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沈阳地处辽浑太流域的辽宁中部平原 ,是工业密集、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 ,工农业的大量用水 ,造成相互间争水的现象严重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 1 /2的农业生产为水稻 ,由于用水短缺 ,水稻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面对此种现状 ,我们抓住“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项目”这一契机 ,大胆地进行了水稻地膜覆盖节水技术的试验。1 试验设计1 1 基本情况试验地处辽河、浑河冲洪积平原 ,海拔高程35m ,为两河堆积物组成。土壤类别为水稻土 ,土质为砂壤土 ,耕作层容重 1 40 5 g/cm3,心土层容重 1 45 g/cm3,孔隙度 43 7%,有机质含量 1 0 …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传统淹灌、科学蓄雨灌溉、控制灌溉3种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的生长及水量运输规律,文章采用对比试验对不同灌溉方式下整个生育期内水稻的株高、产量、田面径流及地下淋溶水量进行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地区推广使用水稻科学蓄雨灌溉技术不仅能保证高产,还能促进水稻生产系统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对推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牡丹江地区水资源面临短缺的问题,刁翎水利试验站进行多年试验,掌握了大量的试验数据,试验证明,浅湿灌溉在诸多节水栽培技术中有明显的优势。 牡丹江地区位于松花江流域的半山、冷凉地区,水稻面积较大。工农业的大量用水,造成了工农业之同、城乡之间争水现象严重.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特别是春季泡田插秧阶段就更显缺乏。刁翎灌区的稻田主要靠乌斯浑  相似文献   

4.
1982—1984年麦仁店水稻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深水、浅水、湿润、控制湿润四种水稻灌溉技术处理的单因子对比试验证明:水稻的耗水量和稻作生态、产量都随着灌溉技术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1985年在微山县鲁桥镇近万亩范围内推广了水稻控制湿润灌溉技术,表明这种新的灌溉技术具有节水、节能、耐肥、抗倒、优质、高产的优点,效益显著,深受群众欢迎. 控制湿润灌溉为水稻从返青期以后,田面不建立水层而按土壤含水量控制,改善了土壤通气性能,使之处于氧化环境,土壤中不易产生有害的物质,为防止水田向老朽化水稻土壤的退化提供了可能. 这种灌溉技术下的水稻根深,根系发达,黄白根多,株矮,杆茎坚韧,收获期叶面积指数高,穗长,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具有高产的优势,灌溉水的生产效率高,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国内最新研究表明 ,虽然自古水稻是水生作物 ,但是可以改变其水生态 ,为旱生态环境栽培 ,即采取控制土壤水分灌溉 ,简称“控灌”。同样可以达到优质高产并节约大量水资源。全国各地均已大力试验推广。我省结合国家“九五”科技攻关 ,已进行了四年的适应性实验。不仅获得成功 ,而且取得部分技术新进展。水稻控灌技术指标根据水稻生育阶段分别采取轻控、中控、重控。轻控是灌溉控制为 80 %~ 10 0 %土壤饱和含水量 ;中控为 70 %~ 10 0 %土壤饱和含水量 ;重控为 6 0 %~10 0 %土壤饱和含水量。一般返青、分蘖、孕穗开花期为轻控 ,其中返青期以…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云南省在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落后、灌溉试验资料缺乏条件下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编制技术方法,从理论计算和灌区实际调查两方面综合分析得到灌溉用水定额,并以全省宏观层面的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与已审定的规划设计和研究成果相比较,最终得到反映云南现状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全省共划分出6个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区,水稻还进一步细化至二级分区,反映出不同气候、土壤、水资源条件对水稻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目的及主要任务随着四化建设与工农业生产的深入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在开展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区划;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对己建工程的“三查三定”;改造低产田中的水利规划;水库运行管理计划;工农业和航运用水的供需平衡计算等工作中,均碰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农业用水实测资料。而农业用水的大头又是水稻需水量,所以进行水稻需水量试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试验的目的也就是为上述工作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辽宁省水稻生产用水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水稻需水特性和影响因子,采用典型调查法、灌溉试验法和彭曼法相结合的方法,分区、分降水频率研究制定了辽宁省水稻灌溉用水基本定额,为辽宁省水资源配置、灌溉规划设计、修订辽宁省地方标准《行业用水定额》及落实国家用水效率红线和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提供技术支撑,为推进辽宁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为国内其它地区研究制定水稻用水基本定额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水稻灌溉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俏俏 《东北水利水电》2013,31(5):55-56,72
水稻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在辽宁省内种植较为普遍,根据地形地势、河流水势、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及灌区分布情况,辽宁省共划分为9个水稻灌溉分区。每个分区选择1~2个代表站,根据代表站的试验资料,包括育苗期用水、泡田、水层深度、生育期起止时间、田间渗漏等,分析计算各站的净灌溉定额,从而反映所在分区的水稻净灌溉定额水平,以满足水资源平衡分析及灌区改造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是我省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如何加快发展淮北地区的节水灌溉?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们深入徐州、连云港两市进行了专题研究。 一、淮北地区节水灌溉现状分析 “九五”以来,淮北地区的广大干群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穷办苦干,以修建防渗渠道和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邯郸市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搞好节水灌溉,挖掘农业节水的潜力,努力探索先进的灌溉节水技术和新的灌溉制度,先后在肥乡、曲周等县进行了《冬小麦生长环境监测和节水灌溉预报技术研究与推广》、《棉麦一体化节水灌溉试验》,并积极引进外地先进经验和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综合节水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严重缺短已成为邯郸市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搞好节水灌溉,挖掘农业节水的潜力,努力探索先进的灌溉节水技术和新的灌溉制度,先后在肥乡、曲周等县进行了《冬小麦生长环境监测和节水灌溉预报技术研究与推广》、《棉麦一体化节水灌溉试验》,并积极引进外地先进经验和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综合节水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指稻苗秧苗本田移栽后,田面保持薄水层(10~30mm)返青活苗,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灌水后田面不再保留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发展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齐齐哈尔管理局查哈阳农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试验结果显示,合理的土壤水分控制,能较充分地发挥水稻生长的补偿效应,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规律和适宜水分指标,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和土壤的调蓄能力,要求水稻生长期稻田土壤水分状况的多样化,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确保水稻关键需水期的水分供应,减少灌水次数,抑制田间水分的无效消耗,使有限的水资源获得更高的产量,提高了水分生产效率,而且获得节水高产优质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ORYZA 2000模型的鄂北地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北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水稻需水量,需要实施灌溉以补充水分。为此,根据长渠灌溉试验站水稻灌溉试验成果,基于ORYZA 2000模型构建了鄂北地区水稻生长模型。根据不同受旱阶段及受旱水平设置了多种受旱方案,利用构建的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受旱方案水稻需水量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受旱程度的增加,水稻需水量与产量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模拟成果分析基础上,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分析得到了Jensen模型中不同生育阶段敏感系数,构建了鄂北地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对指导当地水稻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在寒地气候条件下,其产量水平相近外,节水幅度、水的生产效率均明显高于浅湿灌溉和淹水灌溉处理。通过连续4年的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不同频率水文年型中比适宜寒地稻作的节水、低耗、高效的灌溉新技术,对于提水灌溉的稻作区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南皮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皮县地处近滨海平原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为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积极推广微咸水利用技术、雨洪集蓄利用技术、农田节水灌溉等各种农技农艺节水技术,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晋中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85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2%;平均每公顷占有水资源量297m~3,为全国平均值的16%。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此,该地区在坚持“适当开源”的同时(主要是对病险库加固处理),狠抓了“全面节流”的各项技术措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试点、示范、推广节水型农业技术措施,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在灌溉农  相似文献   

19.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在5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逐步由深水灌溉向浅灌、湿润灌、控制灌等方面发展,总结推广了不同形式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安徽省六安地区水利工作者通过6年时间的研究试验、筛选,总结出适合既能节水又能增产的一种适宜水稻“浅湿间歇”灌溉的新技术,它改变了水稻长期淹灌的旧传统。并通过在金寨县灌区白塔畈乡两年的早、晚稻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证明“浅湿间歇”灌溉,方法简便,群众易接受,增产、节水效果明显。1“浅湿间歇”灌溉技术及其要点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浅湿间歇”…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成为制约水稻生产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通过分析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及根系模型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完善水稻节水灌溉基本理论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推动我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