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复合表面活性剂为模板,采用微波辐射、二甲苯萃取脱除模板剂法制备了介孔材料WO_3·0.33H_2O、WO_3·NiO·0.33H_2O,利用XRD、TGA、TEM、BET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比传统加热法制备的材料晶粒小,结晶度高,孔径分布更均匀,比表面积更大;制备的材料WO_3·NiO·0.33H_2O介孔呈现蠕虫状,掺杂Ni~(2+)能稳定介孔结构,抑制晶粒长大,其比表面积达66.37m~2·g~(-1).分别以WO_3·NiO·0.33H_2O催化剂考察在紫外光(UV)、黑光灯、可见光3种光源下对气相甲醛光催化降解反应动力学规律及紫外光下的催化稳定性,其光催化降解气相甲醛降解率为传统加热法样品的3倍,在可见光下达76.8%.  相似文献   

2.
以电熔镁砂为主原料,分别以Mg(NO_3)_2·6H_2O、MgSO_4·7H_2O、Na_2SiO_3·5H_2O、Na_2SiO_3·9H_2O和MgCl_2·6H_2O为结合剂,制得40 mm×40 mm×40 mm试样;测量了试样低温耐压强度,并对其环保性进行了评价;研究了结合剂Na_2SiO_3·9H_2O添加量对试样耐压强度、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等量结合剂时,采用Na_2SiO_3·9H_2O结合的氧化镁质干式料低温耐压强度高于分别以其余4种无机盐结合的试样,且在热处理过程中,对环境最友好;Na_2SiO_3·9H_2O的添加量以5%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借助热天平与红外光谱仪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分析手段研究柠檬酸铅Pb_3(C_6H_5O_7)_2·3H_2O的热分解过程和产物。结果表明:柠檬酸铅Pb_3(C_6H_5O_7)_2·3H_2O的热分解过程分水分脱除、无水物分解和燃烧3个阶段;结晶水在无水物分解阶段散失,温度达到100~200℃时产生部分有机物,超过此温度时产物主要是CO2,最终产物为氧化铅与金属铅;柠檬酸铅在空气中分解受焙烧温度影响较为显著,柠檬酸铅前驱物Pb_3(C_6H_5O_7)_2·3H_2O低温焙烧时产物的主要成分是α-PbO、β-PbO与金属铅,高温焙烧时产物主要成分是β-PbO。  相似文献   

4.
研究(NH_4)_2CO_3-NH_3?H_2O-H_2O体系中温度、氨水浓度和碳酸铵浓度对仲钨酸铵(APT·4H_2O)溶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9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氨水浓度的增加和碳酸铵浓度的降低,APT·4H_2O溶解量增大;而当温度高于100℃时,溶解过程中APT·4H_2O溶解量先升高再下降;当温度低于90℃时,未溶解物仍以APT·4H_2O形态存在;当温度高于100℃时,未溶解物则主要以焦绿石型三氧化钨(WO_3·5H_2O)形态存在;溶解过程中,APT·4H_2O先溶解为仲钨酸根离子继而部分转变为正钨酸根离子,最终溶液中正钨酸根离子和仲钨酸根离子共存。该研究可为APT·4H_2O生产新工艺的开发和WO_3·5H_2O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锰源条件下,通过一个四元体系(CTAB/水/戊烷/戊醇)微乳液法合成了Mn Mo O_4·XH_2O(X=0.9,1.5)。XRD和热重分析证明:当锰源是Mn Cl_2·_4H_2O时,能够合成出Mn Mo O_4·0.9H_2O,当锰源为C4H6Mn O_4·_4H_2O时,产物为Mn Mo O_4·1.5H_2O。ω(CTAB/水的摩尔比)和不同锰源对最终产物结构有很大影响。通过固体紫外吸收光谱图可以计算出Mn Mo O_4·0.9H_2O的带隙能达到3.08 e V,Mn Mo O_4·1.5H_2O的带隙能是3.04 e V。  相似文献   

6.
通过动电位极化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了在8%NaCl电解液中,六水合硝酸铈(CeN_3O_9·6H_2O)对AZ31负极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中加入Ce N_3O_9·6H_2O,在AZ31镁合金表面形成Ce(OH)_3保护膜,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随着CeN_3O_9·6H_2O浓度的增大,Ce(OH)_3保护膜逐渐致密,AZ镁合金的腐蚀速率降低。当Ce N_3O_9·6H_2O浓度达到1.0 g/L时,镁合金的腐蚀速率最低,其缓蚀率为70.4%。然而当加入的Ce N_3O_9·6H_2O浓度大于1.0 g/L时,由于Ce(OH)3保护膜被溶解而导致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增大。由浸泡50 h AZ合金的SEM图发现CeN_3O_9·6H_2O的添加在镁合金表面形成Ce(OH)_3保护膜,抑制阳极反应。从等效电路图得到Mg~(2+)电荷转移阻力增大了69.5?,改善了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放电测试得到加入CeN_3O_9·6H_2O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放电时间延长40 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镀镍、低温包埋渗铝法在P92铁素体耐热钢表面制备不同稀土Ce含量的Ni-Al化合物复合涂层,并对复合涂层进行650°C/132 h的抗氧化实验。利用OM、SEM、EDS、XRD分析涂层氧化前后的截面微观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及物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均符合抛物线规律。不含Ce的复合涂层平均氧化速率为0.4412×10~(-6)g/(cm~2·s),渗铝剂中加入质量分数2%Ce Cl_3的涂层抗氧化性明显增强,平均氧化速率为0.2957×10~(-6)g/(cm~2·s),而加入过量Ce Cl_3(4%、6%)则会在氧化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孔洞,恶化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氧化速率相对加入2%Ce Cl_3的涂层有所升高。另外涂层中加入Ce元素增加了氧化膜的粘附性,对Al元素的向内扩散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化学动电位测试技术和高温高压失重法研究了15Cr合金油管在CO_2以及与H_2S共存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和变化趋势,分析了H_2S与CO_2不同时间间隔共存后对材料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溶液中先加入CO_2,当腐蚀电位稳定后再加入H_2S腐蚀介质时,材料阳极钝化区不稳定;当先加入CO_2且时间间隔10 min后加入H_2S介质时,材料阳极钝化区域呈现相对较稳定的状态,维钝电流密度相对减小。材料在应力状态下的腐蚀电位相对非应力状态明显下降,并且腐蚀电流密度右移,耐蚀性相对下降。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应力的存在促进了腐蚀程度的加剧,平均腐蚀速率明显增大。材料在加载80%σs应力且当H_2S浓度达1 MPa时,试样表面出现明显的点蚀坑,试样发生应力腐蚀断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WO_3·2H_2O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FTO玻璃上制备WO_3·2H_2O薄膜,通过加入不同的形貌控制剂(柠檬酸或草酸铵),制备不同纳米结构的WO_3·2H_2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薄膜的成分结构和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薄膜在波长为200~1000nm范围内的透光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采用柠檬酸作为形貌控制剂制备的WO_3·2H_2O薄膜的透光性高达82%左右,其在着色和褪色状态的透过率差值为36.2%。通过添加柠檬酸或草酸铵作为形貌控制剂制备的WO_3·2H_2O薄膜均呈现出纳米片状结构,纳米片的厚度分别为5~15 nm和50~60 nm,但是采用柠檬酸制备的WO_3·2H_2O具有较多的间隙和裂缝,使其表现出了较好的电致变色性能。结论具有间隙和裂缝的纳米WO_3·2H_2O薄膜增加了薄膜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离子扩散的路径距离,更小的纳米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化学活性位点,从而表现出较好的电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镁含量铸造Mg2Si/Al-Si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混合稀土氧化物与CaCO3作为变质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复合变质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剂加入量与镁的加入量有关.0.2%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与0.3%的CaCO3使Al-10%Mg-20%Si的初生Mg2Si尺寸由原来的75μm减小到25μm左右,变质效果显著,并初步探讨了其变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Fe3O4-K2O·3Al2O3·6SiO2·2H2O环氧复合涂层,并采用HV显微硬度试验,划格测试,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等方法研究了这种新型涂层的显微硬度、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这种具有黄铜色泽的新型复合环氧材料的显微硬度和附着力与环氧涂层相比略有增加,并在人工酸雨介质中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因此,这种新型复合涂层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黄铜保护材料。  相似文献   

12.
气体渗碳量的调节: CaHm (n/2)O 1.83n·N2→nCo (m/2)H2 1.88n·N2…………(1) 2CO=〔C〕 CO_2…………(2) H_2 CO_2=CO H_2O…………(3) CH_4=〔C〕 2H_2…………(4) CH_4 CO_2=2CO 2H_2………(5) CH_4 H_2O=CO 3H_2………(6) 式(1)表示做为气体渗碳基本气体的生成反应:通常用丁烷丙烷甲烷等饱和碳氢化合物。在1000℃以上高温下,通过Ni触煤进行的反应。该反应初期是放热反应,但后期是吸热反应,总的来说是吸热反应。反应生成气体中,含有微量的H_2O·CO_2·CH_4  相似文献   

13.
自生Mg2Si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细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Sr以及Ce-Sr复合添加剂对Al/Mg2Si/Si自生复合材料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当Ce、Sr的加入量分别为1.0%和0.7%(质量分数)时,Mg2Si增强体以细小短棒状形态出现,其平均粒径为12μm,这比未经细化处理的Mg2Si增强体的平均粒径降低52%.同时,单位面积Mg2Si晶粒平均数量为未经细化处理时的4~6倍.单独加入Sr时,复合材料的组织细化则不如Ce-Sr复合处理时的稳定.对相关机制的研究表明,上述细化元素对Mg、Si原子在合金熔体中扩散的不同程度的抑制是微观组织得以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原位合成制备Mg2Si/Mg-A1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Ca、Sc作为变质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单独变质与复合变质对材料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a、Sc都是有效的变质剂,尤其是复合变质,能使初生Mg2Si尺寸由40~130μm减小至6~7μm,其形态由不规则变为规则的多边形;共晶Mg2Si亦趋向于弥散分布,变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脉冲电磁场对CoC_2O_4·2H_2O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脉冲电磁场(PEMF)作用下,采用常规沉淀方法制备了草酸钴(CoC2O4·2H2O)粉体.利用XRD,TGDSC,松装密度仪以及激光粒度仪对产物的物相、热分解过程及粒度进行了表征.并基于PEMF和反应体系内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CoC2O4·2H2O粒度改变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施加及未施加PEMF条件下,以CoCl2·6H2O为原料,(NH4)2CoC2O4·2H2O为沉淀剂制备的产物均为β-CoC2O4·2H2O;脉冲电压为800 V时,产物松装密度为0.393 g/cm3,平均粒径为3.5403 μm,与未施加PEMF条件下制备的样品相比,分别降低了26.95%和60.13%;以PEMF制备的CoC2O4·2H2O为前躯体,在Ar气氛下加热分解获得了fcc结构的金属Co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浸泡腐蚀试验,对23%Al-Zn-0.3%Si以及55%Al-Zn-1.6%Si(质量分数,下同)合金的腐蚀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合金在中性氯化钠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腐蚀产物。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23%Al-Zn-0.3%Si-xMg合金的耐蚀性能优于55%Al-Zn-1.6%Si合金,其中耐蚀性能最佳的是23%Al-Zn-0.3%Si-1.5%Mg合金;Zn_5(OH)_8Cl_2·H_2O是23%AlZn-0.3%Si及55%Al-Zn-1.6%Si合金表面的共有腐蚀产物,而23%Al-Zn-0.3%Si-1.5%Mg和23%Al-Zn-0.3%Si-3%Mg合金的表面腐蚀产物为Mg_3O(CO_3)_2;在浸泡后期,55%Al-Zn-1.6%Si合金的失重曲线增长放缓,其原因是发生了腐蚀产物的物相转变Zn_5(OH)_8Cl_2·H_2O→Zn_(0.67)Al_(0.33)(OH)_2(CO_3)_(0.165)·xH_2O。  相似文献   

17.
油管钢在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产物及腐蚀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CO_2/H_2S环境中常规油管钢的腐蚀产物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在100℃附近,CO_2/H_2S共存环境中,油管钢表面形成的FeS膜的保护性优于FeCO_3,对金属腐蚀有抑制作用。总结出了油管钢的两类分压比规律:第一类分压比,体系中的CO_2分压保持不变,逐渐增加H_2S的分压,腐蚀速率会出现极值;第二类分压比,体系中的H_2S分压保持恒定,腐蚀速率会随着CO_2分压的升高而增加。这对于进一步完善CO_2/H_2S腐蚀理论以及油气田合理选择油套管材料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重与红外联用等技术研究了柠檬酸铅Pb(C6H6O7)·H2O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柠檬酸铅在空气中热分解过程可大致分为脱水、热分解及燃烧3个阶段。在热分解初始反应均为结晶水的失去,在200~280℃范围内部分有机物产生,而此后主要产物为二氧化碳,最终产物为氧化铅与金属铅。焙烧温度对柠檬酸铅在空气中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柠檬酸铅前驱物Pb(C6H6O7)·H2O在低温时主要焙烧产物是α-PbO、β-PbO与金属铅,温度较高时焙烧产物为β-PbO。在400~450℃范围内延长反应时间可以得到Pb3O4。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Sr、MgCO3对过共晶AM60B-2.0%Si镁基复合材料中Mg2Si相及基体的复合变质作用。结果表明:Sr的加入量是决定其能否对复合材料中的Mg2Si相有效变质的重要因素。未变质的初生Mg2Si呈粗大的树枝状,经变质后转为多角形状;未变质的共晶Mg2Si呈粗大的汉字状,经变质后变为弥散而细小的短棒状或多边形粒状。同时,经MgCO3复合变质后,复合材料基体组织也得到了较好的细化,从而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Ca、Sr对AS21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a及Ca、Sr复合加入对AS21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AS21合金组织由α-Mg基体、Mg2Si相以及少量β-Mg17Al12相组成。Ca的加入使Mg2Si相由粗大汉字状转变为弥散分布的细小颗粒状。Ca的最佳加入量为0.25%,此时Mg2Si相尺寸由47μm减小到6μm。AS21-0.25Ca合金中加入0.1%Sr可以进一步改善Mg2Si相的形态,使其分布更加均匀弥散,尺寸减小为4μm。加入0.3%Sr时合金中出现新的针状MgCaSi三元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