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采巷道锚杆动载响应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采用二维快速拉格朗日程序FLAC,对回采巷道锚杆支护(端锚和全锚)进行地震动载模拟分析,得出锚杆轴力随动载作用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发现锚杆安装角对轴力的动载响应有很大影响。在给定的模拟条件下,锚杆一般不会因为地震动载而失效,但锚杆需保留有一定的抗拉强度潜能.端锚和全锚对动载的响应不同,端锚支护巷道受动载的破坏较全锚小,表明动载巷道锚杆支护应采用端锚(或加长端锚)方式。  相似文献   

2.
将冲击应力波进行合理简化,建立平面P波与圆形锚固巷道相互作用简化模型。结合算例,通过分析深部围岩径向应力、巷道表面切向应力、巷道表面径向位移以及深部围岩与巷道表面径向位移差等代表性指标,确定了重点支护位置,推导了重点支护位置的锚杆受力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破坏类型及判据。结果表明:迎波侧与侧向位置是重点支护位置。迎波侧锚杆总应力是静载轴应力、锚杆振动的动应力和动载下围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叠加,强冲击下迎波侧支护结构的破坏类型为单次瞬间摧垮破坏,围岩受压破裂,锚杆松动失去加固作用;循环弱冲击下的破坏类型为循环累积损伤破坏,受压围岩逐渐损伤致裂,锚杆反复受压、受拉直至松动,这进一步加剧围岩的损伤破裂,当承载拱强度降低到一定值后,一次小冲击就能诱发巷道冲击破坏。侧向位置锚杆总应力是静载轴应力、动载下围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叠加,锚杆始终受拉,在强冲击下可能发生拉断破坏。通过相似模拟试验,较好地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结合专家系统原理,综合应用知识工程,系统科学,岩石力学,开发了面向煤矿巷道工程的锚杆支护围岩分类专家系统,该系统实用性强,使用方便,围岩分类结果对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采巷道煤帮锚杆支护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将围岩有关力学参数视为随机变量,以煤帮稳定极限状态为基础,应用工程可靠性理论,分析了回采巷道煤帮锚杆支护的可靠性,建立了可靠度计算模型,为优化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参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19,自引:31,他引:119  
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理论分析 ,研究了巷道锚杆支护对锚固范围岩体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的强化作用以及对锚固体峰值强度前后 E,c,φ值等力学参数的改善 ,分析了锚固体强度强化后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和破碎区的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9.
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影响因素的FLAC 分析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8  
 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有限差分程序FLAC3. 3。以山东新汶矿区锚杆支护回采巷道为条件, 运用该软件分析了地应力、层理、节理分布及其强度和刚度、围岩强度等多种因素对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影响, 并与井下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岩层不连续面分布及力学性质对顶板岩层变形和锚杆受力影响最为明显, FLAC3.3 软件在分析几何非线性和大变形问题方面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0.
煤矿回采巷道支护-围岩相互作用全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现场调查及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提出了涵盖煤矿回采巷道围岩的各种变形状态的关于支护-围岩相互作用全过程的波动性平衡理论,弥补了原有理论关于围岩强度破坏之后的缺陷,为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断层带瓦斯突出对巷道围岩的三维动力效应问题,基于峰值超压和速度方程等波动基本理论,结合大平煤矿10.20瓦斯突出事故,应用LS-DYNA与LS-PrePost有限元软件,对冲击波传播特征以及巷道围岩的破坏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 沿巷道轴向,在扇形冲击波前锋与巷道顶板交界部位,岩体冲击质点的动力响应最为明显,速度峰值可达到78.015 cm/s,构成巷道围岩最大破坏区;最大破坏区前方为冲击波作用的盲区,岩体动力响应比较弱,本案例盲区长度约为2.1 m;最大破坏区后方为冲击波作用的衰减区。衰减区内围岩仍有侵蚀现象,本案例侵蚀区极限长达280 m;(2) 在巷道横向剖面上,冲击波对巷道侧壁的侵蚀相对较轻。距离掌子面120 m以内的范围内,顶板节点的速度和位移峰值均比侧壁节点的相应值高2~4倍;而120 m以外,顶板和侧壁的速度与位移值逐渐趋于相同。(3) 当岩体较为软弱时,其冲击质点振幅较大。当岩体弹性模量减小到0.05 GPa时,振幅已增加到64.776 mm,巷道破坏效应也相应增大。而硬岩中的冲击波衰减较慢,容易诱发地(矿)震。  相似文献   

12.
近距离跨采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针对近距离跨采时,工作面与底板岩巷的不同空间位置关系,采用数值力学分析,详细地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围岩应力演化过程及特点、近距离跨采引起底板岩巷围岩位移的特点以及巷道位置对其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柱上支承压力分布是开采影响岩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开采引起集中应力在煤层与直接顶界面上的直接反映。近距离跨采巷道围岩位移受开采引起的整体位移场影响较大,而不单纯决定于煤柱侧支承压力的作用。留设保护煤柱时,底板岩巷应位于集中应力区的外侧或跨采时工作面应推过足够距离,使巷道靠近采空区应力恢复区的下方。最后通过实例给予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煤矿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动力扰动,常导致采矿巷道和采场围岩局部失稳,诱发冲击矿压发生。在一定条件下,动力扰动可简化为平面应力波。针对片帮型冲击矿压,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应力波作用下巷道围岩层裂结构的形成过程,探讨巷道围岩层裂结构的形成与巷道埋深、岩体弹性模量及应力波强度、时程特性的关系,进而讨论“小进尺、弱爆破”可减小扰动应力波诱发冲击矿压的机制,得到一定地质条件下动力扰动诱发冲击矿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综放沿空巷道围岩系统混沌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的沿空巷道顶、帮均为煤体或煤柱,其稳定性问题十分突出。以南屯煤矿综放沿空巷道为原型,进行围岩稳定性的离散元数值模拟,提取表征系统动力学性态的变量及时间序列,通过功率谱分析、分维数提取和最大Lyapunov指数计算,研究围岩系统的混沌动力学特征。综放沿空巷道围岩变形力学过程是一个混沌力学过程,具有对煤柱宽度及支护条件等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当煤柱宽度小于3m时,功率谱具有连续的噪声背景与宽峰特征,关联维数均为分数,最大Lyapunov指数一般大于0,系统处于混沌运动状态;当煤柱宽度为3~4m时,锚杆支护后功率谱的宽峰特征消失,频谱成分也不丰富,关联维数均为分数,最大Lyapunov指数由正变负,系统由混沌运动向定常运动转变,是系统动力学性态变化的拐点:当煤柱宽度大于5m时,系统处于定常运动状态。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和最大Lyapunov指数法,可以评价综放沿空巷道的混沌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井巷围岩的延迟失稳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煤矿井巷围岩层状结构特征和流变特性,建立了围岩延迟失稳的粘弹性板屈曲模型,用粘弹性理论分析了具有层状(裂)结构特点的围岩延迟失稳特性,讨论了扰动载荷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冲击矿压发生的时间延迟问题,并进行了简单的实例计算,其结果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硬化与软化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与工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摄动法得到接近岩体实际的弹性、应变非线性硬化和软化3段光滑连接的本构模型,求得静水压力下圆形巷(隧)道围岩塑性硬化区和软化区的应力分布规律。给出围岩平衡方程、地应力-硐室位移关系和围岩特征方程。分析中可自然导出围岩自承地应力上限概念。根据围岩平衡方程写出围岩弹性区、硬化区和软化区分担地应力的表达式。计算表明,围岩硬化区承载力ph大于弹性区承载力pe,软化区也有相当的承载能力。特别是所求得的切向应力σθ/p0-r/α曲线光滑连接,没有尖峰向上的应力集中,此结果与其他学者在巷(隧)道模拟试验中测得的σθ-r曲线形状一致,从理论上证明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的Kastener解在围岩软化区半径处的σθ-r曲线有尖峰向上的应力集中与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17.
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介绍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成果。在支护理论方面,认为锚杆支护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锚固区围岩的离层、滑动、张开裂隙等扩容变形与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完整性,避免有害变形出现;围岩地质力学测试仪器包括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围岩强度原位测量装置及钻孔窥视仪的技术特征与使用方法;论述锚杆支护动态信息设计方法的特点与设计步骤,及面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支护设计软件组成与功能;分析高强度锚杆支护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锚杆、锚固剂、W型钢带和锚索;最后,介绍井下应用实例,通过监测数据,评价支护效果。实践证明,锚杆支护是目前最适合煤巷的高效、经济的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18.
深井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分析深井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和支护失效的原因,提出此类巷道的内外结构耦合平衡支护原理。对深井煤层巷道的围岩控制,必须有较高强度的支护结构参与巷道开掘后围岩应力的调整过程,减少围岩内部煤体强度损失。在巷道周围应尽快形成稳定内部承载结构,这样才能缩小围岩塑性流动区的范围,维护巷道的稳定。进行工业性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大跨度煤巷支护难的问题,以高家梁矿20108工作面回风巷道为例,通过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岩体特性可知,20108回风巷道属于应力扩容膨胀型复合地质软岩,确定力学破坏机制为IABCIIBDIIIDA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提出采用锚网索带注耦合支护方案。基于FLAC3D数值软件,对锚网索带注耦合支护方案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与无耦合支护对比,屈服区域显著缩小,顶底板和两帮变形都得到有效控制。现场监测煤巷围岩变形表明,多次采动影响下煤巷两帮变形速率大于顶底板,表明两帮变形速率控制着20108回风巷道的使用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锚网索带注耦合支护在采动影响下大跨度煤巷支护中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数值计算表明,采动影响下大跨度煤巷采用耦合支护技术是可行的;现场监测结果也验证耦合支护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神经网络在综放回采巷道锚杆支护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针对传统的BP网络学习算法的缺陷,研究一种动态学习算法。依据人工神经网络的一般原理,利用网络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实现了综放回采巷道的锚杆支护设计。结果表明,网络的设计结果与现场实际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