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高粱茎秆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高粱茎秆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条件、残渣综合利用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甜高粱茎秆汁液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高粱汁锤度为20°Bx(糖度17.8%)、接种量为10%、pH值4.5、发酵时间48h,发酵醪的酒精浓度可达10.2%以上,残糖1%以下.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类物质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随着全球性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到来,利用可再生的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将纤维素生物质转化为燃料酒精,可以降低传统以粮食为原料的酒精发酵工业的成本,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综述了纤维素类物质转化为酒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了纤维素发酵制燃料乙醇的预处理、糖化、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3.
利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燃料酒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燃料酒精的技术原理,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全面总结,从原料预处理、C5的转化、浓醪发酵、木质素利用等几个方面,对燃料酒精的制备技术、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生物质综合利用及燃料酒精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原料制备燃料酒精发酵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秦  刘敏 《酿酒》2008,35(3):50-52
纤维素原料作为可再生资源贮量十分丰富,利用纤维素原料制备燃料酒精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探讨了利用纤维素原料制备燃料酒精的发酵工艺及其发展趋势,为发酵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酒精复合酶KDN401在木薯粉、玉米粉和混合原料(70%小麦面浆加30%玉米)3种底物中的降残糖效果,并运用Mood中位数检验对发酵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薯原料乙醇发酵过程中添加酒精复合酶KDN401,对降低残糖、提高酒精度效果不显著(P0.05),而玉米粉和混合原料乙醇发酵过程中,添加酒精复合酶KDN401,其降糖和提高酒精度均显著(P0.05)。对于柔性燃料乙醇企业来说,灵活选择添加酒精复合酶,能够提高发酵质量,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生物燃料酒精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天然纤维素的资源特征,比较各种纤维素生物燃料酒精生产工艺中的预处理、糖化和发酵等关键工艺环节的技术特点,综述了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纤维素生物燃料酒精技术的现状,讨论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纤维素生物燃料酒精技术基本可行,并且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协调、成本较低的特点,对于解决石油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甘薯生产燃料乙醇发酵品质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原料的组分含量、理化特性、关键组分及其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与发酵参数的相关性等指标来评价甘薯生产燃料乙醇发酵品质的可行性与不足之处,简要介绍了完全水解淀粉(CHS)含量及快速黏度分析(RVA)等新型评价手段的应用,为建立评价甘薯生产燃料乙醇的发酵品质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在传统发酵制备燃料酒精基础上,根据原料成分与影响发酵因素,在实验中添加果胶酶和植酸酶;结果表明:添加果胶酶6 U/g原料,作用时间30 min,植酸酶7 U/g原料时,使酒精度提高1.6%(v/v),原料出酒率提高3.9%,降低生产成本4.3%,同时缩短发酵时间8hr,从而有效降低生产燃料酒精成本;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燃料酒精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9.
孙长平  段钢 《酿酒》2007,34(1):73-80
发酵酒精是应用广泛、产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燃料酒精已经成为石油的部分替代品.酶制剂的应用促进了淀粉质原料的酒精生产的技术进步.新型酶制剂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改善了酒精生产的工艺,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酶制剂将会应用到酒精工业中.介绍了酒精的基本生产工艺和相关的酶制剂的种类与性能,以及新型酶制剂的技术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木质纤维原料生物转化燃料乙醇的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充分利用数量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将纤维素生物质转化为燃料酒精.各国对纤维质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的预处理、如何降低纤维素酶的成本、发酵过程的优化、菌种的合理运用和改造、酒精废糟的综合利用等方面.主要介绍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中国等国家在利用纤维质生产乙醇方面的研发以及未来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