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庆长垣西部低渗透油田压裂工艺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于永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1):68-69
针对大庆长垣西部低产低渗透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压裂选井选层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等矛盾,从压裂工艺技术上进行研究,在裂缝有效支撑、加砂程序、破胶剂追加程序、等量替挤、强制闭合、延长压裂有效期等六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现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常规的压裂工艺存在支撑剂回流,支撑剂铺置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了防止支撑剂回流,改善支撑剂铺置效果,提高压裂改造效果,开发出可降解纤维BF—II及与之配套的纤维降解剂BF—D,形成了可降解纤维材料体系。川西气田通过在水平井采用可降解纤维材料体系实施纤维伴注加砂压裂,有效提高压后返排速度,降低了支撑剂回流量,改善了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压裂工艺技术的应用要点,随后对国内压裂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新型压裂工艺发展的探讨。为了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增加石油的开采量,压裂工艺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通过对新工艺的研究,提升压裂工艺技术的应用效果,有助于增加石油开采量。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器(DTS)越来越多地用于水平井压裂动态监测,拟解决在水平井分段压裂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人工裂缝起裂位置不明、压裂液去向未知、裂缝扩展形态不清、压裂效果难以评价等技术难题,而温度预测模型是基于DTS监测进行压裂诊断的基础,但目前定量预测水平井压裂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仍是一项巨大挑战。在考虑多种微量热效应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套水平井分段压裂温度分布预测模型,并完成模型耦合求解,采用建立的温度模型,分别模拟了一口水平井常规压裂和分段多簇压裂时的温度分布,分析了水平井分段压裂过程中温度分布特征,明确了压裂液排量、地层滤失系数、裂缝宽度及裂缝高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该研究成果为实现基于DTS监测诊断压裂动态、识别裂缝起裂、分析压裂液去向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压裂水平井改造效果评价和压裂设计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低渗油藏注水井压裂增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的高速开发中,注水井为地层能量的补充、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鄯善油田低渗油藏,从注水井地层现状评估、影响注水井注水量的原因、以及注水井增注的针对性措施这三个方面,论证注水井的压裂增注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松南地区油气储层的产能,针对该地区油气井储层有效渗透率低,储层分布范围小、连通性较差、自然产能低、污染比较严重、地层温度中等的特点.在对储层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油气井测试资料、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含油气性分析及构造特征进行评井选层,并优选羟丙基胍胶有机硼胶联压裂液体系,以及相关的支撑剂和添加剂等,进行压裂试验和生产,达到了增加油气井产量,增大油气储量的目的.同时,进行油气层压裂可行性评价,组织压裂井的实施和对压裂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了较好的评价压裂改造储层的平面均质性,提高低渗透强平面非均质性储层的压裂效果,提出了一种评价压裂改造储层平面均质性的方法,并对强平面非均质性储层的压裂工艺进行了探讨。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苏里格气田、大牛地气田的平面非均质性;采用理论分析、裂缝监测的方法评价了非均质储层的压裂改造
难点;基于压裂裂缝的等效井径评价方法和产能方程,建立了压裂改造储层的平面均质性评价方法;针对裂缝的非对称性,提出了单翼裂缝压裂工艺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强平面非均质性储层普遍存在,常规压裂改造工艺易形成两条不对称的压裂裂缝,压裂储层的等效供给半径均质性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对比同一区域不同储层间的均质性,单翼裂缝压裂工艺是对强平面非均质性储层改造技术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斜坡式压裂泵注程序应用前景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以Nolte(1986年)基于用液效率概念提出的“斜坡式”泵注程序的方法,将其与常规的“台阶式”泵注程序进行对比,并进行经济上的分析评价。为此,本文探讨了该方法的技术关键及其现场可操作性,并提出了试验实施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最近出现的超轻支撑(ULW)剂所具有的弹性将改变现行压裂作业的方式和方法。对ULW的独有特性和应用的继续研究促使人们转向支撑剂的铺砂体积,而不是铺砂质量。这不仅影响到支撑剂性能的测试,也为增产措施的设计开启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一旦多种ULW材料的研究成熟,且效益客观,措施设计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水平井压裂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平井是薄、低渗透以及小储量边际油气藏开发的有效方式。对于渗透率极低、渗流阻力大、连通性差的油气藏,往往压开多条裂缝来增加油气渗流能力。水平井段跨度大,压裂时如何实现各段间的有效封隔,是保证水平井改造有效性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广泛调研了国内外水平井现有压裂工艺,对限流法、封隔器分段、封隔器+滑套分段、水力喷射分段、不动管柱滑套式水力喷射分段压裂工艺的特点、适应性及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列举了相关应用实例。针对不同的水平井完井情况,推荐了相适应的分段压裂改造工艺,对以后水平井压裂改造工艺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常规水力压裂技术在低压、低渗和能量衰竭地层应用中,常会出现压裂液滞留及返排率低等问题,提出了水力喷射注氮压裂方法,并论述了该方法的特点及施工流程。在分析水力喷射注氮压裂井筒流动压降基础上,结合水力喷射参数及喷嘴组合优选原则和具体实例给出了工艺参数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喷嘴组合而言,地面油管压力随着油管排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会随着井口氮气干度的增加而降低;对于不同喷嘴组合,都有其所适用的油管排量和井口氮气干度范围,可用于指导施工时参数设计;水力喷射注氮压裂存在一个最优油管泵注排量,该排量可以满足设计中所有的井口氮气干度要求,文中算例的最优油管施工排量为2.5~3.0 m3/min;最后分析了水力喷射注氮压裂相对于常规液氮压裂所具有的优势。分析和计算的结果可以为水力喷射注氮压裂现场应用以及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