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可持续城市住区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广义的可持续理论与城市可居性研究,以及城市住区实践模式的考察,论文提出了可持续城市住区的理论框架,并试图在紧凑与混合住区、聚居与交通模式、住区与公共空间体系、生态与多样的住区建筑形态四个方面深化可持续城市住区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以绍尔豪森公园住区项目为例,从发展策略、工作程序、设计原则等方面分析德国当代城郊大型可持续住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为住区形态构成提供科学化引导与修正、实施协作设计并赋予各专业机构平等地位、从宏观概念到方案设计贯彻"城市、紧凑、绿色"的指导方针,是城郊大型住区规划设计成功兼顾城市性与生态效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卓德雄 《福建建筑》2010,(1):46-47,6
本文通过对城市住宅和住区发展历史的分析,认为宜居是当前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新趋向,并提出城市住区宜居性规划设计的若干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4.
赵陶建 《住宅科技》2012,(12):10-12
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直接反映在居住环境的改善上,边界空间环境是城市住区环境和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代城市和住区建设发展中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住区边界——这一普遍存在的形态上。由此提出城市住区的"边界问题",探索我国住区边界空间的内在价值和发展规律,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封闭住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封闭式住区在中国城市里的大量涌现,阐明了当代封闭住区对城市的不良影响,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住区的封闭对城市居民行为和心理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提出了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住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载体,城市居住 是城市居民生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 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居民个体、家庭和社会 的多层次物质及精神生活。随着居民价值取 向与投资建设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人们渴望 在住区与城市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关 系。街区型住区作为一种紧凑高效的住区模 式,注重建立住区与城市之间的有机联系, 营造开放共享的城市住区环境。本文追溯 了街区型住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将街区 型住区与传统封闭式小区、街区进行比较研 究,明确街区型住区的内涵与特征,从思想 观念、规划体系、管理模式与开发模式四方 面分析我国街区型住区面临的困境,并提出 相应的规划原则与策略,以期为我国街区型 住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袁欣  徐桂  李昊 《中外建筑》2013,(5):32-35
文章从城市更新和住区更新的概念、关系和必然性出发,归纳了城市既有住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对城市既有住区进行更新的原则和低碳策略。本文所探讨的城市既有住区限定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居住小区,希望通过对这些住区的现存矛盾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低碳策略,从而达到既有住区更新的目的,同时为城市其他功能区域的综合改造与整治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彭锐 《中外建筑》2007,(5):26-28
本文以苏州边缘住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发展历程梳理三代边缘住区的发展演变,分析每一代边缘住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使边缘住区建设的完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让城市近郊的住区逐渐形成,由于这些住区不同于以往城市中心区里的小区,因此此文试对这种新趋势下的住区规划设计提出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勤  孟海 《工业建筑》2011,(Z1):1-5
城市生态住区作为居住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建筑、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寻求生态小区的定义,阐明了绿色住区产生的根源、内涵,探索了生态住区生态环境开发的途径,并从住区的外部环境、内部整体环境以及住宅环境的生态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其规划设计提出了几点新的设想,探索一种适用于我国的城市生态小区类型。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收入人群在某些城市住区的空间聚集导致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并引发城市低收入住区发展及其居民生活和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文章对国内、外有关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中国城市低收入住区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主要方向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生态发展:中国传统聚落未来(节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对中国传统聚落生态特征及现实危机的分析,指出传统聚落发展必须是可控的,“生态发展”是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特定条件下的生产、生活和政治、军事等因素塑造了原始聚落和初始城市的结构和形态 ,并由此发展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及缓冲区普遍存在大量社区居 民,如何科学选择居民点发展模式是遗产保护管理中需重点关 注的问题。以云岭片区为例,首先通过对社区历史风貌、人口 结构与产业发展模式等进行田野调查,利用指标体系法从自然 条件、区位条件、人口结构、产业发展模式、景观风貌与传统 文化五方面对云岭片区居民点居住适宜性进行评估。其次,利 用物种分布模型研究居民点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的影响,得到基 于遗产地核心价值保护的居民点分类结果。对以上研究结果进 行叠加分析,最终将片区内各居民点分为搬迁型、疏解型、传 统生活生产控制型和生态旅游控制型4种发展模式。研究成果 将为以标准x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居民点发展模式的探讨提 供技术指导和案例参照。  相似文献   

15.
刘福智  刘加平 《工业建筑》2006,36(11):48-51,66
在分析民居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并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进一步分析,指出聚落文化发展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人聚环境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的设计原则及相关对策,对目前民居聚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提纲 《住宅科技》2005,(12):36-38
可持续发展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文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人居环境的建设从宏观上分为社会、环境、经济要素等三方面的建设,以经营的视角进行整体的宏观分析,以达到对人居环境建设整体质量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7.
旅游开发与传统聚落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源  李晓峰 《新建筑》2003,(2):29-31
旅游开发是传统聚落保护的一条途径。基于传统聚落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了旅游开发对传统聚落各方面的干扰,认为旅游开发带来的后果是利弊并存的。指出传统聚落的旅游开发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紧凑城市与城市交通布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欧洲国家"紧凑城市"理论的分析,结合中国城市的实际,深入探讨了紧凑城市规划下的城市交通布局,得出了城市紧凑规划布局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公交导向的城市交通网络有利于城市的集约化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非正规性:我国旧城更新研究中的盲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华中建筑》2008,26(3):152-156
当前,我国城市的开发和改造一般都是在正规性的规划方案引导下进行。但是,城市中仍然存在着大量如“城中村”那样自发建设的区域,即非正规性城市.由于目前社会对此类环境的理解极其片面,将它看作是脏、乱、差的同义词而常以单一的大拆大建方式进行改造,这彻底摧毁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和社区生命力。事实上.非正规性城市具有丰富的意义,正规性城市与非正规性城市也不是截然对立的两个世界,两者的界限正趋于模糊。规划必须尊重城市固有的自发秩序,在正规性与非正规性之间维持一个健康平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现状 ,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 ,并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作了进一步分析 ,指出聚落文化发展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 ,人聚环境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的设计原则及相关对策 ,对今天日益升温的民居聚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