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莉  张培志 《陶瓷》2012,(11):22-25
主要研究了釉料的组分、细度、烧成制度等工艺参数以及釉料的高温性能对釉面针孔缺陷形成机理的影响,并借助高温热台显微镜观察釉熔体中气泡的产生、发展及消除全过程;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气泡在釉层内部的分布情况;从而分析出针孔、波纹缺陷产生的根源及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莉  张培志 《陶瓷》2012,(6):22-25
主要研究了釉料的组分、细度、烧成制度等工艺参数以及釉料的高温性能对釉面针孔缺陷形成机理的影响,并借助高温热台显微镜观察釉熔体中气泡的产生、发展及消除全过程;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气泡在釉层内部的分布情况;从而分析出针孔、波纹缺陷产生的根源及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釉泡形成过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釉泡是指釉层或坯釉中间层的气泡,它的存在从光泽度和针孔这两个方面影响着釉面质量,本文试图应用釉与玻璃的相似性,结合玻璃形成的动力学理论,分析釉中气泡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日用瓷釉中气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振宏  赵达峰 《中国陶瓷》2000,36(5):15-17,36
本文通过国内外日用瓷显微结构的观察,釉中气泡和石英的统计,定量给出了各国瓷釉中气泡的分布概率。研究了釉中气泡的大小、分布、釉层厚度对釉面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釉面质量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温氧化双层花釉的反应过程,本文通过体视显微镜和SEM/EDS对釉样表面及断面进行形貌观测和微区成分分析.结果 表明,当温度升至950℃时釉料开始熔融,底釉和面釉的扩散主要以化学浓度梯度和重力作用为推动力通过接触面进行,底釉中可以检测到P元素,而面釉中尚未检测到Fe元素.1 000℃时扩散作用加剧,着色氧化物Fe2O3开始熔融致使底釉由红色转变为黄色,釉中气泡的搅动促进组分扩散迁移,Fe和P元素在底釉与面釉中均有分布.1 100℃时大尺寸气泡冲散面釉破裂排出,底釉被带至釉表面回填气泡排出后的凹坑,形成面釉白色与底釉褐色相间的花釉图纹.双层花釉的反应通过组分扩散和气泡搅动进行,且釉面效果主要在升温阶段形成.  相似文献   

6.
等静压成型日用瓷釉面针孔的显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等静压成型素坯、釉层显微结构的观察与测试,探讨了釉中气泡与釉面针孔的关系。提出了降低釉面针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沈毅  姜伯云 《中国陶瓷》2001,37(1):23-25
利用均匀设计法和塞格尔釉式理论,研制出一种釉面光泽度高且无针孔的高档卫生陶瓷釉料。  相似文献   

8.
罗日军 《陶瓷》2003,(3):45-46,49
针对我厂产品釉面针孔多、光泽度差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利用废瓷片气体含量少,不含有机物等特点,成功研制出以废瓷片、长石为主,1350~1430℃还原气氛烧成的无针孔、高光泽度的日用陶瓷釉配方,解决了我厂产品釉面针孔多、光泽度差的问题,探讨了主要原料在釉料中的作用及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9.
利用德化陶瓷工业常用原料,采用正交与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釉料配方中黑泥、瓷石、长石、锆英粉的量以及釉层厚度、保温时间、烧成温度、干燥方法等因素对釉面流纹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釉料配方及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釉料组成是影响流纹釉效果的内在因素.当面釉中黑泥加入量为8%时,可使釉面在干燥时开裂;瓷石加入量为61%时,会...  相似文献   

10.
避免釉面针孔的新方法:低压冷却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久远  陈万金 《陶瓷》2000,(2):41-42
在陶瓷产品的烧制过程中 ,釉面针孔这种缺陷通常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缺陷不仅破坏了产品表面的光滑度 ,而且削弱了产品表面的亮度和白度 ,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等级。在陶瓷生产工艺中 ,这种缺陷一直被认为是在烧成过程中釉层气泡破裂的结果。而且 ,人们一直以此为主要原因进行解决 ,但效果一直都不理想。直到最近 ,意大利专家P .Maier采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有釉面针孔的试片 ,发现釉面针孔是由于较大气泡紧密地靠在釉表层而形成的。在陶瓷制品烧成的冷却阶段 ,当釉层处于液态或可塑性状态时 ,在冷却过程中釉层气泡的体积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