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
论述了研究区主要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了区内童子岩组第三段中亚段沉积环境,如17、18煤层为三角洲破坏相的障壁岛与泻湖相组合。研究成果对区内煤岩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湖山煤矿区童子岩组一段沉积环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斗、上姚井田位于福建省永春天湖山煤矿区北缘,面积10km^2。井田内地层以下二叠系童子岩组(P1、t^1)为主。上二叠系翠屏山组(P2cp)与童子岩组呈断层接触,覆盖于童子岩组地层之上。上姚井田童子岩组与下二叠系文笔山组(P1w)和栖霞组灰岩呈断层接触;曲斗井田与下二叠系文笔山组(P1w)呈断层接触。童子岩组三段,保存不全,仅见其下部近百米。二段浅海相泥岩为主,不含煤,厚度50m左右。仅对曲斗、上姚井田童子岩组一段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聚煤古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榆木桥煤盆地含煤段形成时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含煤段与含煤性及煤田构造形态与聚煤古构造的关系,对煤矿开采及煤田外围普查、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培丰~适中矿区童子岩组地层研究,探讨了矿区童子岩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提出了障壁岛—泻湖沉积环境、浅海沉积环境、潮坪—潮道沉积环境、滨岸湖泊沉积环境为该矿区童子岩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煤矿区童子岩组陆源碎屑成分的分析,发现本区童子岩组岩性与它的沉积基底和物源供应区关系十分密切,并指明了物源区的供给方向来自于矿区的东部地区,同时证明矿区东部大片岩浆岩覆盖着一片童子岩组煤系,为我们今后找煤提供了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7.
豫西陕渑煤田东部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岩相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岩相古地理景观与区域基本一致,因与剥蚀区邻近,地形坡度较大,岩相变化短距内较为明显,故小区域反映出大格局。中石炭世,海水从北、北东方向侵入,物源区为区南西的伏牛古陆,以泻湖相沉积为主。晚石炭世。海水从南东侵入,物源区为区北西的中条古陆,由于海水进退频繁,碳酸岩台地、泻湖、障壁岛、潮坪、泥炭坪等相发生有序变迁。整个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早期,本区继承了晚石炭世的古地理格局。进入海退型三角洲建设阶段。早二叠世早期初属三角洲前缘,以滨海陆相沉积为主。其后基本为三角洲平原,主要接受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层煤顶板砂岩、第三系砾岩沉积特征及古地理分析研究,找出砾岩出水特点,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六盘水地处扬子板块黔南坳陷六盘水断坳。晚二叠世六盘水煤田处于黔南坳陷的师宗-贵阳断裂、紫云-水城断裂和盘县-水城断裂所形成的三角带内,同为这些断裂的下降盘。师宗-贵阳断裂、紫云-水城断裂形成了砂坝障壁,形成了很好的泥炭沼泽环境。三角带内受郎岱-玉舍凹地与盘县-中寨凹地及其之间的凸地起伏的影响,沉积厚度在横向及纵向上都有变化。该区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三角洲发育,聚煤条件好,沉积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古构造、沉积环境是影响煤田含煤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省龙岩坑柄井田古生物、鲕粒、结核、层理、岩矿特征分析,得出坑柄井田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滨岸湖泊相和湖滨三角洲平原产物。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地质填图、槽探、硐探及钻孔资料,对昌福山井田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构造变动、岩浆岩侵入引起煤层厚度及结构的变化规律,即不同的构造部位、压性结构面及不同种类的岩浆岩的展布方位和煤层厚变化的关系。这一研究可以预测煤厚度变化、形态变化及其结构变化的规律,能有效地指导矿井生产。 相似文献
14.
在特厚煤层中掘进的巷道,巷道周围围岩均是煤岩。为了进一步研究特厚煤层中巷道周围煤体的变形和破坏特征,确定合理有效的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保证煤矿的安全顺利生产,选取南阳坡5#煤层中的1条巷道为研究对象,巷道断面形式为圆弧拱形,宽4.3 m,弧顶高度3.4 m,为大断面巷道。在确定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的基础上,对巷道进行支护设计,并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锚-网-索支护方案。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巷道周围煤岩的变形,支护效果好,两帮和顶板的位移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巷道变形短期内即趋于平稳。且支护成本大大降低,支护采用锚杆锚索,减少了支护所用时间。该支护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积极推广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龙永煤田四集矿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找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龙岩四集矿区逆冲推覆分析,发现推覆构造有2种类型,即层间逆冲推覆构造和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它们对含煤地层的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一,层间逆冲推覆构造,应寻找倾向上的富煤带;其二,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应找下伏系统的富煤带。进行此项研究为龙永东部煤田进一步寻找富煤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隘头北矿区含煤地层特征,阐述了该区的控煤构造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该区的构造控煤作用,对该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