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一维纳米结构碳化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阐述了一维纳米结构(如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线和纳米针)碳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催化气相沉积法、热分解法、磁控溅射法、温度程序反应法、爆炸式加热法和形状记忆法等,总结了一维纳米结构碳化钨的生长机理,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锗纳米线的制备与生长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锗纳米线在制备技术、生长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主要对溶剂热合成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模板法和激光烧蚀法等制备方法和金属催化气-液-固(VLS)生长机理、氧化物辅助生长机理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金属钨涂层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钨属于难熔金属,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受到腐蚀,但其昂贵的价格及难加工特性限制了其应用,因此,用金属钨作为涂层材料来改善基体材料的性能,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综述纯金属钨涂层的几种重要制备方法,包括:熔盐电镀法,等离子喷涂法,爆炸喷涂法,气相沉积法等。等离子喷涂是钨涂层制备中最为成熟的1种方法,基体材料不受限制,涂层厚度容易控制。熔盐电镀法能够通过电化学反应从化合物中一步获得厚度均匀的金属钨涂层,并且可避免引入氧和碳等杂质。化学气相沉积法获得的钨涂层致密度高;物理气相沉积法可以在任意基材上获得钨涂层。同时介绍这些方法各自的技术特点和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对金属钨涂层的制备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钨纳米线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地介绍了数种钨纳米线的制备技术和这种新型纳米材料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提出了目前报道的制备方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 日本冶金专家研究出一种在碳化钨表面涂覆金刚石的新方法,即采用微波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碳化钨在850~950℃温度下涂上金刚石。在涂覆金刚石以前,用H_2—O_2等离子将烧结的碳化钨表面脱碳半小时,此时碳化钨表面被脱碳形成富钨层。在金钢石沉积的起始阶段。将钨层重新碳化并形成  相似文献   

6.
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维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一维纳米结构如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线和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气相化学合成法、热分解前驱体法、模板法、电弧等离子体等方法,总结了一维纳米材料的表征和各种生长机理以及在物理、化学、机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简单介绍了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二硫化钨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7.
结合近年来刀具涂层技术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各种刀具涂层材料,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将涂层材料分为硬涂层与软涂层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各种涂层结构。刀具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PCVD)和溶胶-凝胶法(Sol-Gel)等。介绍了刀具涂层工艺的研究现状,并对刀具涂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钨业》2016,(1):63-67
钨坩埚是一类重要的钨深加工产品。文章针对钨坩埚的制备技术进行了整理研究,比较分析了等静压-烧结法、锻造加工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旋压成形法、等离子喷涂成形法、铆焊成形法等6种钨坩埚制备技术,详细阐述了各制备技术的特点,发现不同制备方法生产的钨坩埚产品性能差异较大。通过国内外钨坩埚参数比较,得出我国等静压-烧结法制备的钨坩埚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还对钨坩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在保证质量和产能的前提下,在相关产业的带动下,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钨坩埚生产和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三维(3D)泡沫石墨烯(GF),然后利用水热合成法在泡沫石墨烯表面生长氧化锌纳米线阵列(ZnO NWAs),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其表面沉积碳(C),得到碳/氧化锌纳米线阵列/泡沫石墨烯(C/ZnO NWAs/GF)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做电极,采用电化学方法检测叶酸(FA).结果表明,三维泡沫石墨烯具有和模板泡沫镍一样的三维孔状结构,ZnO NWAs均匀且垂直地生长在泡沫石墨烯表面,碳沉积在ZnO NWAs表面.在线性范围为0~60 μmol·L-1内,C/ZnO NWAs/GF电极检测FA时,灵敏度为0.13 μA·μmol-1·L,且在尿酸(UA)干扰下检测F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C/ZnONWAs/GF电极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
微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准-维结构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一陛能特征及其在物理电子学、光学、生物医学、化学、材料学和微电机系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深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文系统地论述了微米管的主要化学制备方法,包括直接气相沉积法、层状结构卷曲法、模板辅助法、金属辅助催化法和热溶液法等及其对应的生长机制,指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概述了微米管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氧含量的氧化钨粉对超细钨粉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蓝钨(WO_(2.90))为原料制取的钨粉粒度都在1μm左右,以紫钨(WO_(2.72))为原料制备的钨粉的粒度均小于以蓝钨为原材料制备的粉体。不同氧含量的氧化钨粉制备超细钨粉时,影响粉末FSSS粒度的顺序为:还原温度氢气流量装舟量推舟速度。以紫钨为原料,在还原温度700~840℃、推舟速度18min/舟、装舟量0.35kg/舟、氢气流量50~60m3/h的条件下,制备的钨粉粒度为0.3μm左右。  相似文献   

12.
陈珍娥  张海 《冶金分析》2015,35(1):55-58
利用新型多元素测定仪的良好线性,建立了硫氰酸盐光度法测定钨精矿中三氧化钨含量的方法。对试样的熔融条件、称样量、结果的计算方法、显色剂的配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用管理样和生产样品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试样用过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熔剂熔融,熔块经EDTA(20 g/L)-乙醇(5 g/L)浸取液浸取后,铁、钙、锰、铜、镍、铋等对测定没有干扰,但铌干扰测定,可用草酸溶液消除。方法用于钨精矿中三氧化钨的测定,测定值与参考值或重量法测定值相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0.12%~0.30%之间。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采用传统氢还原工艺制造超细钨粉过程中氧化钨原料相组成对超细钨粉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钨的相组成对超细钨粉的均匀性有着重要影响,单一相组成的氧化钨能制得超细而均匀的钨粉,多种相组成的氧化钨,由于在还原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还原路径和还原速率,制得的钨粉虽细但不均匀。  相似文献   

14.
高纯钨研究现状及制备工艺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纯钨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其市场前景与集成电路发展密切相关,高纯钨的净化是目前高纯钨生产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纯钨的生产现状、制备工艺及其纯度表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加快钨废料回收产业的发展,是弥补原钨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分析钨产业回收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总结钨产业回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发现其可能存在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回收意识不强、废石量过大、工艺流程过于复杂等问题,探索企业自身回收、设置区域性代理和形成跨国性网络等多种钨产业回收的发展模式,以利于钨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研究进一步深化,促进钨产业循环良性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16.
钨是一种稀有金属,钨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较好的耐高温性、耐磨性和良好的电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兵器工业、核工业、信息产业、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等行业。目前,钨资源短缺,钨合金价格高、用量大,因此各国都把废弃的钨合金作为宝贵的第二钨资源加以再生利用。作者综述了钨合金的再生利用现状,总结了硬质合金、高比重合金、钨铜合金和钨材的再生利用技术,并从生态环境材料的立场出发,对每种再生利用技术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The methods of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x-ray emission spectroscopy (X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monoclinic and hexagonal modifications of WO3, as well as hexagonal hydrogen tungsten bronze H0.24WO3. The OKα emission bands and the XPS spectra of the valence and core electrons were obtained for all of the compounds. It is shown that the half-width of the OKα bands and the XPS spectra of the valence electrons increase in the modification sequence WO3 → hexagonal WO3 → H0.24WO3. The near-Fermi region of the XPS valence-electron spectrum of the compound H0.24WO3 was found to contain an additional subband that is absent from both modifications of WO3.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within the experimental error, the binding energies of the W4f and O1s core electrons remain constant for all of the compounds that were studied. Translated from 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s. 5–6(413), pp. 82–91, May–June, 2000.  相似文献   

18.
在原材料粉末中添加20μm的粗颗粒钨粉,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圆柱状90W-Ni-Fe钨合金。通过测量钨合金烧结坯椭圆状横截面长短轴的尺寸,对烧结变形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准静态拉伸试验对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光学金相、扫描电镜对合金组织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粗颗粒W粉能明显降低合金烧结变形,粗颗粒钨粉添加量占钨粉总量80%时,圆柱状钨合金投料可降低约20%,明显提高材料利用率;当粗颗粒W粉含量在70%~90%之间时,合金抗拉强度约950 MPa,延伸率约20%,与未添加粗颗粒钨粉的传统90W-Ni-Fe钨合金相比,其强度提高约30MPa,延伸率降低了28.5%,这与添加粗颗粒W粉的钨合金的穿晶断裂方式,以及合金界面结合强度低、黏结相分布不均匀等有关;添加粗颗粒钨粉的钨合金微观组织中的钨晶粒形状不太规则,存在粒径超大的钨晶粒。  相似文献   

19.
以钨酸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液氮预冻-冷冻干燥-两段还原方法制备获得了30nm的纳米W粉末。并对粉末制备过程中的各阶段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XRD、SEM、FESEM对冻干粉、一次还原粉和二次还原粉的物相组成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冻干粉是呈现非晶态的,粉末呈絮状团聚在一起,没有明显的颗粒形貌,表面平滑。一次还原粉末也是呈现非晶态,疏松的海绵体结构。最终产物是晶态的W粉,粒度分布均匀。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冻干粉末仍保持Keggin结构;热分析表明,冻干粉分三个阶段失去其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