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超塑性金属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低中碳钢、高碳钢和双相不锈钢、奥氏体钢等钢铁材料的超塑性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低成本量大面广低中碳合金钢将成为超塑性材料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学合金化设计、精细组织调控和初步超塑性行为研究,可以获得在10-2/s应变速率和750~850 ℃下具有1 000%超塑性的低成本超塑性低中碳合金钢。这种优异超塑性性能主要归因于形成超细晶组织的合金化设计与组织调控。该研究成果打破传统低中碳钢不具有超塑性的局面,实现了可工业化超塑性能的低中碳合金钢创新发展,将推动超塑性钢材在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超疏水表面是具有独特性能的一类表面,本身就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石墨烯材料作为理化性质出众的一类材料,由于其高电导率、高导热系数、高比表面积、高透光率和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海洋船舶等领域。目前,基于石墨烯材料构建超疏水表面,是超疏水表面研究中一个较新的方向。本文对超疏水表面的原理进行了概述,重点总结归纳了石墨烯基超疏水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表面修饰法、沉积改性法、激光诱导法、涂覆法、层层自组装法等,简要介绍了石墨烯超疏水材料在自清洁、油水分离、防覆冰、耐腐蚀、抗菌等领域的应用,并对石墨烯超疏水材料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锌铝合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高强度锌铝合金的熔炼工艺、机械性能和金相组织,并探讨了合金超塑性预处理工艺,进行了超塑性拉伸试验,获得最大延伸率可达900%,合金具有良好超塑性。  相似文献   

4.
锌铝共析合金具有良好的超塑性,但通常需要经过预变形(轧制或锻压)来得到。研究指出,直接由铸造的锌铝共析合金进行超塑性处理,也可以得到超塑性。应用这种材料制作铸造石蜡模、塑料注塑模,可以省去预变形的操作,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威  胡易  潘杰 《鞍钢技术》2023,(4):43-46
将超偏载与动态轨道衡二者的力学结构有机结合,从传感器的布局、称量区域长短、软件判别逻辑等方面设计了铁路运输超偏载检测与动态计量装置,实现超偏载检测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动态轨道衡称量系统的计量功能。该装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测量精度,基本实现了免维护。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ZnAl5-0.03合金超塑性拉伸变形的力学行为。实验表明,合金具有极优异的超塑性(δ≥5000%)。其超塑性能参量(δ、m)依温度变化的规律不同于一般的细晶材料,不存在呈现δ和m峰值的温度区间。合金在试验选取的范围内,应力对应变速率具有高的敏感性。合金呈现超塑效应的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均较宽广。轧制状态下,合金具有变形纤维组织,其对超塑变形有利,轧态合金可直接作为超塑态用于成形加工而不需进行特殊的超塑性处理,有利于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世界有色金属》2011,(1):52-53
制造超硬材料有新方法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专家开发出一种制造超硬材料的新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制造的超硬材料具有极强的耐摩性和抗裂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超深复杂井身结构设计的需要,开发了7-5/8 in超高强度直连型石油套管。通过合理钢种设计及工艺控制,使得套管在超高强度下具有良好的韧性;良好的材料性能及螺纹密封面的设计,解决了直连型套管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7-5/8 in超高强度直连型石油套管不仅具有超高的抗挤毁能力,还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及密封性能,适用于特殊井身结构的盐层段。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超塑性拉伸等试验对三种不同成分的Al-Mg合金薄板进行研究和对比,确定了具有优良超塑性能Al-Mg合金薄板的成分和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0.
用喷射成形工艺生产的超高碳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功地将喷射成形工艺应用于生产超高碳钢.利用喷射成形的快速凝固的特点,有效地避免了超高碳钢中碳的偏析问题.首次发现喷射成形的超高碳钢无须任何处理,即可具有超塑性,由此首次提出"自超塑化"的概念.利用这一特点,对喷射成形的超高碳钢施行大变形量的热加工,不仅进一步细化了组织,而且使材料致密化,从而达到强度约1 300 MPa、伸长率约10%的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超焓燃烧"与传统燃烧相比,在提高燃烧效率、扩展贫焰极限、节约能量和减轻污染排放等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对"超焓燃烧"理论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具有优异性能的超高强度钢在各工业领域备受关注,随着超高强度钢服役环境愈加复杂,通过调整多种微观组织、采用基体与碳化物强化相复合结构来进一步提高钢材强韧性能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简要回顾超高强度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着重讨论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超高强度钢中微观组织结构、碳化物析出种类及演变规律的最新进展,并详细介绍作者团队在超高强度钢领域的研究成果。在超高强度钢研究过程中,仍需深入探讨碳化物与基体之间存在的位相关系,澄清不同热处理工艺改变碳化物析出顺序的内在机制,为超高强度钢的组织调控和性能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超硬型高速钢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 《特殊钢》1993,14(3):17-19
1.前言高速钢的发展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但超硬高速钢却是到60年代初才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高速钢。与传统的高速钢牌号W18Cr4V、W6Mo5Cr4V2相比,超硬高速钢具有更优异的使用性能。超硬高速钢的淬回  相似文献   

14.
刘思涵  王存宇  徐海峰  曹文全 《钢铁》2020,55(9):97-103
 为了研究含铝冷轧中锰钢的超塑性能和在超塑性变形下的组织结构演化过程,对冷轧含铝中锰钢在800 ℃进行了高温拉伸试验和不同变形量下的微观组织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0.05C5Mn2Al、0.10C5Mn2Al和0.15C5Mn3Al钢伸长率分别达到了740%、850%和350%,都获得了超塑性现象,EBSD表征结果表明0.05C5Mn2Al、0.10C5Mn2Al两种冷轧组织均匀细小,在高温拉伸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拉伸过程中铁素体与原奥氏体均匀长大,且最大晶粒尺寸小于10 μm;但0.15C5Mn3Al冷轧组织存在条带状的铁素体,该组织易于通过吞并细小的铁素体和原奥氏体晶粒而异常长大,高温拉伸后的尺寸达到了20 μm。通过对3种含铝冷轧中锰钢的超塑性行为与微观组织结构演化关系分析,认为初始均匀一致的冷轧组织具有高的组织稳定性而有利于超塑性,而具有粗大条带状的铁素体组织易于发生异常长大而不利于超塑性。  相似文献   

15.
最近10年,碳化硅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新型铝基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耐磨、热稳定好等优良的综合性能。这些性能使得该材料对许多结构件具有吸引力。对于这些材料,人们希望采用超成形方法。事实上,已报导的超塑性材料有2124Al-SiC_p、2024Al-SiC_w、Pm64-SiC_p和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局部对称共形平坦Lorentz流形中具有常平均曲率的紧致类空超曲面,得到这类超曲面的一个刚性分类定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加入球磨活化的细WC粉的方法,成功制备了WC截线晶粒度大于6.5μm的超粗晶硬质合金。对制备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所制备超粗晶硬质合金的金相、热导率、断裂韧性和抗氧化性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活化细粉在固相烧结阶段全部消失,可以增加烧结活性并抑制超粗晶粒溶解、粒径减小;超粗晶硬质合金WC晶粒度分布窄,晶界平直;热导率和断裂韧性是同样钴含量为0.8μm WC-Co硬质合金的两倍以上,具有优良断裂韧性是由于其可以发生塑性变形;在超粗晶硬质合金中添加镍并不能显著提高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应变速率循环法(基于时间间隔)研究了TA15合金的超塑性。在变形温度分别为850,900,950℃,应变速率范围为5×10^-6~5×10^-4s^-1的实验条件下,考察了工艺参数对流变应力、m值及其超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A15合金具有较好的超塑性,最佳变形温度为900℃,伸长率为846%。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在研制新的铜基超塑性合金时,铜材加工行业中的年轻技术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第一、新研制的超塑性合金必须是要在现在使用的铜合金组成范围内。第二、超塑性变形后即使是薄材也应具有高的比强度和耐蚀性。第三、不只是适用于变形速度慢和附加价值高的合金。作者按照上述要求从日本JIS标准范围内选择合金组成,并利用特殊处理方法获得最好的超塑性特性,作为这次研究的首要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具有优异性能的超高强度钢在各工业领域备受关注,随着超高强度钢服役环境愈加复杂,通过调整多种微观组织、采用基体与碳化物强化相复合结构来进一步提高钢材强韧性能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简要回顾超高强度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着重讨论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超高强度钢中微观组织结构、碳化物析出种类及演变规律的最新进展,并详细介绍作者团队在超高强度钢领域的研究成果。在超高强度钢研究过程中,仍需深入探讨碳化物与基体之间存在的位相关系,澄清不同热处理工艺改变碳化物析出顺序的内在机制,为超高强度钢的组织调控和性能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