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建立检测流感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微量病毒中和法(microneutralization tests,MNT),并进行验证。方法建立改进的微孔板病毒中和法,并对该方法的关键影响因素(不同代次MDCK细胞和细胞培养板边缘效应)以及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性进行验证;采用改进的微孔板病毒中和法和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分别检测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的血清样本85人份,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采用改进的微孔板病毒中和法,用不同代次MDCK细胞(25、30、35代)以及在细胞培养板不同位置(边缘孔、非边缘孔)检测相同的血清样本的中和抗体滴度结果相同;该方法准确性和精密性良好;改进的微孔板病毒中和法和HI法测定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效价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81,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建立的微量病毒中和法可满足流感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检测的要求,可用于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免疫持久性,为完善再次暴露后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方法将医院犬伤门诊暴露后前来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者分为A、B两组:A组为Ⅱ级咬伤者,全程仅接种国产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B组为Ⅲ级咬伤者,接种国产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加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电话调查并记录观察对象接种每剂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7 d内的不良反应以及随访期间严重不良反应情况;接种前、接种后6周、6月、1年、2年、3年分别采集血清,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分析中和抗体≥0.5 IU/ml的有效保护水平以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疫苗接种后7 d内和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6周、6月、1年、2年、3年有效保护中和抗体(≥0.5 IU/ml)阳性率分别为97.5%、100%、73.9%、21.1%、20%;中和抗体GMT分别为4.584 6、2.226 9、1.146 6、0.506 3、0.408 5,中和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加强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国产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接种后2年抗体水平降至与接种后3年相近的低水平,建议2年后再次暴露者全程接种5剂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3.
在制备出抗狂犬病病毒(RV)核蛋白(NP)荧光标记抗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检测RV中和抗体的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方法。经与小鼠中和试验(MNT)比较,其重复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该方法在大多数需要检测RV中和抗体的情况下可取代MNT。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第六批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开展赋值研究。方法 组织10个有资质的实验室,分别采用小鼠中和试验(mouse neutralization test,MNT)和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ce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用第二批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国际标准品(RAI)对新标准品进行协作标定。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新标准品,检测其pH值,方差分析检验标准品的均匀性;将新标准品分别在不同的温度(4、25和37℃)放置不同时间(1、2、3和4周),每个时间点取3支先于-20℃保存,待所有样本收集完成后采用RFFIT法检测抗体效价,方差分析检验标准品的稳定性。结果 协作标定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MNT法的赋值为35.4 IU/mL,95%可信限为32.6~38.2 IU/mL;RFFIT法的赋值为38.7 IU/mL,95%可信限为36.8~40.6 IU/mL;将两种方法的赋值取几何均值(37.0 IU/mL)即为第六批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的赋值,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结论 完成了第六批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批号:25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狂犬病病毒减毒株CTN-181的免疫原性。方法用不同病毒滴度的CTN-181株病毒对小鼠分别进行口腔或肌肉免疫,14 d后,分别用狂犬病病毒CVS株进行脑内或肌内攻毒,14 d后,计算小鼠的免疫保护力;同时于免疫后14、21和30 d,采用RFFIT法检测小鼠血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结果两种途径免疫的小鼠均产生了较强的保护作用和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口腔免疫后脑内和肌内攻毒的50%保护剂量分别为1.4×105和1.4×104PFU/ml;肌肉免疫后脑内和肌内攻毒的50%保护剂量分别为1.4×106和1.4×105PFU/ml。小鼠口腔免疫CTN-181病毒量≥1.4×105PFU/ml 14 d后,即可产生有效的保护,至30 d时,1.4×106和1.4×107PFU/ml剂量组中和抗体水平达20 IU/ml以上;肌内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较低。结论 CTN-181减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较低病毒量免疫小鼠即可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每年全世界约有上百万人暴露于该病。狂犬病严重暴露者应在接种狂犬病疫苗进行主动免疫的同时,接种马抗狂犬病病毒免疫球蛋白(ERIG)或人抗狂犬病病毒免疫球蛋白(HRIG)进行被动免疫。然而,应用ERIG或HRIG存在引起过敏反应或传播血液性疾病的危险,应用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本文就鼠源性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和人源化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及大规模研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用于不同株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的检测。方法用市售的不同狂犬病疫苗株抗原免疫NIH小鼠,制备免疫血清,用不同的疫苗株抗原包被酶标板,分别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并通过不同株抗原抗体的交叉中和实验,分析抗原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将不同毒株抗原按不同比例混合包被酶标板,分别测定阳性血清样本,并与快速免疫荧光抑制试验(RFFIT)检测结果比较,确定包被抗原模式,建立狂犬病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绘制标准曲线,确定最佳定量范围及灵敏度,确定Cut-off值;并对其特异性、精密性、准确性及稳定性进行验证;用建立的方法与其他市售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分别检测血清样品,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狂犬病病毒抗原AG∶CTN-1=4∶1为最适包被抗原模式,试剂经优化后,检测抗体效价范围在535.00~33.44 mIU/m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最低检出限为8.36 mIU/ml,Cut-off值为0.735 mIU。该方法检测人血清白蛋白、破伤风阳性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白喉阳性质控血清均未发生反应;试验内变异系数在6.68%~7.84%之间;回收率在97.25%~104.50%之间;试剂置37℃3 d,与4℃保存试剂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法检测血清样品与市售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比较,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与RFFIT测定结果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为Y=-0.475+3.246 X,相关系数为0.801。结论已建立了狂犬病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大规模狂犬病病毒抗体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F-基因型)免疫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及特异性IgG浓度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二者作为相互验证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194份人免疫血清,包括疫苗组98份[腮腺炎减毒活疫苗(F-基因型),免疫前后各49份]和安慰剂组96份(不含腮腺炎病毒,其他成分与疫苗组相同,免疫前后各48份),采用ELISA法和中和试验分别检测血清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G浓度和中和抗体效价,并对两个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中和抗体效价为纵坐标,IgG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通过逻辑回归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以中和抗体效价为标准采用ROC曲线对各组特异性IgG浓度进行分析,评价以特异性IgG浓度判定中和抗体阳转的可靠性。结果 安慰剂组免疫前血清特异性IgG浓度(t=-0.977,P> 0.05)及中和抗体效价与免疫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405,P> 0.05),疫苗组免疫后血清特异性IgG浓度(t=-9.959,P <0.001)及中和抗体效价(Z=-5.696,P <0.001)均明显高于免疫前。安慰剂组免疫前后及疫苗组免疫前IgG阳转率均明显高于相应中和抗体阳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原型株、Beta株、Gamma株和Delta株SARS-CoV-2灭活疫苗在大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将原型株、Beta株、Gamma株和Delta株SARS-CoV-2灭活疫苗经大腿肌内免疫5只雌性Wistar大鼠2次,间隔14 d,免疫剂量均为3μg病毒蛋白/(0.5 mL·只),初次免疫后14、28和42 d,经静脉采集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水平;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计算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的抗原比,以评价2株病毒间的抗原性差异。结果 初次免疫后14 d,全部免疫血清中均可检测到针对4株病毒的IgG抗体,28 d的IgG抗体水平较14 d提高10倍以上,42 d时效价略有下降。首次免疫后14 d,免疫原型株或Delta株疫苗的大鼠血清中,针对4株病毒的中和抗体全部阳转;免疫Beta株和Gamma株疫苗的大鼠血清中,针对Beta株和Gamma株病毒的中和抗体全部阳转,针对原型株或Delta株病毒的中和抗体部分阳转。初次免疫后28 d,4种病毒免疫血清中和抗体均阳转,中和抗体效价较14 d大幅升高;初次免疫42 d时中和抗体效价较28...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Luminex技术的多组分百日咳疫苗血清抗体效价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百日咳类毒素(pertussis toxin,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aemagglutinin,FHA)、百日咳杆菌黏附素(pertactin,PRN)、百日咳菌鞭毛蛋白2,3型(fimbrial-2 and fimbrial-3,FIM 2,3)分别与4种不同型号的微球耦联,耦联的抗原在同一孔中与血清孵育,通过生物素标记抗体和链霉素标记藻红蛋白双重识别,用Luminex荧光检测得到荧光中位数值(MFI),进行效价分析,并通过百日咳标准血清建立五组分百日咳疫苗血清抗体检测的标准曲线。采用ELISA法检测同一组血清样品中的抗体效价,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ELISA法相比,Luminex法的线性范围更宽。两种方法检测五组分百日咳疫苗血清抗体效价的分布范围接近,Luminex法检测50份五组分百日咳疫苗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的平均值分别为PT 65.365 IU/ml、FIM 15.052 IU/ml、FHA 545.236 IU/ml、PRN 7.876 IU/ml,ELISA法检测的平均值分别为PT 72.640 IU/ml、FIM 16.480 IU/ml、FHA 589.474 IU/ml、PRN 7.345 IU/ml,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PT 0.905 8、FIM 0.979 1、FHA 0.930 9、PRN 0.997 6。结论与ELISA法相比,基于Luminex的多重分析物的检测方法具有减少样品消耗量、节省成本和测定时间、使多种目标分子之间相关性的分析更准确等优点,可用于五组分百日咳疫苗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人用狂犬病脂质体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狂犬病脂质体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评价。方法用狂犬病脂质体疫苗和无佐剂疫苗分别免疫小鼠,以NIH法检测保护效力,RFFIT法检测中和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记,体外实验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后小鼠IL-2和IFN水平。结果狂犬病脂质体疫苗与无佐剂疫苗相比,可提高效力2~3倍,脂质体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无佐剂疫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狂犬病脂质体疫苗可增强细胞免疫,小鼠CD4+/CD8+比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NK细胞活性、IL-2及IFN活性与无佐剂疫苗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狂犬病脂质体疫苗可同时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用无佐剂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方法使用无佐剂CTN-IV株Vero细胞疫苗和无佐剂AG株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免疫健康成人,按暴露后全程免疫程序接种,Vero细胞疫苗接种41人,地鼠肾细胞疫苗接种32人,观察其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结果接种人用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后,无严重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出现。首剂免疫后14d,两组疫苗抗体阳转率均达100%,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7.29和6.35IU/ml,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无佐剂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且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人用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人用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武生欣宁)接种人体后的临床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40名健康者分别于0、3、7、14和28d接种疫苗,观察接种者副反应,并于接种后采血,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结果第1针和第2针接种后副反应率分别为2.5%和7.9%,后3针副反应率为0。免疫前抗体均为阴性,接种后第7天抗体阳转率为76%,第14天抗体水平GMT为9.42IU/ml,阳转率100%,第28天抗体水平GMT为9.83IU/ml,阳转率100%。结论人用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反应轻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重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rhRMcAb)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小鼠中和试验(MNT)和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分别测定6批rhRMcAb样品的中和活性;还原、非还原SDS-PAGE检测rhRMcAb样品的纯度;还原烷基化胰蛋白酶酶切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rhRMcAb的肽图;焦谷氨酸肽酶去除N-端焦谷氨酸封闭后,氨基酸序列分析仪测定rhRMcAb的N-端氨基酸序列;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测定rhRMcAb与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亲和常数;按《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检测rhRMcAb的各项其他指标,并建立其质量标准。结果采用MNT和RFFIT2种方法检测6批rhRMcAb的中和活性,批间活性基本一致;3批rhRMcAb原液的还原SDS-PAGE纯度大于99.0%,非还原SDS-PAGE除抗体主带外,在高、低相对分子质量处分别存在一些次带;3批原液样品的肽图图谱与理化测定对照品一致;N-端氨基酸序列与理论序列一致;结合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原的亲和常数为1.86×108/M;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建立的质量标准中,中和活性应不低于500IU/mg,SDS-PAGE及HPLC纯度应不低于98.0%。结论已建立了rhRMcAb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可用于rhRMcAb产品的检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scFv)噬菌体抗体库,并进行筛选。方法以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21份高效价的健康人外周血为原料,提取淋巴细胞总RNA,PCR扩增VH、Vκ、Vλ基因,重叠延伸PCR扩增获得scFv基因,克隆入噬菌粒pS100,电转化E.coli TG1,建立scFv初级抗体库,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及鉴定。以灭活的狂犬病病毒为抗原,进行3轮scFv噬菌体抗体库的富集筛选,随机挑取单克隆,制备噬菌体抗体颗粒,并进行ELISA分析,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acus 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噬菌体抗体颗粒的中和活性。结果获得了库容为1.7×108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scFv噬菌体抗体库,该抗体库具有较好的序列正确率和多样性,经3轮筛选后,ELISA分析显示,共获得24个序列各不相同的针对狂犬病病毒的阳性克隆,对其中7个克隆的噬菌体抗体颗粒进行RFFIT检测,均具有中和活性。结论已成功构建了人源抗狂犬病病毒scFv噬菌体抗体库,并建立了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人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原性检测方法。方法用禽流感病毒R1203株制备疫苗,以不同剂量免疫家兔,检测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并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交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R1203株疫苗接种家兔1针后14 d,中和抗体和血抑抗体滴度均较低;第2针后14 d均明显升高。血抑抗体量-效反应不明显,而中和抗体量-效反应明显。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显示,异型之间普遍有交叉反应,滴度大部分不低于1∶40。单向免疫扩散试验显示异型之间无交叉反应。禽流感疫苗抗血清不能中和人流感病毒,但能中和同型病毒(R1194),滴度可达1∶240。结论中和抗体能正确反映疫苗的免疫原性;检测中和抗体的方法可用于禽流感疫苗的效力试验。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病毒CVS-11株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狂犬病病毒标准攻击毒株CVS-11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并就主要抗原位点与我国现用狂犬病疫苗生产毒株进行比较,评价CVS-11株作为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毒株的适用性。方法将CVS-11全基因组RNA分成8段进行RT-PCR扩增,分别将产物克隆入pGEM-TEasy载体中,测定全序列;用DNAStar软件包中的相应软件对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并与5株生产用狂犬病病毒(CTN-1、aG、FluryLEP、PM和PV)进行基因比对分析和主要抗原位点比较。结果 CVS-11株基因组全长11927bp,其结构基因排列与已知其他狂犬病病毒相同,但G和M基因的非编码区偏长。CVS-11株与我国现用疫苗株的序列同源性在84.3%~99.5%之间。以相对保守的N基因作进化树分析,CVS-11株与PM株同源性最高,与CTN-1和aG株的亲缘关系较其他疫苗株远。各毒株G蛋白抗原位点存在一定的氨基酸差异。结论 CVS-11株与我国现用疫苗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VS-11株与不同疫苗株G蛋白抗原位点的差异可能对不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