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测角误差、辨识误差模型系数和补偿误差的方法.该方法由计算机自动采集自准直仪的数据,解决了以往人工记录引起的测量误差,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采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得到感应同步器测角误差模型的系数.根据误差模型及系数,采用软件进行误差补偿,有效地提高了测角系统的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数据残差小、误差补偿充分,显著地提高了测角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圆感应同步器测角误差的分离技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研究了圆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的测角误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分离技术,通过对感应同步器测角误差的实测,提出了分离出长周期(360°)的一次谐波,短周期(1°)的一次谐波和短周期二次谐波的方法,并采用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补偿技术大大提高了感应同步器的测角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车载光测设备的高精度测量,从车载平台变形、自主定位、定向三方面分析了影响车载光测设备测角误差的因素。车载平台向下平移对俯仰角测角误差造成的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旋转变形中偏向角对方位角测角误差的影响较小,两者可以忽略不计。自主定位由于垂线偏差的存在,理论上对方位角测角误差的影响最大为6.557″,俯仰角测角误差的影响最大为2.827″。自主定向对方位角测角误差的影响最大为2.06″,俯仰角则没有影响。分析数据结果表明:自主定位、定向对车载光测设备的测角误差影响较大,车载平台变形中绕X、Z轴旋转变形影响较大,其他变形的影响可忽略。上述分析仿真为进一步提高车载光测设备的测角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同步自整角机自动测试系统被用于精确测量同步自整角机的旋转角度,其角度测量误差是该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对此,本文基于神经网络对该系统的测角误差进行了分析与补偿,从而减小角度测量的误差。首先介绍了这种测试系统的测角原理,然后分别对系统内SDC轴角数字转换芯片输入信号的幅度失配、相位不正交、与激磁信号不同相等问题进行了建模并获得误差表达式。最后,在误差补偿方面,分别从硬件和软件角度进行减小和补偿误差:硬件部分通过设计滤波移相电路以滤除高频噪声从而减小误差;软件部分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误差补偿措施。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采用16位转换器的同步自整角机自动测试系统的测角精度为0.3′,并且经过误差补偿后同步自整角机自动测试系统的测量误差小于±6′,满足精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6.
7.
采样原理功率表中仪用互感器引起误差的软件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有功功率测量误差及其补偿问题,以角误差为重点介绍软件修正误差的数学模型。修正方法,要点与技巧,并对补偿效果作了较详细讨论。该方法适用于采样法原理的内含微处理器的智能型多功能仪表。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采样式功率表相角误差的补偿算法,给出了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算法计算简洁、补偿范围宽、补偿精度高,适用于智能型采样式功率表。 相似文献
9.
跟踪鉴幅型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跟踪鉴幅型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综合误差成分,探讨了测角系统中信号放大器、轴角转换电路产生的误差。通过实验,实际测试了各环节误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实际测量得到测角系统在0°~360°之间全部零位误差数据,分析测角系统产生奇、偶点跳跃零位误差的原因来自于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引入的非有效电势。以实测误差数据为样本,运用神经网络建立测角系统的角度测量误差模型,提出一种对奇、偶点跳跃的零位误差进行分段辨识方法,并设计完成一种组合神经网络误差模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用分段辨识方法建立的误差模型计算误差预测值准确,模型泛化能力强。该文设计的误差模型用于零位误差数据的补偿,可将测角系统的零位误差从±102减小至±1.02。 相似文献
11.
可控串联补偿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实际多机电力系统的数字仿真研究,发现了可控串联补偿(TCSC)能抑制次同步谐振(SSR)的发生。进一步研究表明,TCSC在次同步频率下可能呈现感性,从而破坏了产生SSR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14.
永磁正弦无刷直流电动机力矩波动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力矩波动问题 ,提出了平衡式直接测量和电流式间接测量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对实际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的波动力矩进行了测试 ,验证了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与超高压输电线路加装串补装置有关的系统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文章结合我国南方电网河池固定串补及平果可控串补工程,对超高压输电线路装设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后的系统状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些系统问题,如过电压水平升高、潜供电流增大和可能发生的次同步谐振均源于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固有特性,通过研究认为当串补所在输电线路发生内部故障时,采取强制触发旁路间隙等保护措施,是避免出现系统恢复电压水平超标和潜供电流增大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建议在串补站内装设抑制或监视次同步谐振的二次装置以抑制和避免系统发生次同步谐振. 相似文献
16.
可控串联补偿在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以输出反馈控制方法对可控硅控制的串联补偿(TCSC)进行了控制规律的研究,并以单 机无穷大系统为例,采用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方法研究了所提控制方案在提高电力系统动 态、静态和暂态稳定性中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在控制规律适当的前提下,可控串补提高 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由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的阻尼特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直流输电系统在次同步频率范围内的数学模型较难获得,这使得采用解析方法计算系统阻尼变得十分困难。文中采用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一测试信号法,对直流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频率扫描计算出了发电机组在次同步频率范围内的电气阻尼特性曲线,并同时考察了机组耦合程度、直流功率水平、触发角以及控制器参数等因素对电气阻尼的影响。还分析了直流输电换流器逆变运行时对附近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阻尼的影响。表明由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只需要考虑整流站附近的发电机组,而不必考虑逆变站附近的发电机组。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of a high spe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 is considerably degraded due to end-effects. This is particularly so as regards the force produced.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called “In-phase compensation” method has been described to eliminate the end-effect force. Unlike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this method does not require phase angle control but only magnitude control of compensating current even for varying slips. A comparison of developed forces by this method of compensation has been made with an equivalent uncompensated LIM. 相似文献
19.
信阳和驻马店地区电气化铁路谐波引起220kV高频保护动作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1993年2月12日河南省信阳和驻马店地区220kV计驻线高频保护动作引起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造成这次严重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三个电气化铁路牵引站谐波电流严重超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