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建筑》2009,(5):56-57
龚书章、吴建森和陈丽雪于1997年成立原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其设计团队的特色,在于跨越空间和文化的界域,一方面企图将艺术、历史、建筑类型、场所和都市的多重文化议题,转化成为空间的主要张力与概念,另一方面.则利用多重尺度与材料的转换,来建构介于建筑、室内、艺术和自然景观之间的空间融合关系。原相10余年的作品荣获多项国际及台湾的建筑或室内奖项,如”2008/2006/2004台湾建筑奖”、“2007德国iF传达设计大奖”、“2008/2007TID台湾室内设计大奖评审特别奖”、”2006/2004日本商业设计协会JCD空间设计国际赏”、“2006中国深圳国际建筑与室内设计奖”、”2005优良绿建筑奖”、”2003远东建筑奖“等。  相似文献   

2.
刘婵 《山西建筑》2012,38(5):26-27
结合国外典型实例,探讨了科教建筑空间环境的塑造方法,分别介绍了科教建筑的功能空间和非功能空间的特点及设计要点,着重阐述了楼梯、走道、中庭及庭院的设计意义,以期指导实践,成功塑造科教建筑个性空间。  相似文献   

3.
“热闹”空间 ——深圳福田影剧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闹”空间是人的空间,“热闹”空间也是都市的空间。深圳福田影剧院的设计正是试图通过定义具有这样特质的空间,使建筑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对丰富城市文化作出贡献。“热闹”空间是戏剧空间的原型,它展示中国都市生学的户外传统。  相似文献   

4.
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是城市观指导下进行建筑创作的重要体现。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系列复杂的都市空间问题也相应被激发,尤其体现在都市空间联系断裂、城市公共空间丧失以及历史遗存面临危机等几个层面上。本研究力图从整合交通体系、织补城市断链、补充公共空间及保护历史遗存四个方面,探讨在应对不同都市空间问题与矛盾时,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是城市观指导下进行建筑创作的重要体现。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系列复杂的都市空间问题也相应被激发,尤其体现在都市空间联系断裂、城市公共空间丧失以及历史遗存面临危机等几个层面上。本研究力图从整合交通体系、织补城市断链、补充公共空间及保护历史遗存四个方面,探讨在应对不同都市空间问题与矛盾时,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设计》2013,(10):62-67
扩建范围位于现有纪念馆东西两侧,主要包括新扩建纪念馆、万人坑遗址改造以及和平公园三部分。本设计突出遗址主题,尊重原有建筑,塑造整体氛围,以墙、伤痕、死亡之庭、祭奠庭院、烛之路等为建筑元素表现特定的场所精神:总体构思以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组合.由东到西顺序而成,与此相对应的是“断刀”、“死亡之庭”、“铸剑为犁”三个空间意境的塑造,形成序曲一铺垫一高潮一尾声的完整空间序列:建筑空间从东侧的封闭、与世隔绝过渡到西侧的开敞,与城市、自然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品川国际城项目是品川站东口旧国铁车辆基地以及货物站用地再开发规划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新干线在这里作为东京南侧的停车站,此处也将成为东京新的商务中心。品川国际城作为品川站东口地区的主要项目,从创造新的都市风景为设计起点,展现了全新的设计视野。设计用地为35公顷的狭长区域。在其中,轴线互相错开的3栋高层建筑以及各自的裙房部分,均由从品川站延伸出来的位于2层的步行道“空中走廊”连接在一起。“空中走廊”连接了地区内部的各栋建筑以及从品川站到北品川、天王州地区,是整个区域的骨干。“空中走廊”柔美的曲线勾勒出富于时代色彩的步行空间,它过渡于建筑空间内外,塑造出被称为敞厅回廊的场所,形成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延绵连续的精彩空间。“中心花园”是指在“空中走廊”面前展开的绿色步行大道。这一景观设计以北品川为起点,穿过站前广场,一直延续到地区公园,形成浑然一体的公共区。融融绿意将新开发的办公街区与当地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中心花园”是都市中庭,保障了光线与清风在都市中的流转,增加了商务中心区的自然色彩。获奖情况:日本建筑学会奖建筑业协会奖优良消防灾系统消防长官奖电器设备学会奖(技术部门设施奖) 日本建筑师学会学会奖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会奖(建筑设计部门技  相似文献   

8.
资讯     
《家饰》2013,(6):179-183
三雄极光:十年不懈,坚持推动中国环境设计教育发展第十一届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Designl881国际设计论坛“北京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三雄极光联合主办。本次北京分论坛的主题为《生态危机下的设计与消费》.四位著名设计专家作了精彩的演讲.包括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唐克扬先生.都市意匠创建人、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朱冰女士.英国普拉斯玛公司首席设计师EvaCastro女士和清华大学助理教授FedericoRuberto先生.思想交锋.创意激扬.为在场的同仁、学子献上了一场设计文化的盛宴。另外.本届论坛设有”设计师镜头中的世界”摄影沙龙环节.分享设计师镜头下的“光与空间”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9.
城市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应充分利用所处的场地条件,结合功能需求与街区环境实现整合协调,使建筑充分地融入城市交往空间;设计中探寻绿色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的可持续运营与维护,运用简约有效的设计手法塑造具有识别性与时代感的建筑形态,解决都市更新中综合性建筑的要求与矛盾,达成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高震 《重庆建筑》2023,(4):29-32
疫情给人居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并有可能产生持续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城市建筑空间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回应这些变化,成为亟须思考的问题。该文以应对后疫情时代三次典型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概念思维为研究基础,探索这一背景下设计的差异和共识。三次作品设计中都考虑了建筑空间适应性和人的多样性功能需求,但思维脉络不尽相同,基准杯作品走“高技派”路线,谷雨杯作品体现建筑空间“大数据智能化”,天作奖作品是“实体空间的强化”。通过对作品概念思维的整理分析,为未来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台湾建筑行业最具影响力之一的“远东建筑奖”今年首度跨越海峡两岸。2008年3月29日第六届“远东建筑奖”在上海颁布奖。大陆和台湾地区分别有5件作品入围今年的“远东建筑奖”。最终刘家琨及其设计的“上海青浦新城建设管中心”和缪朴及其设计的“上海闵行生态国接待中心”分别获得大陆杰出奖和佳作奖。邱文杰、庄学能及其设计的“921地震教育园区”、邱仁喜及其设计的“台湾高铁新竹站”分别获得台湾地区杰出奖和佳作奖。  相似文献   

12.
闵书  杨春燕 《四川建筑》2003,23(5):23-24
近年来,商业建筑在成都发展迅速,商业建筑的设计也成为一个日渐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分析位于成都市的商业建筑实例“学苑风情港”的设计思路,从商业建筑的基地选择、商业建筑空间组织及规划、商业建筑的立体空间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筑设计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商业建筑空间。并结合“学苑风情港”的设计特点,提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场地规划手法以及塑造垂直空间吸引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为北京的中央商务区增加了一道标志性的都市风景,其建筑规模之大,功能之复杂堪比一座小型的城市.文章通过对央视大楼室内外空间的一系列解读,说明了设计者是如何把复杂的使用需求和逻辑关系转化为激动人心的建筑空间,并通过室内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大楼的公共性与城市性,表达了这座“媒体之城”震撼人心的空间力量和都市理想.  相似文献   

14.
边缘地带——评兴化市档案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明 《世界建筑》2004,(8):89-89
“边缘地带”这一名词来自库柏联盟的一个作业,它并不指向某一特定的地段,而是试图阐释城市建筑与环境的相互连接关系。卡尔·曼哈特指出路易斯·康的萨克研究所充分体现了“边缘地带”的意义。研究所虽然处于空旷的自然景观之中,但在建筑与环境之间,在建筑与建筑之间,在建筑内部的大小体量之间,都清晰地呈现了一种相互制约的等级关系,完全可以视为一座都市的建筑。中间的平台是一片公共空间,以两侧的建筑为空间的界限,同时它也限定了建筑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与环境互相影响的范围。康实际上通过分离空间反映了“边缘地带”作为一种策略的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代建筑越来越多地偏向于建筑形态的视觉消费,而对于建筑空间的深度挖掘者少之又少。路易斯·康和伊东丰雄是在各自所处时代引领建筑发展的建筑大师,对建筑空间有着深刻把握。从对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建筑思想及作品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即“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之间的关系从“对立”到“消解”,再到“整合”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对具体案例的具体解析中,把握这一设计趋势,探析公共建筑“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整合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薛求理  彭怒 《时代建筑》2006,(6):124-129
文章主要以1980年以来日本建筑师在上海设计并建成的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对典型建筑如瑞金大厦、太阳广场和八号桥时尚创作中心等进行了空间方面的案例分析。从改革开放20年来对“现代性”图景的追求和建造,以及“全球化现代性”影响下的都市幻像两个主要视角,作者一方面探讨了日本建筑师在建筑空间中所呈现的另一种现代性,它不同于国人对现代化的普遍性想象;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全球化现代性”影响下建筑空间完整性的消解以及对外部空间的强调所促生的都市幻像。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设计》2011,(9):38-38
是否会蜕变成“茧”一般?“简”代襄建立一个单纯的建筑系统,是否可解决复杂的都市空间?”简“亦代表回归自然,运用各样绿建筑手法,使建筑更为节能减碳都市资源消耗减缓。  相似文献   

18.
曲菲  吴然  张轶伟 《时代建筑》2022,(2):164-169
存量发展时代的城市更新越来越关注日常生活空间的保护和再生。针对“日常性”的理论探讨常常作为一种设计话语,影响城市更新中的价值判断。然而,现有的社会学理论尚缺少可供建筑实践参考的方法论,需要在实践和教学中探索在地性的视角和策略。文章从日常空间的理论出发,论述了在公共空间实践中对日常性和都市性的思考,并展示了将实践所需的理论和策略融入本科设计教学的过程;围绕公共空间的理论建构与教学转译,探讨了三年来的真题式实践任务和项目流程如何启发学生对当下都市空间矛盾性和设计师角色的思考。通过对教学全过程的分析,文章提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互证有助于学生自主地认知空间社会价值并探寻改变决策者观念的实践表达。  相似文献   

19.
王维仁 《新建筑》2014,(3):62-69
四合院作为传统的建筑类型,如何在当下高密度的都市里发展成为新的建筑形式?建筑地景和地景建筑如何与合院的建筑形态互动?此篇演讲稿以都市合院与建筑地景为两个主题,以一系列作者完成的设计探讨了建筑与地景,合院与园林,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尺度、形态与功能的四合院和自然地景的设计可能,讨论新合院形态空间的自然通风和采光与人们希望把自然融入居住状态的愿景。  相似文献   

20.
杨霞 《建筑与文化》2014,(1):128-129
建筑是人类的重要居所,从古至今几乎无处不在.在现代社会,建筑的内涵品格的表达已经超越了对建筑表面化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筑的实质是空间,人类围绕空间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组成了“建筑”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在建筑中,内部空间是“主角”,是建筑给予使用者生理和心理双重感受,而对建筑空间的研究便成为了衡量与塑造建筑品格特质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