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崔昀  薛林 《华中建筑》2010,28(2):124-127
该文通过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室内外环境设计为例,探讨设计如何表现闽台两岸建筑特色,传达"五缘"文化诉求,在运用现代技术材料、营造现代空间、满足现代功能的同时恰当合理地融入地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
李伟 《云南建筑》2012,(1):54-60
扼要地回顾了近十年来的地域建筑求索之路.对比探析了不同时期的四类八个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创作心路,明确了地域特色是建筑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万源--花园--缘聚是我们设计概念的出发点,以万源为源头,塑造一个花园般的居住小区,人们缘聚于此,分享设计带来的美好享受.同时我们以圆形为母体,将整个E街坊环抱于生态景观之中,产生居住区的中心兴奋点.  相似文献   

4.
王兴田 《时代建筑》2006,(2):132-135
文章通过对江苏南通珠算博物馆的创作分析,探索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黑、白、灰空间特质,以及对地域文化诠释之道。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佛山博物馆方案设计为例,从岭南人文空间意向、岭南建筑立面及色彩的表达、岭南园林、适应岭南气候特点的绿色节能设计、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地方博物馆设计。在延续传统,呼应地方文脉的同时,塑造博物馆开放、现代、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形象。  相似文献   

6.
建筑地域性的解析与实践--粤海铁路海口站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的地域性首先是建筑的功能需求的特殊性,其次是对气候特点的适应技术的体现.海口火车站建筑功能的地域特色需要考虑旅游旺季人流高峰变化的弹性设计,更要适应热带滨海湿热气候考虑对遮阳、避雨、通风的组织和台风的防御,并达到节能、生态、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改变的,通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博物馆建设,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文化水平和市民品位.近年来,博物馆的建设越来越多,加之其本身的开放性、公众性、教育性以及文化性,人们对其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明显,也对博物馆的设计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多个城市的博物馆进行调研,初步探讨当代博物馆设计如何更好的融合当地城市生活和体现地域文化,并总结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源 《安徽建筑》2006,13(2):35-36,54
探索地域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课题。合肥文博苑建立在新城区,作者在其建筑与环境的创作中,既保持合肥地域文化传统,又体现现代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社会不同的对象多层次、多样化的价值需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具有不同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华侨大学新南小区规划设计的实践总结,探讨从延续建筑地域特色,并和现代精神相融合的方面营造居住区特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不仅仅是一组建筑形象,它还是记忆与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汇聚地域文化的标志,在维护文化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洁河博物馆设计为例,从地域文化特性和建筑造型、公共空间人文环境的造型展开分析,阐述大沽河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对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期对今后在建筑设计中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民族精神、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杨键 《云南建筑》2014,(3):143-145
自古文人雅士游山历水、酌酒畅饮,寄情怀于自然美景赋诗作画,千年留传千年脍炙人口的山水画卷,让今人享尽画中的诗意景致,这些被描绘山水风景常常成为人们对当地风光特色的记忆图景。在建筑创作中,地域文化是否能以多元的素材挖掘来进行思考,除了地区民族、文化风俗、人文遗存等要素的承传之外,借鉴古人这样对当地山水地貌的画卷呈现来读解地域特色,即以建筑所处的自然山水特征来引发意境上的涵喻作为创作思路,诠释地域差别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谭京 《重庆建筑》2007,(6):9-11
本文努力在传统模式与国际风格之间探寻一种自己的设计风格。通过重庆科技馆这一设计方案,设计者认真思考场所精神和地域特色等问题,彰显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宁市博物馆的设计实践,从空间设计、细部设计、材料运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筑设计中"现代主义"与传统"地域主义"之间的关系,同时论述了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表现建筑传统、地域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黎可 《山西建筑》2010,36(12):43-44
具体阐述了在建筑的形体受到城市设计结构限制下,如何通过建筑表皮的表层意向传达建筑特征,构建具有特色的表层机理,以及视觉规律在建筑表皮中的运用,以期指导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结合哈尔滨历史性建筑环境中的创作实践,从历史、文化、观念等多向视角探讨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地方性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提出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和地域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竞赛题目的特定性的理解,结合转型期大学教育理念新的要求,在复合式功能分区、学科的交流共享、曲水流觞生态带、有机生长的网络结构等方面探索了以人为本的、体现当代教育转向的新型校园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设计中,更应该汲取那些特色都市滨水空间建设的经验,他们延续并创造了各自的地域特色。将"尊重并演绎地域文化"作为设计的思维取向通过对自然特征与人地关系的延续;场所的再造与意境的烘托;地域传统业态的重现与新型业态的注入等设计策略,对自然特征、人地关系、场所精神、意境、业态、活动进行延续和重构,最终使得地域文化在滨水空间中得到鲜活的演绎。  相似文献   

18.
王晓雪 《建筑》2008,(17):62-63
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生产等物质功能要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而的需要。所以建筑既是物质技术产品,也是精神艺术品。正是建筑的这种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的属性,使建筑的体型及立面设计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在城市滨水区设计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抛弃了水系自身的生态功能和城市的地域特色的问题.立足现代生态设计及场所精神理论与方法,分析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在城市中起到的重要功能作用。并以入滇河道捞鱼河雨花片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案例,对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如何突出自身的生态功能和地域特色的做出了相关探索,并对项目实施的方法和创新提出了可借鉴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充分表现地域文化是建筑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筑的类设计方法提出了建构传统建筑延续与现代建筑创新的新思路。在泉州金交椅山窑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以类设计模式为指导的设计构想,在总体布局上力求建筑之形依托山体之势,在单体设计上促使当代技术再现地域文化,以具体的建筑设计实例印证类设计方法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