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电子科技》2003,(2):3-3
富士的FinePixA203数码相机采用1/2.7英寸211万像素CCD,有效像素为200万,图像最大分辨率为1600X1200。该款相机采用富士龙3倍光学变焦镜头(等于传统35mm相机的38~114mm),配有最大2.5倍数码变焦功能。快门速度为3到1/2000秒,存储介质采用xD卡,带有1.5英寸的TFT显示屏。作为一款刚推出不久的,对应普通家庭用户的时尚型数码相机,A203刚刚上市的时候价格在2500元左右,相对于其性能而言只能算中规中矩,竞争力不能算太强。不过今天我们发现,目前这款相机有的地方居然只卖1999元,而且还附带4节原装充电电池和一个充电器!这对于它的性能而言,…  相似文献   

2.
《电子科技》2003,(19):16-16
最近,富士A210数码相机悄然登场,这款机器的上市可以用悄然无声来形容,在网上没有看见什么大张旗鼓的宣传。也许是因为他是一款面向低端市场的产品,朴实平和才应该是它的本性。这款富士A210数码相机采用320万像素、3倍光学变焦镜头,焦距相当于35mm相机的36-108mm。使用xD卡存储。动态拍摄能力达到每秒10帧,使用16MB存储卡可连续拍60秒到4分钟左右。支持视频输出端口,能够在电视上显示图像画面。使用5号电池供电。这款数码相机采用了非常简单友好的操作界面,功能按钮很大,使用起来手感不错,但机身的厚度有些让人咋舌的感觉。总体来说还是非…  相似文献   

3.
YY 《数字通信》2006,(18):75-77
入门级相机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入门级相机到底能卖到什么价格?是不是真的所谓“便宜无好货”?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款如假包换的入门级产品——富士FinePix A500,我们如果将局限于高端主流产品上的目光拓展开来,也许更容易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哦![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RMB 1200家庭初级用户一直是众厂商竭尽全力拉拢的对象,而满足这部分用户简单、易用要求的 DC 也越来越多。富士 FinePix A850采用了富士高端的技术,并集富士珑3倍光学变焦镜头、810万像素 CCD 传感器和最高分辨率下 ISO800的高感光度于一身,这款产品是富士为那些对价格比较关注,但又对图像质量决不妥协的用户量身定做的。它所拥有的直观的图标用户界面(GUI)和简洁的按扭设计使用户能简单的通过菜单来操作,并且自由地在拍摄模式和场景状态中切换。此外做工精细的优雅外观让A850更加物超所值。虽然目前并没有准确报价,但 MI 估计 A850依然是一款面向初级用户的干元级别相机。  相似文献   

5.
富士胶片公司于2009年7月推出价格89美元的数码相机A170,产品上市后多次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该公司相机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A170,公司对外正式公布的2009年度销售目标为830万台,但我们认为实际销量肯定会超过900万台,甚至有望达到1000万台。”  相似文献   

6.
《电子科技》2003,(14):31-31
进入4月数码相机的身价猛跌,记者从一些数码相机经销商处了解到,今年以来数码相机市场整体价格水平至少下降了30%左右。不久前索尼将其旗舰级产品F717的价位狂降1700元,跌破6000元大关,并引发了市场联动,柯达、富士等均纷纷回应。富士更是将其A202的价位降至千元以下。一时间,数妈相机市场可谓是降声一片。据了解,根据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协定书》中相关的关税减让承诺,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对进口相机每年1400万美元的配额限制。此次洋品牌的集体降价行动,是否与此有关,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索尼、柯达和富士的相关人士,得到的回答是否…  相似文献   

7.
日前,记者从数码影像领域的领导者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得到消息,前一时间在日本刚刚发表即引起全球关注的富士FinePixF410数码相机将于4月登陆中国并在全国同时上市销售。此次在中国地区销售的富士FinePixF410相机继续延续时尚加实用的产品风格,结合最新的富士第四代超级SuperCCD技术和更多的增值功能,较好地平衡了主流数码相机对基本功能与科技时尚的双向需求。即将登陆中国市场的富士FinePixF410相机不仅拥有依然动感时尚的外形和国际主流士公司最新开发的第四代SuperCCD传感器,使富士FinePixF410可轻松实现实际拍摄像素达…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旺季的临近,三防相机已经成为2009旅游用消费相机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厂商开始推出这类相机,而富士(FUJIFILM)就在PMA2009上展示过一款小巧轻便的富士FinePixZ33WP,其时尚加可爱的设计理念给众多色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它在实际拍摄功能上和防水效果上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电子科技》2003,(24):11
前不久,富士推出了一款数码后背,搭配富士的中幅相机使用,这款数码后背的像素数达到了一个让目前所有数码相机黯然失色的2068万。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分析HJ-1A/B星CCD相机在轨辐射探测性能及其辐射定标的有效性,提出了基于多种光学特性地面目标的在轨检测方法。首先,介绍了HJ-1A/B星CCD相机在轨辐射性能检测方法,并基于2013年HJ-1A/B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数据,获取了HJ-1A/B星过境时刻的卫星入瞳处等效辐亮度。然后以该等效辐亮度为基准,对HJ-1A/B星CCD相机历次在轨辐射定标结果进行检验,分析HJ-1A/B星CCD相机的在轨运行期间辐射探测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J-1A/B星在轨运行过程中,辐射性能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轨运行5年多时间里,HJ-1A/B星的CCD相机各波段的辐射性能平均衰变量最低为3.7%,最大为39.6%;为保证遥感数据的定量化精度,定期的在轨绝对辐射定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电子科技》2003,(19):18-18
近期最值得关注的消息是一款数码相机上市,这就是富士F700。一拖再拖迟迟没有上市的富士F700,终于姗姗来迟摆上了中关村各大电脑城的柜台上了。这款富士F700采用了富士第四代超级CCDSR的分辨率高达314万像素。同时通过富士超级CCD的独特算法,F700还可以输出高达603万像素的清晰图像。1.8英寸13.4万像素TFTLCD。采用SuperEBC富士龙3倍光学变焦镜头,焦距相当于35mm相机的35-105mm。最大光圈F2.8-F4.9。使用xD卡,专用可充电锂电池NP-40(710mAh)。金属拉丝的外壳,很是漂亮,长条形的机身设计也有利于把握住这款相机。多种手动曝光操…  相似文献   

12.
《数码》2009,(10):41-41
索尼在国内同步发布了Alpha系列数码单反相机新品DLSR—A500和DLSR-A550。这是继5月18日A230/A330/A380发布后,索尼今年第二次更新旗下数码单反产品。与尼康D5000、佳能500D的情况类似.A500和A550也是由原来的中低端产品相结合的产物.只不过索尼将市场继续细分,并且延续机海战术一下推出了两款产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家用中央空调的特点,介绍了一种以富士通MB89P133A单片机为核心,集显示和控制功能于一体的中央空调室内显示控制面板的设计方法。给出了系统结构、部分电路原理图及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数码》2004,(9):138-138
要说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单反数码相机,那就非富士胶片于年初发表的FinePix 53 Pro莫属了。这款相机在年初就发表了。而且由于采用了富士新推出的SuperCCD 4 SR技术,加上1200万像素的规格,以及备受喜爱的富士胶片色彩,成为众多商业用户和高端玩家首选装备。  相似文献   

15.
《新潮电子》2006,(11):37-37
FinePix S6500fd是富士最新推出的600万像素大变焦中端消费级相机,采用了和S9500几乎完全一样的富士龙28mm-30mm毫米配备手动变焦环的10.7倍镜头,同时具有最高ISO3200。  相似文献   

16.
《新潮电子》2006,(3):55-55
作为广受好评的富士FinePix F460像素升级版,FinePix F470具有600万像素,F470在外形上保持着富士F系列相机稳重、简练的线条风格,它的机身线条并没有像其他数码相机那样强调流线型线条。  相似文献   

17.
《数码》2008,(8):164-165
2008年6月22日上午,P&E展会的第二天,富士高层专访在一个安静的会场内进行。富士相机事业担当科长青山国雄首次接受国内媒体的专访。和记者们对坐的他,显得年轻而友好。  相似文献   

18.
近距离视线     
《家庭电子》2007,(12):56-57
18倍光学变焦的趋势正在走近,富士也迈出了脚步。对于S8000fd,富士并没有吝惜对其在功能上的支持,从而使很多人一改以往对18光学倍变焦相机的不屑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数码影音     
《家庭电子》2008,(3):36-37
佳能FS11;索尼DSC—H10;富士FinePix Z20fd;索尼NW—A820系列;理光R50;JVC GZ—HD6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富士通FLEXR600A SDH设备PTM盘和TSM盘的功能,对由PTM盘引发的CSESP严重告警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