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董开友 《治淮》2000,(12):15
淮安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南郊,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北侧,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近期工程包括:入海水道穿越京杭运河立交地涵、古盐河与清安河穿堤涵洞、淮扬上堤路及渠北闸加固等建筑物组成。其作用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的交叉,维持京杭运河航运现状,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和连接淮扬公路交通。 淮委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利》2007,(2):66-66
1998年10月.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开始试挖; 1999年10月,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2000年4月,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加快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3.
戴健  马树齐 《治淮》2009,(1):15-16
淮安枢纽下游南堤防洪护坡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郊、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东侧、淮扬路西侧。由于该段淮河入海水道南堤南坡土质较差且不稳定,为保护淮河入海水道南堤和总渠河道断面、防止水土流失,水利部淮委批复建设该项工程。工程主要由预制块护坡、码头平台等组成。  相似文献   

4.
李陆明  崔洪涛 《治淮》2003,(8):20-20
一、概况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洪泽湖洪水出路、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该工程西起洪泽湖大堤的二河闸,东至黄海扁担港,全长163.5km,与苏北灌溉总渠形成两河三堤。二河枢纽位于入海水道与分淮入沂河道(二河)交汇处,是淮河入海水道的进口,也是入海水道的第一级枢纽。其主要任务是承泄洪泽湖洪水,并控制入海水道和分淮入沂流量,以满足入海水道和分淮入沂分流比的要求。枢纽包括二河新泄洪闸、二河东堤至桩号4+641.11之间的入海水道河道和左右堤防。新泄洪闸共10孔,单孔净宽10.0m,底板高程6.0m,设计泄洪流量2270m3/s、强迫…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淮河洪水的出路 ,经国务院批准在淮河下游的洪泽湖入海口开挖和兴建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 2级枢纽 ,位于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其作用是实现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的交叉 ,维持京杭大运河水路航运 ,同时满足淮河入海水道泄洪和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 ,以及连接淮扬公路交通。入海水道穿过京杭大运河的立交地涵是枢纽的主体工程 ,是亚洲最大的立交地涵。为了使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整个工程从设计到兴建十分重视其安全监测 ,采用了国际上较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安全监…  相似文献   

6.
二河新泄洪闸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一级枢纽,近期工程为大(1)型工程。本文介绍了淮河入海水道二河新泄洪闸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一、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海口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滨海县东北48km,是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五大枢纽之一,也是淮河人海水道的末级枢纽,具有泄洪、排涝、挡潮、冲淤、连接南北交通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1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海口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末级枢纽工程,东临黄海,海水中Cl-对钢结构的腐蚀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沈继华  马东亮 《治淮》1999,(5):23-23,26,27,28
淮河入海水道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布置,在桩号27 800处与京杭运河交叉,交汇处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形成两河三堤、三河交叉的水利枢纽网。为了保证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的正常航运和入海水道泄洪,该枢纽布置了国内最大的立交地涵(过流能力7000m~3/s,地涵断面8m×8m,共39孔)。本文在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立体交叉布置的基础上,从设计、施工和航运的角度研究了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斜交、正交、宽槽、沉管四种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江苏水利》2006,(3):49-49
淮河入海水道末级控制性建筑物海口枢纽工程,具有挡潮、减淤、泄洪、排涝、连接交通的功能。海口枢纽为Ⅱ等工程,枢纽由新建的海口泄洪闸和黄海公路桥组成。海口泄洪闸为2级建筑物,包括海口北闸和海口南闸,海口北闸11孔,海口南闸5孔,单孔净宽均为10m。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海口  相似文献   

11.
刘玉年  王世龙 《治淮》1994,(6):15-16
淮河入海水道规划是自洪泽湖东二河起,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东经淮安、涟水、阜宁,至滨海县入海,全长165公里。 入海水道工程酝酿已久。早在五十年代治淮初期,政务院作出的《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即确定开辟入海水道。1964年水电部规划局在《淮河流域治理初步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为保障洪泽湖大堤和里运河堤安全,必须扩大入江入海泄量;除继续完成分准入沂相机分泄淮河洪水经新沂河入海外,考虑在灌溉总渠以北,结合当地排涝开辟入海水道。在以后的历次治淮规划中均肯定了实施入海水道的作用。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决定中,把入海水道工程作为洪泽湖及淮河下游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的骨干性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2.
3月26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淮安调研考察期间,专程来到淮河入海水道二河枢纽视察。在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后,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项目推进力度,充分发挥工程的防洪、航运、蓄水等综合效益,促进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的一大亮点。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要在深达55m的深淤土上开辟人工河道,要建造亚洲最大的两座河道立交枢纽,要解决大体积薄壁混凝土防裂等世界性技术难题。为将工程建设成“精品工程”,广大工程建设者联合攻关,创新工艺,创造出一批国内先进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成果,保障了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使淮河入海水道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水利单项工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情况1998年国家批复《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开始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2001年上报了《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同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了复函。其主要内容为:(1)要加强对盐城丹顶鹤自然保  相似文献   

15.
淮河人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洪泽湖洪水出路、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淮安枢纽工程是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主要作用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的交叉,维系京杭运河水路航运,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和连接淮扬公路交通。工程复杂,加上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不利因素确定了工程难度大。工程效果要求高,从而增大了工程设计的技术含量。本文着重介绍了该工程设计中的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淮河入海水道在2003年大洪水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成后于2003年汛期首次启用,历时33 d,共分泄淮河洪水44亿m3。文中回顾了入海水道分洪的背景及过程,客观地分析了入海水道工程的启用对有效降低洪泽湖水位、减轻入江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防洪压力发挥的作用,可为今后入海水道工程的调度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唐伟 《治淮》2012,(1):F0002-F0002
12月9日~13日,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江苏段和安徽段分别在高邮市和天长市举行开工仪式。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江苏段开工仪式上指出,入江水道是淮河主要泄洪通道之一,与入海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等工程联合运用,保护着洪泽湖周边地区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8.
淮河入海水道排洪时,海口枢纽如何运行,争论较多,敞开运行,势必引起河床冲刷、岸坡破坏,节制运行又没有尺度,譬如上游水位控制多高比较合适?工程稳定、消能、防渗、闸门强度、启闭机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敏吾 《治淮》2006,(9):24-26
淮安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郊,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北侧,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立交地涵是淮安枢纽工程的主要建筑物,轴线与入海水道中心线斜交,斜交角77°,采用上槽下洞的结构型式。用于入海水道泄洪的下部涵洞共15孔,单孔断面尺寸6.8×8.0m,3孔一联。下部涵洞每中联宽24.4m,边联宽24.6m。涵身底板厚1.3~1.5m,涵墩厚1.0~1.2m,涵顶板厚1.0m,涵身混凝土总量约10万m3。上部通航渡槽按Ⅱ-(3)级航道的通航标准设计,净宽80.0m。立交地涵顺水流方向总长108.604m,宽122.48m。由于该工程的特殊性及其运行要求,淮安立交…  相似文献   

20.
  盛家宝 《江苏水利》2005,(11):1-1
随着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建成,千里淮河回归大海,古老淮河焕发新的生机,淮河儿女一个跨世纪的治水蓝图实现了!回眸历史与现实,我们应该为淮河入海喝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