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系的组成,主要取决于污水水质。在水质相同的条件下,污泥负荷、泥令、溶解氧、水温等也不同程度的影响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并直接影响处理效果。本文就温度对城市污水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系的影响,作以阐述。一、温度对原生动物数量与种群的影响原生动物对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水质、负荷、温度的变化,它的数量和种类亦发生变化,所以常把它作为运转正常与否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2.
选取太湖流域望虞河沿线的鹅真荡和漕湖两个湖荡湿地分析湖荡湿地对水体中总磷、总溶解磷、颗粒磷以及正磷酸盐的截留净化作用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湖荡湿地对输水河道中磷有不同程度的截留净化作用,对颗粒态磷和正磷酸盐的截留净化作用最为显著。②湖荡的面积、空间结构、河水在湖荡输入、输出点的位置以及水生植物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湿地对磷的截留净化作用;③水温、pH、DO浓度和Chl-a浓度与水体中的磷浓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水温、pH、DO浓度与Chl-a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藻类是影响湖荡净化磷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采用载体生物膜反应器-活性污泥工艺处理某化工新材料高浓度生产废水,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在进水CODCr为2 930~10 700 mg/L的情况下,出水基本稳定在1 000 mg/L以下,抗COD冲击负荷强。运行中发现进水水量负荷、水温对出水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对中试规模的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处理城市污水进行研究,并对好氧池内活性污泥的特性和膜污染后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浓度(MLSS)对CODCr、氨氮等各指标的处理效果均有影响。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膜生物反应器污泥负荷小、表观产泥率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小试试验研究活性污泥除磷的影响因素。碳源是影响活性污泥吸磷的一个重要因素。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碳源,在进行反复吸磷时,吸磷浓度平均为16.73mg/L;不添加碳源的活性污泥在进行反复吸磷试验时,吸磷浓度逐渐降低;活性污泥的存放时间能够提高活性污泥的初期吸磷浓度,当活性污泥进行反复吸磷试验时,存放时间越长,吸磷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6.
动态法研究芦苇湿地土壤对苯酚的净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态土柱法研究芦苇湿地土壤对苯酚的净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同原状生长芦苇土柱、原状不生长芦苇土柱相比,模拟土柱对高、中、低三个浓度的苯酚均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对低浓度苯酚的净化效果最好;芦苇可以通过改变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性质以及溶液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影响湿地土壤对苯酚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太湖流域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MBR系统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了污水水温变化对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污水水温变化为5.7~31.4℃,月均变化为9.6~29.7℃,水温12℃的概率为13.3%;污水水温对COD和TP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低温时去除效果略好;水温降至13℃以下时,低温对活性污泥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水温对总氮去除率的影响无明显规律,主要是通过影响进水碳氮比和氧传质速率来反映的。  相似文献   

8.
混合液污泥浓度与污泥回流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反应池中的混合液污泥浓度(MISS)是活性污泥系统重要的设计与运行参数.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中,应根据运行条件的变化,如进水水质水量的波动、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变等,实施一定的污泥回流控制策略,以保证生物反应池中合理的活性污泥数量,促进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Fe3+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小试研究了微量Fe3+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将浓度为3 mg/L,5 mg/L,10 mg/L,20 mg/L,30 mg/L,50 mg/L和80 mg/L的Fe3+分别投加到活性污泥系统中,反应4 h后测定系统出水COD、活性污泥的SVI、脱氢酶活性及其EPS组分.结果表明,Fe3+浓度小于50 mg/L时对活性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 mg/L时促进作用最强;Fe3+浓度在80 mg/L以下均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浓度在30 mg/L以下时絮凝作用最强.两种作用的共同结果影响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对活性污泥EPS组分的测定表明,Fe3+的絮凝作用对SVI的影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和控制,从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池容积负荷,发展到活性污泥负荷(即食料 F 与微生物 M 之比),是活性污泥法从经验走向理论的一个转折点。它的主要优点是它把系统中的基质去除与微生物的活动从机理上联系了  相似文献   

11.
扩散值对基质分布和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从前面的试验(第一阶段至第5阶段)清楚表明,活性污泥的结构和沉降性能是反应池组态和废水成分的函数。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活性污泥对反应池组态(几何形状)改变的反应,是十分重要的。本试验是在反应池被分成2,3,4和6格,及进水中BOD/N为28∶1条件下进行的,被研究的各系统的扩散值,已在本文前面作了介绍。试验首先在四格和六格的系统中进行。  相似文献   

12.
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在活性污泥法处理中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较系统地研究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焦化废水是含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的典型废水,废水中有机物去除负荷与曝气池出水中有机物之可生物降解部分符合一级反应关系;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或增大污泥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但仅通过改变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难以使出水达标,原因在于废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难降解有机物。  相似文献   

13.
针对A2/O-MBR污水处理系统的长期运行状况进行研究,对该系统近一年的COD、NH3-N和TN去除效率分不同水温阶段进行分析。COD和NH3-N在不同水温下均保持较高去除效率(中值分别高于92.2%和98.3%);9~12℃的低温条件下,出水TN难以稳定达到≤15mg/L的要求。硝化速率试验结果显示,A2/O-MBR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在低温下具有比普通A2/O工艺更高的硝化速率;MBR系统在低温时保障高效硝化的临界氨氮负荷为0.020kgNH3-N/(kgMLSS·d);提高污泥浓度至6g/L以上以降低TN负荷,有助于提高低温条件下系统的脱氮率。  相似文献   

14.
工业废水处理中污泥耗氧速率测定和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耗氧速率Oxygen utilization rating(简称OUR)是指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它是评价污泥代谢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污水厂的日常运行中,污泥OUR值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可指示出处理系统负荷的变化情况,并可以此来控制和调整工艺运行。本文通过试验,分析了OUR对活性污泥生长的影响。在受毒物冲击而污泥中毒时,OUR的急剧下降是最灵敏的早期警报。同时,对OUR的测定还可判断不同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及废水毒性的极限浓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处理制革废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首先,对SBR工艺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试验设备与方法;然后,对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和活性污泥增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讨论了运行方式、水温、pH值、有机负荷率、污泥龄等因素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可供同行业采用SBR工艺处理废水时参考的各项主要工程设计与运行控制参数.进行了SBR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动力学分析;从而,定量地描述了有机物降解及活性污泥增长规律.本研究还采用一种动态测定耗氧速率(简称OUR)的方法,用该法探讨了SBR反应阶段的OUR  相似文献   

16.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与其物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鹏  杨庆  杨泽凡  韩昆  潘剑光 《水利学报》2019,50(6):679-686
影响自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与水力学条件直接相关也易于进行调控的是物理因素。但现有对物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关于水体流速对溶解氧含量及分布情况的系统性实验研究较为缺乏。本文通过搭建模拟河道,营造不同的水动力条件,探究流速、水深及水温对于河道内溶解氧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光合作用的复氧时,溶解氧在水体中的分层现象与流速和水深密切相关;对于地表Ⅲ类水,流速达到0.05 m/s时,溶解氧浓度相比于静止水体增加超过50%,饱和度达到90%左右;流速在0.05 m/s以下时,流速对于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流速超过0.05 m/s后,水温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溶解氧浓度随水温升高而降低,但溶解氧饱和度受水温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胞外聚合物EPS对活性污泥的表面特性、生物絮凝、沉降及脱水性能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对污泥负荷Ns,DO,温度,Ca2+,pH及废水水质等因素对EPS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Ns,pH及废水水质对EPS的含量、成分有显著的影响;DO,温度对EPS的影响较小;同时随着进水Ca2+浓度的增加,污泥的EPS,脱氢酶及OUR增加。  相似文献   

18.
虞伟权  杨建东 《给水排水》2007,33(11):60-63
通过对某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改造后产生的污泥膨胀现象分析,表明进入生化系统废水中易生化处理物质含量升高和污泥负荷、温度是产生污泥膨胀最主要因素.水温高于39℃时,水温对SVI影响最大,高温导致SVI一般在100mL/g以内,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现象;水温低于39℃时,污泥膨胀程度跟负荷有一定对应关系,抑制中度以上膨胀的关键是控制污泥负荷不超过0.25kgCODCr/(kgMLSS·d).系统处于"微污泥膨胀状态"时,有利于废水的生化处理,而不会对生化出水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生态措施对河道水质净化的效果,本文通过生态河道、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池三种修复措施对山东乐陵漳卫新河水质净化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池去除TP效果最佳,而人工湿地则对COD和TN的去除效果最佳;生态池和人工湿地对水力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去除率与水力负荷的相关性不大;综合修复系统、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池的出口,COD和TP浓度与污染负荷呈正相关,TN的浓度则与污染负荷无明显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河道的生态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官厅水库为研究区域,对影响叶绿素时空分布的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发现水体温度和光照与叶绿素浓度有显著相关关系,在垂直方向上,叶绿素浓度峰值的变化与水温跃层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叶绿素浓度峰值出现在1~3 m处,并受光照、水温、水深等因素影响,白昼期间叶绿素浓度峰值的位置要高于黑夜期间叶绿素浓度峰值位置。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采用决策树网络及多元非线性回归算法对水华暴发进行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