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某高位层间隔震加固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对某建筑进行加层与加固的减震设计,并对高位层间隔震结构和加层后无隔震传统结构进了对比分析,包括反应谱和局部非线性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位层间隔震结构能明显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减少底部原有结构构件的加固数量,并且能使结构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最后还提出采用高位层间隔震技术时电梯井的处理方法,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手术室、灾害指挥中心等重要房间的抗震安全性能,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新建和既有框架结构的新型局部隔震体系。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建立普通4层框架结构模型以及使用新型局部隔震体系的模型,从隔震房间的地震响应、设计安全性以及对结构整体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分析研究局部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7度与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新型局部隔震体系隔震房间的相对加速度和相对位移显著减小,约为原框架结构的1/10。说明该局部隔震结构体系能够大幅度降低被隔震房间的地震响应,且未影响原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层间隔震是当前抗震防护技术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给出钢筋混凝土弹性矩阵的等效计算方法以及普通叠层橡胶支座(RB)、铅芯橡胶支座(LRB)等效弹簧单元刚度矩阵的计算方法;接着采用ABUQUS软件建立框架数值模型并设置相应的边界条件;最后以一幢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为例,通过数值计算,比较分析了以RB橡胶支座和LRB橡胶支座作为隔震装置的两种层间隔震方案的优劣。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结构相比,两种层间隔震方案都能大大降低上部结构的加速度、位移响应;上部结构运动近似于刚体运动,抗震效果明显。总体上看,LRB隔震方案优于RB隔震方案。本文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层间隔震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想要减少这种损失,需要发展抗震结构的建筑,减地震发生时带来的损失。而层间隔震框架结构就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隔震结构。它和普通的抗震结构比起来减震性能比较好,有着较大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利用ANSYS建立起普通的抗震结构以及层间隔离结构然后进行动力特性以及地震相应的分析,通过比较了解层间隔震框架结构相对于普通隔震体系的优异性。  相似文献   

5.
基础不等高嵌固导致吊脚框架结构底层柱间抗侧刚度不均匀,采用设置隔震支座来调整这类结构抗侧刚度不均匀性是一种新的思路。文章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基于隔震支座调整吊脚框架结构底层柱间抗侧刚度不均匀的有效性,设计了不同坡度的2个吊脚框架结构算例和对应的6个设置隔震支座的吊脚框架结构算例,通过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了8个算例结构的底层柱内剪力和弯矩分配、结构剪力和层间位移等地震响应特征,进一步探讨了隔震支座的合理选型和布置对调整该类结构柱间抗侧刚度不均匀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合理的隔震支座布置可有效调整吊脚结构底层柱的抗侧刚度不均匀,显著减小吊脚框架结构底层短柱的剪力,避免吊脚短柱局部破坏;同时隔震支座的布置可以降低吊脚框架结构整体地震响应,并改善其扭转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MIDAS/Gen建立一组有限元模型,模型1为某15层钢框架结构,即原结构;模型2为在原结构中间层增加橡胶隔震支座,形成层间隔震结构;模型3为在原结构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增加隔震层,形成基础隔震结构,然后对这3组模型分别进行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经模态分析发现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均得到了延长,周期的延长使...  相似文献   

7.
层间隔震结构是在基础隔震结构的工程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形式。讨论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8.1计算一6层钢框架模型隔震层位置改变时的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对计算结果与非隔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反映了隔震效果随隔震层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房屋隔震防震的历史变化,对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框架结构在预防地震方面的优势,从而证实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归纳了其设计重点及抗震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低温建筑技术》2016,(11):79-81
隔震技术变传统结构硬抗为柔性防震是一种有效的防震策略。结合某立面不规则办公大楼结构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实现既定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余芹芹 《云南建筑》2014,(4):124-127
以7度(0.15g)区楚雄“雍和居”住宅小区10#幼儿园为例,对采用隔震技术的多层框架结构进行了隔震设计,并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ETABS验证了隔震结构设计的准确性。通过计算确定了隔震支座的尺寸和整体布置,验证了地震作用降低一度半是可行的,并对结构的刚度、使用功能、经济性等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隔震设计,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功能,但其结构总体投资比非隔震设计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设计在进行内力分析时,对楼梯做了简化处理。没有将楼梯构件作为结构的一部分参与整体计算,导致计算结果与结构实际受力状态有差异。为了探讨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两个多层RC典型框架。利用PKPM、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内力分析、模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楼梯会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动力作用下,考虑楼梯的影响,结构的剪力增加,最大水平位移减小,振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分析首层柱顶隔震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并以某首层架空建筑为例,应用首层柱顶隔震体系对有薄弱层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以时程分析方式明确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最终结果显示,首层薄弱层框架结构的柱顶隔震性能理想,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技术方案,可以显著提升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隔震支座对多高层框架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框架结构在隔震支座不同布置方案下的不同动力反应,寻找更优的隔震支座布置思路达到隔震支座更充分的使用。以5层、10层和15层的框架结构为研究模型,使用YJK软件对多遇地震下对结构在4种不同隔震支座布置进行时程分析。结果显示,在多层建筑中采用隔震技术的效果比高层建筑更为明显;多层建筑中将铅芯橡胶支座布置在基础的外围能更好减少建筑的层间位移,吸收更多的地震能量。  相似文献   

14.
闫琪  包联进  朱晓东 《建筑结构》2020,50(18):109-114
某多层钢框架结构高度约21m,结构抗侧刚度由建筑外围的框架提供。建筑体型向外倾斜,受限于建筑效果的要求,周边框架不能设置支撑。经过方案比选,选择采用基础隔震形式,以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降低上部结构抗侧刚度的需求,实现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隔震层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和弹性滑板支座混合布置的形式,得到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约0.5,且在风荷载作用下隔震层保持弹性工作状态。设计采取增大柱距等措施,保证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致出现拔力。本工程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合理的隔震设计取得了理想的隔震效果,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隔震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隔震层的位置布置也变得比较灵活.本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研究了在基础隔震与层间隔震情况下的不同的隔震效果.使用SAP2000对其进行非线性结构分析,得到了不同隔震层位置对应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相对加速度,比较两种隔震方法的隔震效果,发现结构在不同的隔震层位置时对应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钊 《山西建筑》2009,35(1):104-105
阐述了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上,必须综合考虑一定程度的承载能力和一定范围的延性,结合某工程实例,分析了结构的周期、振型和各层地震力及位移,根据分析可知,该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要求,且有一定的延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隔震支座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技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研究方法包括对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施工质量检测以及实际性能进行阐述和评估。结果表明,隔震支座通过内部高弹性橡胶材料提供水平位移自由度和垂直承载能力,有效减小了结构的震动响应。参数设计计算确保支座性能符合要求,严格的施工质量检测保证了支座的正确安装。实际测试结果显示,支座的位移、承载力和阻尼性能均达到了设计指标。隔震支座是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技术手段,需要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和定期维护,以发挥其隔震、减震作用,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康宁娟  李娟  高荣 《四川建筑》2008,28(1):129-130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一幢六层钢框架模型进行理论分析,旨在分析层间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结果表明层间隔震的隔震效果与隔震层的位置有关,隔震层越低隔震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础滑移隔震房屋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层大开间砖房足尺模型基底滑移隔震与抗震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基础滑移隔震结构较基础固定的抗震结构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的结论,为隔震房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孟盛世 《砖瓦》2024,(2):82-84
建筑抗震性对保障建筑工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混凝土框架结构隔震设计对保障建筑抗震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研究中将利用案例分析法,探究隔震模型、隔震支座平面布局设计、隔震层回复力计算要点。由实际应用成果分析可知,所采用摩擦摆隔震支座完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具备较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