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湾海峡新生代沉积盆地由厦澎、乌丘屿、新竹和台湾等坳陷组成。通过对海峡西部的地震地层特征和东部的新生代地层的分析和对比,结合沉积盆地的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大地构造特征,认为该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中生代末地壳拉伸(孕育期)、晚白垩世-古新世张裂(幼年期)、始新世早期沉降(少年期)、始新世后期-渐新世再次张裂(青年期)、中新世早-中期冷却沉降(壮年期)、晚中新世-上新世早期挤压-收缩(老年期)、上新世后期-第四纪收缩-隆起(消亡期)其中,孕育期-青年期为陆缘裂谷阶段,壮年期为构造调整阶段,老年期-消亡期为全面收缩及台湾坳陷封闭隆起阶段。台湾坳陷是陆缘裂谷从产生到衰亡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2.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东海陆架盆地为发育于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据区域地质,盆地充填序列和盆地结构研究。该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白垩纪弧前盆地和晚白垩世末-新生代弧后裂陷盆地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白垩纪以来,东海陆架盆地的演化受控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随着俯冲角度逐渐变陡,裂陷期由西向东逐渐变新,早白垩世岩浆弧位于浙闽东部,陆架盆地为弧前盆地,至晚白垩世末-早古新世,陆架盆地转变为弧后盆地,并先在西部坳陷带发育中新世裂陷,后在东部坳陷带发育始新世裂陷。 相似文献
3.
4.
5.
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六盘山地区地处秦岭-祁连构造转折区和中国东西构造分界带,其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甚为重要。然而,由于六盘山广大地区为白垩系和第三系所覆盖,一直以来对其覆盖区外的周缘地区研究较多,而对覆盖区内的基底性质和结构等知之甚少。近年来,石油勘探中进行的重力、电法、地震和遥感地质研究揭示了大量本区地质构造特征和演化的信息。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地区的沉积组成、基底构造特征、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烃源岩分布和成熟度等特征,并提出了该区油气勘探的前景和有利的勘探区段。 相似文献
6.
7.
8.
指出潮水盆地与酒西盆地的中新生代构造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中生代盆地为走滑拉分盆地,发育张扭伸展断层系(边界走滑断裂,盆内伸展正断层),一级构造单元为断陷、断隆;新生代盆地是陆内前陆盆地,发育扭压逆冲断裂系,盆地一侧发育逆冲推覆体,一级构造单元为逆掩冲断褶皱区、坳陷、斜坡。认为可以利用酒西盆地的资料和勘探成果认识潮水盆地,借助酒西盆地的勘探经验指导潮水盆地的下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海峡新生代沉积盆地由厦澎、乌丘屿、新竹和台湾等坳陷组成。通过对海峡西部的地震地层特征和东部的新生代地层的分析和对比,结合沉积盆地的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大地构造特征,认为该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中生代末地壳拉伸(孕育期)、晚白垩世—古新世张裂(幼年期)、始新世早期沉降(少年期)、始新世后期—渐新世再次张裂(青年期)、中新世早—中期冷却沉降(壮年期)、晚中新世—上新世早期挤压—收缩(老年期)、上新世后期—第四纪收缩—隆起(消亡期)。其中,孕育期—青年期为陆缘裂谷阶段,壮年期为构造调整阶段,老年期—消亡期为全面收缩及台湾坳陷封闭隆起阶段。台湾坳陷是陆缘裂谷从产生到衰亡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0.
11.
Tian Zaiyi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1990,13(1):19-34
Numerous intraplate, fault-bounded basins have been developed on the Chinese landmass as a result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acific, Asian and Indian Plates since Mesozoic-Cenozoic times. In Eastern China, continental-rift basins were formed in a geodynamic regime during which the continental crust was stretched and thinned, and moved slowly towards the Pacific Ocean. These rift basins may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in N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due to differences in basement configuration and evolution.
In Central China, cratonic subsidence depressions exist, with thin-skinned décollement tectonics, fold belts and minor fore-deeps. These include the Ordos, Sichuan and Chuxiong Basins, which can be differentiated according to their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crustal compression resulted in horizontal shortening and vertical thickening; thus, fore-deep and intermontane basins were developed,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basement thrust-faulting. 相似文献
In Central China, cratonic subsidence depressions exist, with thin-skinned décollement tectonics, fold belts and minor fore-deeps. These include the Ordos, Sichuan and Chuxiong Basins, which can be differentiated according to their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crustal compression resulted in horizontal shortening and vertical thickening; thus, fore-deep and intermontane basins were developed,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basement thrust-faulting.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的对比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任战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1):33-37
中国沉积盆地多为叠合型盆地,古地温场的改造或改变普遍存在。根据古地温场的改造或改变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深埋改造型、热事件改造型和应力改造型。由于区域地质背景与盆地演化历程的不同,中国北方各盆地的古地温场存在较大差异。古生代华北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稳定克拉通之上,克拉通面积大,沉积构造稳定,地温梯度低;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上,经历了裂陷作用,构造活动性强,地温梯度高。中生代晚期阿尔金断裂以东沉积盆地地温梯度普遍高于阿尔金断裂以西沉积盆地,构造活动性强,强烈的构造运动引发了岩浆活动及地壳深部热活动,表明存在一期强烈的具有区域规模的构造热事件;阿尔金断裂以西为挤压坳陷型盆地,地温梯度普遍较低。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处于拉张背景,沉积盆地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高;而西部处于地壳挤压增厚构造背景,沉积盆地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基本构造类型有三种: 1.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拉张型盆地。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长江三峡以东分布有一系列板内断陷—拗陷盆地,其成因机制与上地幔的隆起有关。如渤海湾、苏北、江汉等盆地为多旋回的断陷—拗陷盆地。珠江口是南海扩张盆地的北部陆壳边缘断陷—拗陷盆地。2.中国中部含油气盆地——过渡型盆地。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板内多旋回拗陷盆地。3.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挤压型盆地。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为碰撞挤压带之间的大型卵形复合盆地。乌苏、库车、酒泉和民乐等盆地为山前拗陷盆地。吐鲁番为天山山间盆地。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板块经历了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板块离散及板内裂陷,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板块俯冲敛合及板内褶皱变形.在大陆边缘及板内发育三类原型盆地,这些原型盆地的发育及后期叠加改造,提供了体积巨大的含油建造和多种油气赋存条件.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部沉积盆地是在引张背景下形成的。盆地中边隆起、边沉降、边断裂、边沉积,构造作用与沉积作用同步发生。盆地结构一般呈地堑一地垒式或半地堑一半地垒式,边缘受正断层(生长断层)控制。因此,这类盆地无明显的挤压褶皱变形,局部构造的成因主要受重力构造作用的侧向运动和垂向运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国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和沉积古地理出发,综合分析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特点提出了二叠纪湖盆发育于新疆北部,晚三叠世湖盆主要发育于鄂尔多斯地区,侏罗纪中国中、西部大面积沉降,发育众多的大型湖盆,水域面积大,烃源岩发育。中、西部湖盆较东部发育是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地区。早白垩世晚期以后,中国西部上升而东部开始沉陷,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了东北松辽大湖盆。早第三纪中国西部急剧抬升,东部、海上进一步沉陷,发育了渤海湾、苏北、江汉和海上陆棚诸多湖盆,是新生代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西北地区主要盆地各个含油气层系沉积时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原型、沉积相的组合与相序等特征,建立了八类沉积模式,试图寻找含油气有利相带的成因与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域地质构造与含油气沉积盆地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我国海域地质构造的空间展布,划分为滨太平洋陆缘构造区、印度洋东北部陆缘构造区和菲律宾海构造区。论述了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晚白垩世至早渐新世、中渐新世到中新世、上新世到第四纪不同时期构造演化历史。根据沉积盆地发育特征,划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三个含油气构造区,并对三个含油气构造区进一步分为若干构造单元。笔者强调沉积盆地是油气形成的基本构造单元。从而预测我国海域将成为世界油气远景地区之一。从石油地质观点看,认为含油气远景以南海含油区最为有利,东海含油区次之,黄海-渤海列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2资源丰富,CO2成因类型较复杂,根据CO2通常的成因判识与划分参数及标准(δ13CCO2和3He/4He),可明确划分为壳源型(有机和无机)、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等3型4类,但依据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诸多学者提出的CO2/3He比值来判识划分CO2成因类型,则存在较大的偏差和复杂性。通过对CO2成因判识划分方法的对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通用性及简洁性的原则,采用通常的成因判识划分方法,对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CO2成因进行了综合判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O2成因的判识划分,仍应以通常的判识与划分方法,应用δ13CCO2和3He/4He参数指标及划分标准,对其进行综合判识划分为宜。 相似文献
20.
张金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2):222-228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盆地发展阶段性的划分,多是以一些重要的"构造幕"为界面。这些"构造幕"往往可以在较大区域内进行对比,它们控制和区分了我国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1]。在地理和地质意义上,桌子山、贺兰山到龙门山一线以东地区被称为"中国东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