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了产业集群显性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6.0软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出影响产业集群显性竞争力因素中的主成分,并以新疆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新疆2003-2007年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与新疆黑色能源相关的9个行业的显性竞争力进行测评,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新疆黑色能源产业集群中,石油相关产业显性竞争力较煤炭相关产业强,但由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新疆黑色能源产业集群整体显性竞争力不高。为了更好地实现新疆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进而向经济优势的转换,提出了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发爽 《煤炭技术》2018,(2):336-338
如何提升煤炭企业和产业竞争力,推动煤炭富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当前煤炭行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以煤炭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同质性和异质性2个角度对煤炭产业集群化和集团化战略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以战略管理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为依据,建立煤炭产业集团化-集群化时空耦合系统模型,得出两者之间的进化演进关系,表明在一定时空结构下,煤炭产业集团化和集群化可以相互转化,为煤炭产业发展选择适宜的战略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系统是一个信息不完备、不确切的系统.通过对煤炭产业竞争力因素的分析,构建了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煤炭产业竞争力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河北、河南、内蒙、陕西等四个地区煤炭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为科学地评价某地区煤炭产业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型集团化和产业集群化作为当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主流组织模式,是提升煤炭富集区域及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产业层面从异质性和同质性两个角度,从空间格局、资源配置机制、组织结构、内部联结纽带、组织属性、目的一致性、社会环境效益七个方面对大型集团化和产业集群化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二者可在一定时空结构下相互转化,并得出两者之间的进化演进关系,为煤炭产业发展的组织模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体能源,煤炭产业是煤炭资源丰富省区的主导产业,但煤炭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以全国煤炭资源储量前四位的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四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2个层面构建了由4因素11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1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了四省区煤炭产业的竞争力指数和竞争力排名,即山西最具现实竞争力,其次是内蒙古、新疆和陕西。同时新疆是最具潜在竞争力的省份,基于此,提出了煤炭产业集群化发展及四省区协同共建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借助产业集群理论,分析煤炭产业集群的性质特点.运用典型案例的方法,按照产业集群特点及成因标准,将煤炭产业集群总结为三种发展模式,并提出两点建议,以期为煤炭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煤炭产业不断进行调整和多方面的重组与变革,中国煤炭产业无论在国家层次、产业层次还是企业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力分析范式是分析产业竞争力的理想选择,本文试图从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煤炭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4个方面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揭示中国煤炭产业的竞争力现状,从而对提升煤炭产业的竞争力给出可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煤炭产业不断进行调整和多方面的重组与变革,中国煤炭产业无论在国家层次、产业层次还是企业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力分析范式是分析产业竞争力的理想选择,本文试图从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煤炭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4个方面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揭示中国煤炭产业的竞争力现状,从而对提升煤炭产业的竞争力给出可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认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不仅表现在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而且还表现在这种协调作用下的系统的耦合效率.基于2001~2012年山西煤炭产业和山西省的相关数据,从煤炭产业集群与煤炭富集区的特质性出发,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EA模型等定量化研究方法,对山西煤炭产业集群与山西省的经济耦合协调度以及耦合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煤炭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的整体水平偏低,而且二者的耦合效率未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二者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与高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经济安全的角度诠释了煤炭产业安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煤炭产业安全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处于基本安全状态,产业竞争力是影响煤炭产业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汽车产业是柳州市的支柱产业,在广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本文运用GEM模型,构建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表,对该集群各要素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设施、外部市场方面得分较低。因此,需从软硬件设施质量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入手,加快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柳州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湘西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佧琦 《资源与产业》2010,12(Z1):42-4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已经跃上了历史的舞台,并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学术界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和讨论十分热烈,特别是西方许多国家对于产业集群的成功实践,大大地丰富了产业集群这一重要课题的内容。但是在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尚不丰富,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工具,以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有效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湘西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研究,构建了湘西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各指标进行赋分,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于琳琳  周敏 《中国矿业》2006,15(12):28-30,37
煤炭有“工业粮食”之美称,煤炭产业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型产业。多年来,专家和学者们一直不断对煤炭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但是对其内涵和特征的研究却并不多。本文在对煤炭产业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煤炭产业竞争力给予了定义,然后分析了煤炭产业内部竞争和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特征,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煤炭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已经跃上了历史的舞台,并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学术界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和讨论十分热烈,特别是西方许多国家对于产业集群的成功实践,大大地丰富了产业集群这一重要课题的内容。但是在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尚不丰富,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工具,以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有效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湘西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研究,构建了湘西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各指标进行赋分,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徐晖  訾东升 《山西焦煤科技》2012,36(1):33-34,40
阐述了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在转型跨越发展方面的整体思路,拟在汾阳市三泉焦化工业园区发展"煤-焦-化"链式产业集群,分析了公司煤炭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方式,对发展的主要路线、主要工艺和主要设备进行描述,并通过分析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得出园区的整体效益。结果表明,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通过对自身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同时提升了煤炭的利用价值,为企业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但从能源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而言,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出现了困境。为了更好地发展六盘水地区的煤炭行业,结合竞争战略理论和六盘水市的煤炭行业发展状况,运用PES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对六盘水市煤炭行业进行分析,得出整合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吸引人才,最终达到产业转型的生态化煤炭发展战略模型。分析结果可为提高六盘水煤炭行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煤化工是煤炭清洁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有序、规范发展煤化工产业是我国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潜力较大,部分领域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但也存在一定争议,区域布局不科学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是对产业布局的区域竞争力分析不够深入。本文搜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资源禀赋、市场竞争力、基础设施、经济效益、环境容量、政策扶持等6个方面12项指标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省域煤化工产业区域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竞争力高低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五类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煤化工产业布局建议,优先考虑内蒙古、陕西、新疆等资源储量丰富、环境容量高、当地政策支撑力度大且水资源不形成瓶颈制约的省(区)作为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