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KBF1400箱式电阻炉模拟大锻件的实际加热速度,研究了30Cr2Ni4MoV钢铸态组织在重新加热过程中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行为。结果表明:保温时间一定,奥氏体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大;加热温度一定,奥氏体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呈近似抛物线变化;当温度升高到1100℃时晶粒急剧长大;得到了描述30Cr2Ni4MoV铸态组织在加热过程中奥氏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与保温时间关系的Beck方程,并建立了在等温条件及非等温条件下的晶粒长大模型。  相似文献   

2.
研究经1100℃等温处理2~20 h后022Cr25Ni7Mo4N双相不锈钢的显微组织演变。观察钢中奥氏体晶粒形态变化并对其尺寸进行定量表征,测量铁素体/奥氏体两相中的元素含量变化,并探讨组织演变对实验钢中铁素体相体积分数的各向异性和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发生聚集、长大、粗化现象,并伴随显著的晶粒形态变化,a/b值≥4.0时细长棒状晶粒体积分数从近20%骤降至5%以下,a/b值介于1.0~1.9的等轴晶粒体积分数显著上升的同时,尺寸≥20μm的晶粒体积分数快速增加。保温时间的延长使得Mo,Cr元素进一步向铁素体相扩散、富集,并提高铁素体相抗点蚀当量(pitting resistance equivalent number,PREN)值。细长棒状奥氏体晶粒比例的显著下降,是奥氏体体积分数各向异性改善和实验钢低温冲击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X120管线钢奥氏体长大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亮  彭凯  蔡文彩  冯兴宇 《材料导报》2016,30(6):137-140
研究了不同保温温度和等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加。当温度低于1150℃时,奥氏体晶粒尺寸长大缓慢;加热温度超过1150℃后,晶粒尺寸长大速度显著增加,建立描述X120管线钢奥氏体晶粒长大动力学模型为:D6.1-D06.1=2.08×1027t exp(-327028RT),拟合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盾构刀具用5Cr5MoSiV1钢淬火时在不同的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结果表明:在1000~1150℃加热时,试验钢奥氏体的平均晶粒尺寸D-随加热温度T的升高而增大,且二者间的定量关系近似服从Arrhenius关系,合适的奥氏体化温度应选在1000℃左右;该钢在1050℃等温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近似呈抛物线关系长大,等温长大指数η接近1/2.  相似文献   

5.
对8Cr4Mo4V航空轴承钢进行分级固溶处理,即在1000~1060℃的初级固溶处理和在1080~1100℃的二级固溶处理,并观察和测试其组织和硬度,研究了分级固溶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级固溶温度的提高(二级固溶处理为1080℃×10 min),钢中未溶碳化物的体积分数从4.37%逐渐降低到3.43%,但是晶粒没有明显长大。随着二级固溶温度的提高(初级固溶处理为1060℃×30 min),未溶碳化物的体积分数从3.51%逐渐降低到2.84%,平均晶粒尺寸显著增大。当初级固溶温度较低或二级固溶温度较高时,8Cr4Mo4V钢的回火硬度较高。为了使8Cr4Mo4V钢具有高硬度同时避免晶粒粗化,初级固溶温度宜为1020~1050℃,二级固溶温度宜为1080~1090℃。对这种钢进行1020℃×20 min+1090℃×10 min固溶处理后,其平均晶粒尺寸为12.1 μm,回火硬度为63.8 HRC,冲击吸收功为15.28 J,室温抗拉强度为2664.3 MPa。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分辨热膨胀仪,结合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奥氏体化过程中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两个重要参数对675装甲钢快速冷却中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包括原奥氏体晶粒尺寸、马氏体显微组织形态和马氏体相变点(Ms)。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对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保温时间;奥氏体化过程中,675装甲钢中钒微合金碳化物(V4C3)在大约1000℃能全部溶入到奥氏体中,从而失去钉扎奥氏体晶界的作用,致使晶粒开始粗化;随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快速冷却得到的马氏体尺寸迅速增大,表现出对原奥氏体晶粒的组织遗传现象;马氏体相变点(Ms)受到奥氏体晶粒尺寸和钒微合金碳化物向奥氏体中溶解程度两个因素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4Cr14Ni14W2Mo钢的奥氏体晶粒度和孪晶及碳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锻造的4Cr14Ni14W2Mo钢经相应热处理后的奥氏体晶粒度、孪晶及碳化物类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固溶处理后的奥氏体晶粒度主要取决于固溶加热温度,与锻造温度关系不大。固溶加热过程实质是再结晶过程的继续,即二次再结晶。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只能通过控制再结晶温度的高低和时间长短来实现。该钢热处理后,碳化物类型为M_(23)C_6和M_7C_3两种,而以M_(23)C_6居多。其中M_(23)C_6为(Cr、Fe、W、Mo)_(23)C_6和(Fe、Ni)_(23)C_6两种结构,而M_7C_3为(Cr、Fe)_7C_3。  相似文献   

8.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20CrMoNb齿轮钢进行了不同温度处理以及连续冷却相变实验,使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膨胀曲线方法研究了齿轮钢20CrMoNb加热时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及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在1050℃以下时,奥氏体晶粒细小;超过此温度,NbC粒子数量因溶解而大大降低,对晶界的钉扎作用消失,奥氏体晶粒急剧粗化.20CrMoNb齿轮钢含有一定量的Mo、Nb元素,奥氏体比较稳定,出现先共析铁素体与珠光体的冷速很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善D406A超高强度钢在锻造过程中氧化行为和组织粗化的问题。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下D406A钢的尺寸变化、质量损失率和氧化速率,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其组织的变化。结果 D406A钢在1110℃及以下温度加热时,试样的尺寸与质量损失率与保温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D406A钢的氧化速率在60 min内不断降低,60 min后随保温时间趋于平稳;加热温度在1110℃以下,保温时间60 min以内时,试样可以获得较为细小的奥氏体晶粒。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D406A钢加热时氧化速率和保温时间的关系,同时总结了其组织演变规律,为实际生产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高铬过共析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结果表明,晶粒平均直径D随温度T的升高呈指数关系长大,保温时间1h有表达式:D=2.6×10~(10)exp(-22×10~4/RT);在温度为950,1050和1200℃下分别保温3h以上时,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较好地符合幂函数关系,温度越高,晶粒长大速度越快;该钢在950~1050℃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抗晶粒粗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热处理对0Cr17Mn14Mo2N双相不锈钢铸态组织中δ-铁素体的含量,形态以及双相不锈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0-1200℃之间加热时,组织为奥氏体基础上分布着的球化的及长条形的δ-铁素体,且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铁素体的球化率越高。在1250℃加热时,组织为粗大的铁素体等轴晶,其中铁素体以球状均匀分布的0Cr17Mn14Mo2N双相不锈钢的拉伸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温度对8Cr4Mo4V钢固溶处理后在260℃盐浴中发生相转变而生成贝氏体组织,测定了钢的硬度和冲击韧性。使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观察钢的微观组织,分析了合金元素扩散、贝氏体形核及贝氏体尺寸与固溶温度的关系,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0℃和1065℃固溶处理后钢中的点状碳化物仍有剩余,阻碍了晶粒的长大;在1095℃和1110℃固溶处理后点状碳化物溶解,晶粒平均尺寸增大。固溶处理促使含Cr和V的碳化物溶解,但对含Mo碳化物的影响较小;高温固溶处理后Mo元素仍然存在于碳化物中,在基体中则较少。高温固溶处理使更多的Cr和V元素溶入基体中,降低了碳元素在基体中的扩散系数和贝氏体形核数目以及贝氏体的最终生成量,使贝氏体的组织粗化;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钢的硬度提高,而冲击韧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研究核电主管道用钢316LN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实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建立了描述316LN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的数学模型;通过时比实验值与计算值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研究结果对确定316LN钢始锻温度和制订加热规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真空条件下对航空轴承用8Cr4Mo4V钢进行不同温度的分级淬火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组织、用XRD谱进行相分析并测试洛氏硬度、冲击性能和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研究了真空分级淬火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分级淬火后的8Cr4Mo4V钢其微观组织由下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组成;随着分级淬火温度的提高,淬火和回火态钢中析出碳化物的数量增加,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降低。分级淬火温度为580℃时淬火态钢中贝氏体的含量最高(达到13.87%),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为28.59%。回火后析出碳化物的含量和洛氏硬度均为所有分级温度中的最大值,分别为4.37%和62.38HRC。真空分级淬火能提高8Cr4Mo4V钢的综合力学性能。与未分级真空淬火相比,进行580℃×10 min真空分级淬火的8Cr4Mo4V钢的冲击韧性提高了23.3%,旋转弯曲疲劳极限提高了110 MPa。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SA508Gr.4N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该钢在保温温度为900 ~1200℃,保温时间0~ 600 min条件下的晶粒长大行为.研究表明,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增加,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加;在900 ~1000℃,由于部分AlN逐渐回溶...  相似文献   

16.
含钒钢再加热温度不同,可得出极不相同的显微结构和微合金溶解度,从而影响到钢的最终力学性能。对含0.16%钒的50Mn2V钢再加热奥氏体化温度对晶粒粗化、钒化物溶解及硬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该钢种的奥氏体粗化温度为950℃,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晶粒粗化行为的特征分为三个区域,并且硬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热处理工艺参数对BR1500HS超高强度钢的微观组织、拉伸断口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研究保温时间和加热温度对淬火后的硬度、抗拉强度、微观组织以及伸长率等的影响规律.方法 将BR1500HS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使得试样充分奥氏体化,随后在水中冷却,并测试冷却后的材料力学性能.此外,将克立金模型引入用于近似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与硬度、抗拉强度、伸长率之间的关系,用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代理模型.结果 当保温时间一定时,硬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抗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平稳;当加热温度一定时,硬度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加热温度不同时,抗拉强度随保温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当加热温度在950℃以下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加热温度在950~1000℃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结论 采用实验和代理模型的优化结果的误差较小,对BR1500HS超高强度钢的热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敏  曹建春  周晓龙  杨银辉  陈伟  李丹 《材料导报》2014,28(20):106-110
研究了3种含铌钢筋在不同均热温度下奥氏体晶粒长大和铌的固溶规律,建立了3种钢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结果表明:铌能够有效地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提高奥氏体的粗化温度。铌含量为0.014%时,奥氏体粗化温度约为1200℃,最佳均热温度约为1170℃。铌含量在0.027%和0.036%时,奥氏体晶粒的粗化温度约为1250℃,最佳均热温度约为1230℃。奥氏体晶界处有少量未溶的碳化铌颗粒,其数量随着加热温度升高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半固态金属坯料的制备效率。方法 针对6061变形铝合金,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旋转锻造应变诱发法制备半固态材料的新工艺。通过比较不同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条件下的微观组织,分析了等温热处理过程中旋转锻造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变过程和粗化机制,获得了制备半固态6061铝合金材料的合理工艺参数。结果 当旋锻应变量为0.44时,在620~630 ℃保温5 min,晶粒尺寸为48.1~52.8 μm,晶粒形状系数为0.8~0.82;保温温度为620,630,640 ℃下球状晶粒长大速率分别为407.45,841.43,1038.03 μm3/s。结论 球状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保温时间增加和保温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球状晶粒的长大主要受到晶粒的合并长大和Ostwald熟化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并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Ostwald熟化逐渐起主导作用;并且球状晶粒的粗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铁铬铝电阻丝晶粒尺寸的影响,利用一体化高温炉对电阻丝进行加热处理,并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不同受热条件下电阻丝晶粒的平均截面积。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电阻丝晶粒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长大现象,温度达到800℃左右时晶粒长大明显。对电阻丝晶粒尺寸的定量金相分析,可以为火灾物证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