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合理选择焊接材料、采取预热、中间消除应力处理和最终焊后热处理等工艺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2.25Cr-1Mo钢的焊接冷裂纹、再热裂纹以及团火脆化.采用“预先堆焊00Cr25Ni13过渡层+最终堆焊00Cr20Ni10Nb表面层”工艺,可以解决2.25Cr-1Mo钢表面堆焊层的焊接裂纹和剥离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ZG12Cr9Mo1Co1NiVNbNB铁素体耐热钢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本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先进手段研究了高温时效对该钢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700℃时效100h后,该钢的基体组织主要由马氏体板条,大量位错和析出相组成;析出相主要是Fe(Cr, Mo)23C6、VC、Fe2Mo型Laves相;大尺寸的Fe(Cr, Mo)23C6型碳化物主要分布于马氏体板条界和原奥氏体晶界,细小的VC型碳氮化物主要分布于基体, 且析出相的数量增加;在高温时效过程中,Fe(Cr, Mo)23C6的尺寸增大。VC颗粒尺寸变化不大,热稳定性比Fe(Cr, Mo)23C6好。  相似文献   

3.
文中对10Cr9Mo1VNb钢手工氩弧焊焊接接头进行了高温时效前后的力学性能和持久强度试验。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对10Cr9Mo1vNb钢手工氩弧焊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冲击断口的断裂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外推了焊接接头在625℃下10万h的持久强度为46.07MPa。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高温时效前后的显微组织皆为马氏体组织,其力学性能取决于微观组织的变化,高温时效过程中从马氏体基体中析出大量弥散的以M23C6为主的碳化物对持久强度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对00Cr20Ni18Mo6Mn0.2V0.8Si0.1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溶时效热处理对00Cr20Ni18Mo6Mn0.2V0.8Si0.1耐海水腐蚀不锈试验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固溶温度为1100℃、固溶时间为2 h、时效时间为4 h的热处理条件下,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延伸率、硬度最大值分别为642 MPa、27.1%、93.3HRB,与铸态相比,强度提高了12.6%,延伸率提高了54.8%.  相似文献   

5.
由于ZG1Cr10Mo WVNb N耐热钢在长期高温环境下工作,其长期高温时效性能将变得非常重要。采用600℃下保温17 000 h的长期时效热处理工艺,并对时效前后碳化物显微组织性能变化及析出物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0℃长期时效后,马氏体板条变宽、板条间的界面变得模糊;时效前后,ZG1Cr10Mo WVNb N钢的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塑性指标和冲击功下降较大;时效后,在马氏体板条内析出的Nb C碳化物颗粒尺寸仍保持细小,是主要的高温强化相,使钢保持良好的高温性能,可减少合金高温性能的衰退,析出相M23C6碳化物,明显长大,导致马氏体组织出现劣化,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反向极化法检测汽轮机转子回火脆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通过合金冶炼以及热处理得到了模拟不同脆化程度的转子钢试样,然后采用反向极化法对各材料试样进行电化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极化曲线上的一个特征电流峰与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通过对特征电流参数以及其它可以通过非破坏方法取得的有关材料参数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该材料韧脆转变温度的预测方程式,对试验材料以及新材料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进行验证,预测值和实测值之差均在在±15℃之内。进而确立了一种该材料脆化程度高精度的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00Cr18Mn18Mo2N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作为试验材料,以铜作为其抗菌元素,研究了改性材料的时效处理工艺、显微组织、抗菌性能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含铜的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在700~900℃进行1~24 h时效处理,氮化铬的析出量随着时效温度升高和时效时间延长而增加.该钢经800℃时效处理1 h后可改善细菌黏附状况,但抗菌性能较弱,同时析出的氮化铬会明显损害耐蚀性,时效时间越长,耐蚀性受损越严重.开发铜合金化高氮无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时,应从抗菌性和耐蚀性两方面综合考虑以优化时效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合金化高锰钢鄂板材料的组织、力学性能,分析了其耐磨性,结果表明含硼合金化高锰钢鄂板.寿命较原来的普通高锰钢提高了2.3倍;合金元素B,Cr,RE改善了高锰钢的组织和性能,是颚式破碎机鄂板寿命提高的主要原因;合金化高锰钢的韧脆转变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9.
以0Cr21Mn17Mo2Nb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为实验材料,经1 140℃和10h固溶处理后,在750、850、950℃下进行不同保温时间时效处理,然后经1 020℃分别保温2、4h后水淬。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保温时效时间内,850℃下析出最为明显。同一时效温度下,随保温时间延长,胞状析出物由晶界向晶内生长,形状呈层片状、条状、短棒状及颗粒状;850℃时效8、16h后经1 020℃保温4h,析出物球化现象比较明显。随着保温时间延长,硬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拉伸实验、冲击实验及断口观察试验,研究了碳含量、水韧处理温度对Mn13Mo1钢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13Mo1钢经1080~1100℃水韧处理后,强度和塑性有最佳配合,并且随碳含量的增加,强度、塑性都明显提高。碳含量对冲击韧性影响小,但冲击韧性随水韧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总之,为获得较理想的机械性能,Mn13Mo1钢应选较高的含碳量,同时水韧处理温度应选在1080~1100℃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尿素包合法从亚麻中纯化亚麻油以提高α-亚麻酸含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尿素包合法纯化α-亚麻酸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最佳的包合反应条件为混合脂肪酸、尿素、无水乙醇的质量比是1∶3∶7,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为30 h,此时α-亚麻酸的质量分数为93.27%.本方法简便易行,可以为新药开发与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BF_3催化C_8~C_(13)混合烯烃的聚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α-烯烃合成油(PAO)是重要的合成润滑油之一。使用三氟化硼作催化剂对α-烯烃(C8~C13)的聚合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引发剂、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等工艺条件对聚α-烯烃合成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聚α-烯烃合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为30℃,压力为0.4 MPa,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为正丁醇,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10 L反应釜进行了放大实验,研究了聚α-烯烃合成油的物化性能。结果表明,产品收率为81.42%,100℃的粘度为4.87 mm2/s,40℃的粘度为21.15 mm2/s,粘度指数为126,凝点为-62℃。合成油具有粘度低,凝点低,粘度指数高的优异特点。为进一步工业化开发聚α-烯烃合成油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以碳酸锂、氢氧化镍和硝酸为原料,采用半固相法合成了镍酸锂,并研究了合成条件和合成工艺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用DSC-TG对试样的热行为进行分析,并分别用SEM和XRD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烘干温度控制在250℃;以5℃/min从25℃升温至620℃;并且在620℃下煅烧9 h,此时获得的样品中有约60%的晶须存在,晶须的直径小于0.3μm,晶须的长度约为4~6μm.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冷压陶瓷技术制备了(Ba1-xSrx)TiO3(x=0.15,0.20,0.25,0.30,0.35)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的提高对陶瓷结构及介电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30℃烧结温度的提高使该系列陶瓷能在x=0.35后从四方相进入立方相.介电峰移动率为-3.2℃/%Sr.x=0.35样品的介电峰发生在室温附近,室温介电常数在8 000左右,室温介电损耗降至0.04以下,适合于高介电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三元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2-8/Nd2O3-ZrO2-Al2O3的制备条件,最优条件为:陈化温度为-15℃,浸渍液浓度为1.5mol/L,焙烧温度为500℃.经过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透射电镜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O2-4与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是桥式双配位,而且拥有高催化性能;催化剂表面还呈现晶态结构,确定为表面催化;该催化剂其平均粒径小于17nm,处于纳米尺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I-V测量研究了AlGaN/GaN异质结构上的肖特基接触与温度的关系.在室温下肖特基势垒高度为0.75 eV,理想因子为2.06.温度升高,肖特基势垒高度增加,理想因子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异质结和二维电子气的影响.在正向电流为1 mA时,室温下的正向电压为1.65 V,从室温到300℃范围内正向电压的温度系数为-1.6 mV/℃.  相似文献   

17.
The combined effect of phosphorus grain boundary segregation and hardness on the ductile- to-brittle transition was examined for a P-doped 2.25Cr1Mo steel by using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in conjunction with hardness measurements, Charpy impact test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prolonging time at 540 oC after water quenching from 980 oC, the segregation of phosphorus increases and the hardness decreases. The DBTT (FAT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hosphorus segregation and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hardness. The effect of phosphorus segregation is dominant until 100 h aging and after that the hardness effect becomes dominant. This effect makes the DBTT (FATT) decrease with further prolonging ageing time although the segregation of phosphorus still increases strongly.  相似文献   

18.
用煤基混合烯烃分离出的C12-C16烯烃馏分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下用AlCl3催化聚合,研究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压力及催化剂质量对聚α烯烃合成油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聚合反应条件,并对产物进行物性分析。结果表明,冷阱油中C12-C16烯烃的蒸出温度在214~274 ℃。在聚合温度为137 ℃、聚合时间为40 min、聚合压力为4.0 MPa和催化剂质量为10 g的条件下,聚合反应收率为84.57%,所得聚α烯烃合成油在40 ℃时的运动黏度为32.53 mm2/s,闪点为221 ℃,凝点为-53 ℃,溴值为9.6 g(Br)/(100 g)。  相似文献   

19.
在镁橄榄石细粉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电熔镁砂,以树酯为结合剂,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烧成,制备镁橄榄石耐火材料。对烧成制品的物相组成、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进行检测,研究不同电熔镁砂含量和烧成温度所制镁橄榄石的物相组成和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镁砂含量的增加,镁橄榄石耐火材料的显气孔率逐渐增大;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镁橄榄石耐火材料的显气孔率逐步降低,有利于加速其合成。  相似文献   

20.
颗粒膨润土的制备技术及对染料脱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粉为胶粘剂、煤粉为致孔剂,对粉末状膨润土进行颗粒化研究.实验中考察了温度、时间、胶粘剂和致孔剂的用量等影响因素,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多孔膨润土颗粒的最佳制备条件.然后用阳离子聚合物EPI-DMA对其进行孔隙内的有机负载,从而得到阳离子聚合物/膨润土颗粒.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化的最佳条件为:质量比为40∶10∶1的膨润土粉末、煤粉和淀粉制备的颗粒于600℃下煅烧6h.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阳离子聚合物EPI-DMA对多孔膨润土颗粒进行有机负载的优化条件为:改性剂浓度50g·L-1,水浴40℃条件下反应4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阳离子聚合物/膨润土颗粒对活性翠蓝K-GL的脱色效果可达96.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