为氮、磷源等营养因子的单糖培养基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只需添加适量的玉米浆干粉,无需添加其它营养物质,以葡萄糖或葡萄糖与木糖混合糖为原料的培养基可以满足丙酮丁醇梭菌的生长及溶剂产生所需要的营养元素,50 g/L葡萄糖-2.5 g/L玉米浆干粉培养基溶剂转化率可以达到35.14%,总溶剂产量17.57 g/L,丁醇产量11.21 g/L。30 g/L葡萄糖+20 g/L木糖-2.5 g/L玉米浆干粉溶剂转化率可以达到33.66%,总溶剂16.83 g/L,丁醇11.10 g/L,为进一步研究木质纤维素原料水解液生产丁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木质素/LDPE-EVA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  罗学刚 《化工进展》2011,30(9):2026
以天然热塑材料木质素和LDPE-EVA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木质素以及增容剂含量对木质素/LDPE-EVA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20份木质素与LDPE-EVA共混效果较好,拉伸强度达到最大(25.88 MPa),较LDPE-EVA聚合物提高了9%,且共混物在100 ℃附近的吸热峰出现一定左移(3.6 ℃),降解性能增加;10份增容剂LDPE-g-MAH的加入使体系拉伸强度达到35.66 MPa,较未加增容剂时提高了26.6%,100℃附近的吸热峰进一步左移(2 ℃),降解性能小幅降低,显著提高了共混物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在选育高产菌株及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德氏乳杆菌的发酵工艺提高其乳酸产量。用初始菌株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上进行乳酸(DL-乳酸)发酵,其中L-乳酸的产量为18.5 g/L,对葡萄糖的转化率为50.27%。对原始菌株进行了激光诱变,选育出一株高产菌株DBLB28,对其培养基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先用正交实验设计法选出了主要的影响因子,然后再利用响应面法对所选因子进行优化,最优的条件为:葡萄糖浓度68.6 g/L;牛肉膏浓度22.4 g/L;蛋白胨浓度3.2 g/L,从回归方程预计乳酸的最大产量为29.0 g/L。在以上优化条件下进行发酵实验,测得乳酸产量为29.4 g/L,与预计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乙二醇为溶剂,对异丙醚-异丙醇-水三元共沸物采用间歇萃取精馏进行分离研究,考察了在溶剂不同进料速率、回流比、进料温度等条件下的分离情况,找到了实验条件下分离此三元共沸物的最佳条件。最佳条件为:溶剂进料位置为塔顶,回流比为2,溶剂进料速率在分离异丙醚和分离异丙醇两个阶段分别为11.4 g/min和8.08 g/min,溶剂进料温度分别为70.0 ℃100.0 ℃。在此条件下,异丙醚产品质量分数可达0.95,收率为0.985;异丙醇产品质量分数可达0.97,收率为0.968。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β-环糊精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U13*(134)均匀设计对合成工艺优化,得出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4 h,交联剂的用量8 g,搅拌速度1000 r/min。影响微球粒径的因素: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影响产量的因素:交联剂的用量>反应时间。最佳合成工艺下的微球表面圆整,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新型溶剂吸收治理有机尾气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斌  张楠革  张吕鸿  闫娇 《化工进展》2011,30(3):662-666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新型吸收剂对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甲苯废气的吸收效能。选择苯甲酸钠、柠檬酸钠、酒石酸钠3种有机酸盐的水溶液作为研究对象,以有机酸、硅酸盐助剂作为有机酸盐水溶液的添加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吸收工艺条件为:采用质量分数为8.0%、pH值为6.0的苯甲酸钠水溶液作为吸收剂,在喷淋量为30 L/h、进塔气流量为315 L/h、吸收剂温度为15 ℃下,甲苯的吸收率可以达到88.0%。  相似文献   

8.
采用树脂吸附法固定脂肪酶Lipozyme TL 100 L,并用于催化合成蔗糖-6-乙酯(S-6-a)。比较7种树脂对Lipozyme TL 100 L的吸附与固定化酶合成S-6-a能力,选择非极性大孔树脂HZ-802为固定化载体。固定化酶在吸附温度30 ℃,蛋白吸附量50.47~58.1 mg/g树脂,相对水含量小于5%时,S-6-a产率达80%以上。用异丙醇以体积比0.5∶1处理Lipozyme TL 100 L,固定化酶的S-6-a产率可达95.4%。固定化酶反复使用8次,S-6-a产率仍有34.2%。与商品固定化酶Lipozyme TLIM相比,HZ-802吸附法制备的固定化酶催化转酯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了6.47 kJ/mol。  相似文献   

9.
废轮胎热解油的化学组成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慧  邹滢  余锋  翁惠新 《化工进展》2011,30(3):656-661
以工业试验装置生产的废轮胎热解油为研究对象,对废轮胎热解油中的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油中的芳烃、烯烃含量高,饱和烃含量低,属于高硫高氮高酸油。热解油中硫主要以噻吩形式存在,总硫含量及噻吩硫含量随着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大;硫醇硫主要集中于小于300 ℃的馏分中;硫醚硫主要集中于小于150 ℃和大于500 ℃的馏分中。热解油中的总氮含量随着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大,碱性氮含量占1/3,非碱性氮占2/3。热解油中酸性组分主要集中于200~400 ℃的馏分中。  相似文献   

10.
发生器和吸收器的传热性能是影响制冷机组和双工质发电机组做功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中低温地热(余热)在热泵机组和地热双工质发电系统中的利用效率,本文选用50%和60%的氨水溶液作为循环工质,对约6 m长的竖管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别讨论喷淋密度和热水温度对垂直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氨蒸气量和蒸发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和氨蒸气量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传热系数和蒸发压力随着热源温度的增大而增加;50%和60%的氨水溶液喷淋密度最佳值分别在0.2200~0.2500 kg/(m·s)和0.2600~0.2900 kg/(m·s);传热系数和热源温度呈线性关系。氨水溶液的实验传热系数明显高于现有文献中水的实验传热系数,通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对比发现,60%的氨水溶液传热性能明显优于50%的氨水溶液。  相似文献   

11.
曾小亮  于淑会  孙蓉  杜如虚 《化工进展》2011,30(5):1050-1053,1068
以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双酚A型氰酸酯和2,2-二烯丙基双酚A为基本原料制备了改性双马来酰亚胺-三嗪(BT)树脂。系统地研究了2,2-二烯丙基双酚A对BT树脂固化动力学、BT树脂的溶解性能和BT树脂固化物的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烯丙基双酚A有效地降低了BT树脂的固化反应温度并提高了BT树脂的溶解性能。当烯丙基双酚A的加入量为20%(质量分数)时,BT树脂的固化反应峰值降至233.1 ℃;并且,其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仍然达到239.4 ℃,5%热失重温度为372.9 ℃,显示了良好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2.
洪俊明  尹娟 《化工进展》2011,30(5):1130-1134
采用孔径为37 μm涤纶滤布作为分离介质构成一体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溶解氧(DO)对反应器处理效果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并研究了膜污染的特性。结果表明,当DO>0.5 mg/L时,溶解氧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出水COD浓度为16.67 mg/L;氨氮、硝氮和总氮的浓度受DO影响较大,DO浓度在3.0~3.5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最低,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当DO>2.0 mg/L时,EPS浓度不受DO的影响,反应器中EPS浓度在20 mg/gMLSS,并且多糖浓度大于蛋白质浓度。在DMBR工艺中,滤布本身的阻力为2×106 m-1,动态膜形成的阻力为4.32×107 m-1,后者是总膜阻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在进水流量为3.0 L/h时,反应器膜通量为25 L/(m2·h),反冲洗周期为33 d,反冲洗后膜通量恢复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以含氢硅油与封端聚醚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出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合成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为:微波功率为650 W,封端聚醚与含氢硅油的摩尔比取1.1∶1,添加质量比为15 mg/kg的氯铂酸催化剂,于100 ℃反应30 min,在该条件下,平均转化率为96.8%。以合成的聚醚聚硅氧烷为主要活性单体制备出了消泡剂乳液,并考察了温度、pH值对制备的消泡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消泡剂在常温到98 ℃,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的消泡及抑泡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以氯甲酸苯酯为原料,经过叔丁醇酯化、水合肼肼化得到肼基甲酸叔丁酯,考察了酯化和肼化过程中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酯化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25~30 ℃条件下,可以得到收率为77%的叔丁基苯基碳酸酯;当水合肼与叔丁基苯基碳酸酯的摩尔比为2∶1,反应温度为100 ℃时,反应产物肼基甲酸叔丁酯的收率可以达到93%,两步总收率为71.7%,其结构经质谱和红外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异辛酸铬[Cr(Ⅲ)2-EH]/2,5-二甲基吡咯(DMP)/双膦胺型配体(PNP)/三乙基铝(TEA)/1,1,2,2-四氯乙烷(Cl2CHCHCl2)催化体系对乙烯三聚反应催化剂的活性和1-己烯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体系能同时获得高活性和对1-己烯的高选择性。在反应温度120 ℃、压力5.0 MPa下,催化活性达到270 kg/(gCr·h)以上,1-己烯选择性超过95%,与单一配体DMP和PNP的催化性能相比较,综合了两者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