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咸阳某工程场地为例,首先阐述了场地的地震地质条件,然后在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基础上,对场地土层进行一维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确定了该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基抗震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参数是否准确,关系地基抗震的安全,也直接影响到能否真实反映上部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笔者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基础上,得到场地的基岩加速度,按一维波动理论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给出市区范围内两个设计阶段的分区结果和相应的地震动参数.根据市区建设的需要,将设计反应谱周期延长至5s.  相似文献   

3.
4.
为改进目前抗震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的精度和统计特征在不同周期段有所差异以及由此合成的地震动的低阶谱在频谱特性方面不够真实等问题,基于相对位移反应谱线性模型及其与高阶谱的关系,提出采用唯一函数形式表示的统一光滑加速度反应谱,在此基础上提出兼顾位移谱特性的人工地震动合成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统一光滑谱具有形式简单、各周期段精度均较高等优点,由此生成地震动信号能够更综合准确地满足加速度谱、速度谱和位移谱的频谱特性需求,精度较高.统一光滑反应谱在函数形式、多阶谱、弹塑性谱精度及多维性等方面具备统一性,可以应用于结构抗震分析及地震动合成.  相似文献   

5.
多维地震动输入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地面运动转动(扭转与摇摆)分量对对称空间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有规律性的结果,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可靠,都要考虑地震荷载.破坏性地震之后,通常把造成建筑物损害的直接原因归因于竖向地震动.文中以国内外多次地震的竖向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为数据基础,总结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通过对竖向反应谱特征的分析,给出竖向地震动反应谱,为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估算不同阻尼比海域工程结构的反应谱,研究了海域工程反应谱的阻尼修正系数(DMF)模型。基于S-net台网的5 680条海底水平向地震动记录,分析了矩震级、断层深度和震源类别等震源参数,以及震源距和沉积层厚度对DMF的影响,提出了考虑阻尼比和谱周期的海域地震动水平加速度反应谱DMF模型,并与陆域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矩震级和震源距对DMF影响显著,低阻尼DMF随矩震级和震源距增大而增加,高阻尼DMF随之增大而降低,而DMF受断层深度和沉积层厚度的影响不显著;与陆域研究不同,在低阻尼中长周期时海域地震动的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的DMF略大;谱周期大于0.1 s时和小于0.1 s时,可分别用三次和二次对数多项式模拟阻尼比对DMF的影响,谱周期的影响可分别用四次和三次多项式表示;海域DMF模型与陆域模型差异显著,海域DMF模型更能合理预测不同阻尼比的海域地震动反应谱,提出的海域地震动反应谱DMF模型为海域工程多阻尼抗震设计谱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日本KIK-NET台网85个台站242组强震记录,按照我国2001抗震规范进行场地分类,分别计算每个场地地下基岩与地表阻尼比为5%的加速度反应谱,并按照地下基岩输人地震动PGA的大小分为四个区间,研究每个区间场地条件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Ⅱ类场地在短周期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最大,Ⅲ类场地次之,I类场地最小.结果表明反应谱最大值应随场地类别进行调整,最后给出了不同类别场地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场地系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场地相关双规准化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别统计了美国西部强震记录与我国强震记录的基础上,研究了规准反应谱和双规准反应谱的特性,并将规准反应谱与双规准反应谱以及两国记录的平均双规准反应谱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仅不同场地上的双规准反应谱十分接近,而且不同地震地质环境下的双规准反应谱也基本相同,双规准反应谱比通常的规准反应谱更能反映地震动反应谱的规律性.这不仅有利于认识地震动的特性,还可使基于场地的抗震设计谱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天津经济的大发展,大量高层建筑迅速崛起.与此同时,针对天津地区大范围软土属于抗震性能最差的一类,在软土场地上的高层建筑极易遭受震害这一特点,结合天津市中心地区某工程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着重论述了天津软土场地地震动特性对高层建筑物的影响,并指出了应做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多维相关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反应的反应谱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地震动主轴模型的概念和转动分量与平动分量的关系,提出了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反应谱分析法。该方法可以考虑各分量的相关性和转动分量对结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随结构轴线与地震动主轴方向之间的方位而变化;转动分量对结构角部构件的反应影响较大;当两正交水平方向地震动强度相同时,可不考虑各分量相关性的影响,各分量的反应可按平方和开平方根(SRSS)法进行组合  相似文献   

12.
以一座三跨非规则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选择2组实际地震波作为输入地面运动,通过IDA分析探讨地震波反应谱的离散度对于梁桥结构概率地震需求预计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实际地震波的反应谱离散度与桥梁结构概率地震需求预计的离散度密切相关;针对基于概率理论的PBEE和PBSD,合理的选择实际地震波进行动力分析,可以使地震需求的概率分布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高概率地震需求预计、易损性曲线等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273条震中距在0-30km范围内的美国地震真实记录,研究震级对近场峰值加速度(简称PGA)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震级增大水平向和竖直向PGA都增大,但不同类型场地增大幅度不同,Ⅲ类场地增长速度较快,Ⅰ类场地增幅较慢,比较平缓.从分析中得出Ⅰ类场地近场地震动饱和现象,但Ⅱ、Ⅲ类场地PGA值在近场变化却较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沈阳市区域地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利用概率性方法给出了基岩地震动分析方法和不同超越概率下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沈阳市工程抗震设计和震害分析、抗震加固及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保定市市区工程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将市区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单元分区.进 一步对不同分区的典型土层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保定市市区的设计地 震动参数.在某些方面补充了规范的不足,使保定市的抗震设防水准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地震地面运动随机过程模型的参数及其结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假定基岩地震动为"马尔柯夫"谱.通过地表覆盖土层的滤波,建立了地震地面运动的随机过程模型,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利用随机极值理论和实际地震记录的某些统计结果确定了随机地震动模型的参数(平稳地震动持时T、非平稳地震动持时T_∫及谱强度因子S_0)与地震烈度及场地土类别的定量关系;分析了这些参数对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均方响应及首超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面转动分量的标准反应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圣.费尔南多地震时76个台站记录的228条地面平动加速度记录,按照转动分量与平动分量之间的关系,合成了相应的地面扭转及摇摆分量加速度时程;同时将实际场地分为硬场地和软场地两类,研究了两类场地的地面转动分量标准反应谱,其结果可望在工程抗震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使得地震动功率谱模型在低频区域更好的模拟实际地震动的能量分布,同时兼顾模型的简单性和实用性,在已有地震动功率谱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修正金井清模型和修正胡聿贤-周锡元模型.文中推导了具有这2种功率谱特征的平稳过程作用下单自由度结构的随机响应计算公式;基于单自由度结构随机反应对6种功率谱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修正胡聿贤-周锡元模型构造简单,能合理描述强震地面运动过程的频域能量分布,其对应平稳随机过程作用下结构随机响应也与加速度时程样本对应的结果相符,适于工程应用;修正金井清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金井清模型的缺陷,可以替代金井清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黄土地区部分场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建立了综合考虑土层的波速、深度和土性相互间关系的非均质场地土层模型。并通过由地基下部基岩处输入实际地震记录,运用层状介质体系地震反应分析法,对所建立的黄土地层中存在不同深度软弱夹层的情况进行地震反应模拟分析,从中归纳出软弱夹层处于不同深度及相邻土层刚度变化时,对地面地震反应影响的有关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近场强地震动预测中浅源地震的Asperity模型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了29个浅源地震的滑动分布,用来研究近场强地震动预测中浅源地震的凹凸体模型特征.将凹凸体分成三种类型研究:所有凹凸体,最大凹凸体和其它凹凸体.根据凹凸体的数量将凹凸体模型分为三种模型:所有凹凸体,单凹凸体和多凹凸体.每种模型中,根据断层类型将断层分成三类:所有断层,倾滑断层和走滑断层.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三种凹凸体模型中不同断层类型的凹凸体各参数与矩震级和相应断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同时也建立了不同断层类型的地震破裂初始点位置参数与矩震级之间的关系式.系统地描述了近场强地震动预测中浅源地震的凹凸体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