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共沉淀法在600℃制备了Sn和Cu掺杂的Zn_(0.98)Fe_(0.0)2O多晶块体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样品均为单相,具有ZnO纤锌矿结构。M-T曲线显示Sn掺杂在300 K到10 K严重削弱了样品的铁磁性,而Cu掺杂则在10 K增强了样品的铁磁性。这一结果与磁极化子模型一致。额外的Sn掺杂降低了系统中的空穴浓度,冻结了样品中的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在600oC制备了Sn 和Cu掺杂的Zn0.98Fe0.02O多晶块材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样品均为单相,具有ZnO纤锌矿结构。M-T曲线显示Sn掺杂严重削弱了系统铁磁性,而Cu掺杂则增强了系统铁磁性。这个结果与磁极化子模型一致,额外的Sn掺杂降低了系统中的空穴浓度,冻结了样品中的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了不同湿度条件下Ba(Mg1/3Ta2/3)O3(BMT)陶瓷的介电性能.采用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优化BMT陶瓷制备工艺参数,并对湿度稳定性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随湿度由12.4%RH升高到97.2%RH,1200℃烧结的BMT陶瓷的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tanδ)出现较大幅度提高,阻抗显著下降;与之相比,1400℃C烧结的BMT陶瓷尤其在高频条件下,介电性质随湿度变化不大.研究证明气孔率是影响BMT陶瓷介电性能对环境湿度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硬质合金》2020,(3):189-194
TiAlN和CrAlN涂层是目前切削刀具应用最为广泛的涂层材料。本研究借助阴极弧蒸发技术在低合金钢、钨片和Al2O3刚玉片上制备了Al含量接近的Ti_(0.44)Al_(0.56)N和Cr_(0.42)Al_(0.58)N涂层,采用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X)、X射线衍射仪(XRD)和纳米压痕仪对比研究其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Ti_(0.44)Al_(0.56)N和Cr_(0.42)Al_(0.58)N涂层均为单相面心立方结构,其硬度分别为30.1±0.4 GPa和30.2±0.7 GPa;Ti_(0.44)Al_(0.56)N涂层在退火过程中会产生时效硬化效应而呈现更好的热稳定性,900℃时为32.4±0.7 GPa;在1 100℃退火后,Ti_(0.44)Al_(0.56)N和Cr_(0.42)Al_(0.58)N涂层的硬度分别降至27.8±0.8 GPa和22.6±0.4 GPa;Cr_(0.42)Al_(0.58)N涂层则具有更优异的抗氧化性能,Cr_(0.42)Al_(0.58)N涂层在1 000℃氧化10 h后,氧化层的厚度仅为0.17μm,而Ti_(0.44)Al_(0.56)N涂层在900℃氧化10 h后已完全氧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溶剂对合成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的影响机制,采用实验和DFT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N-甲基-2-吡咯烷酮(NMP)对溶剂热法合成有机金属框架材料[Zn4O(BDC)3]8的影响及溶剂与框架间的微观作用机制。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NMP在[Zn4O(BDC)3]8孔道中的吸附力较DMF的弱,NMP分子更容易从框架中脱除;热重(TG)和热重-红外联用(TGA/FT-IR)结果表明,以DMF为溶剂合成的[Zn4O(BDC)3]8的热分解温度和热稳定性较高;氮气等温吸附实验(BET)发现,以NMP为溶剂合成的[Zn4O(BDC)3]8的气体吸附性能更强,兰缪尔比表面积高于用DMF合成的[Zn4O(BDC)3]8。调控介电常数设定溶剂分别为NMP和DMF,用COSMO溶剂化方法对溶剂分子与框架化合物基本结构单元Zn4O(BDC)3间相互作用模型进行几何优化计算,发现溶剂设定为NMP时Zn4O(BDC)3优化结构的总能量较溶剂设定为DMF时的高8.6405 k J/mol,这说明DMF分子与Zn4O(BDC)3间的结合力强于NMP分子的,溶剂化作用降低了Zn与O间的离子性;用DMol3在GGA-BLYP/DN水平计算了DMF、NMP或DEF溶剂分子在[Zn4O(BDC)3]8晶体孔道中的相互作用,与DMF相比,NMP在孔道中能量状态稳定性较差,在能量状态角度上NMP应最容易从框架材料孔道中脱除。研究结果说明NMP更有利于合成性质良好的[Zn4O(BDC)3]8,与DMF相比NMP与框架结构基元间的作用力较弱。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添加稀土元素Gd2O3,Dy2O3对本系统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适量添加稀土元素能有效减少材料内部的缺陷和空位,并抑制B位Nb5 离子的松弛极化,明显改善材料的介电损耗(tgδ<1×10-3).另外Gd3 ,Dy3 取代部分Ag ,减小A位离子的平均半径,导致材料介电常数增大和减小的两种机制同时存在.当添加量适当时可以使材料的介电常数ε达到550以上.  相似文献   

7.
用熔炼法制备了Mg17Al12合金,采用XRD、SEM及粒度测试对不同球磨时间的该合金的结构、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17Al12合金经不同时间球磨后不会发生相的改变,只是衍射峰强度减弱且变宽;随球磨时间延长,合金粉体由原始棱角尖锐的碎石块变成近似球状等轴颗粒,且初始阶段粒度下降很快但粒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继续减小,反而会出现团聚或吞并现象。球磨30h后的颗粒粒度分布较均匀,其平均粒度为3μm。  相似文献   

8.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含Ni和Cu的(Zr56Co28Al16)100-xYx(x=0,1,2,4)大块非晶合金(BMGs),对ZrCo-Al-(Y)系BMGs的结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随Y含量增加,过冷液相区宽度(△Tx)从x=0的50.0K增加到x=2的59.2K;室温压缩断裂强度(σf)和塑性变形量(εp)分别从x=0的1 785 MPa、0,增加到x=2的1 965 MPa、4.1%。(Zr56Co28Al16)98Y2非晶合金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能,且具有76GPa的低杨氏模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压痕技术在被测试样品的表面引入压痕及微裂纹,以控制热震微裂纹的扩展取向,在较宽温度范围内(300~1100℃),对Al2O3和Al2O3/Ni(Ti)复合材料的热震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2O3/Ni(Ti)复合材料的热震稳定性明显高于单相Al2O3陶瓷,这归因于复合材料与单相陶瓷在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沉积及热硫化法制备了核/壳结构Fe/FeS2纳米线,研究了硫化过程对纳米线体系磁特性的影响。试验中,通过直流电沉积方法,可以在纳米孔洞高度有序排布的阳极氧化铝模板中制备Fe纳米线,之后部分溶去模板,再经450℃硫化处理,Fe纳米线表面可形成"毛刷"绒状物FeS2,从而形成核/壳结构Fe/FeS2纳米线。结果表明,随着高温硫化处理,Fe纳米线直径略有减小,且择优取向发生变化,并引起复合纳米线饱和磁化强度及矫顽力增强,主要认为是由于核/壳复合结构的形成引起纳米线体系静磁耦合作用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B_2O_3助烧剂对(Zn_0.5Mg_0.5)Nb_2O_6陶瓷的烧结温度、微观结构、相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烧剂B_2O_3的添加有助于降低(Zn_0.5Mg_0.5)Nb_2O_6陶瓷的烧结温度,可以将(Zn_0.5Mg_0.5)Nb_2O_6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到950 ℃.其中掺杂2%B_2O_3(质量分数,下同)的(Zn_0.5Mg_0.5)Nb_2O_6陶瓷,在950 ℃烧结可获得结构致密的烧结体,并且具有较佳的介电性能:ε_r = 20.7,Q×f= 60156 GHz.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三效催化反应过程中热老化对Pd/Al_2O_3选择性催化NH_3反应性能的影响。在稀/富循环流中进行稳态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和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温热老化导致活性金属钯的分散度降低、颗粒尺寸增大、Pd~(2+)活性物种的相对比例下降,这些微结构变化促使催化剂的三效活性降低、氨选择性增加。热老化诱导催化剂表面活性钯颗粒明显增大,较大的钯颗粒有助于NO解离生成活性氮物种,进而与氢反应生成NH_3。  相似文献   

13.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类球形镍钴铝前驱体Ni_(0.94)Co_(0.04)Al_(0.02)(OH)_2与锂盐Li OH·H_2O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球形镍钴铝酸锂Li Ni_(0.94)Co_(0.04)Al_(0.02)O_2正极材料,研究了煅烧温度对合成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和EDS对Li Ni_(0.94)Co_(0.04)Al_(0.02)O_2正极材料粉末的结构、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采用充放电测试和循环性能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45℃制备的Li Ni_(0.94)Co_(0.04)Al_(0.02)O_2正极材料层状结构较好,Ni、Co、Al三种元素分布均匀,具有最高的放电比容量和优良的循环性能;在2.8~4.3V内,0.1C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21.6 m Ah/g,1C倍率下5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感应加热制备了Mg96.32Er2Zn1.5Zr0.18合金,对合金进行热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技术、能谱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合金不同状态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铸态Mg96.32Er2Zn1.5Zr0.18合金呈现树枝晶结构,相组成主要为α-Mg相、X相和W相;经过热处理后,合金的树枝晶组织得到完全消除,X相逐渐溶入基体中,合金晶粒尺寸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热处理工艺为530℃×8 h时,合金的X相完全溶入基体中,W相的形态发生变化,由网状转变成谷粒状,同时热处理过程中还析出部分细小的谷粒状W相。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直径为3 mm的Mg_(81)Ni_8Zn_5Y_6非晶复合材料,并分别在473和773 K条件下对材料等温热处理5 h。采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分别对铸态、热处理态复合材料的组织、相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长周期(LPSO)相的热稳定性及不同长周期(LPSO)结构间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铸态Mg_(81)Ni_8Zn_5Y_6非晶复合材料的LPSO相为14H结构;473 K热处理5 h后,LPSO相转化为18R结构;773 K热处理5 h后,LPSO相转化为稳定的6H结构;成分和热处理温度均对长周期转化类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以ZnO为吸收剂,铝溶胶热分解所得Al2O3为填料,聚乙烯醇(PVA)为粘结剂制备ZnO/Al2O3复合吸波涂层。研究了喂料制备工艺对复合涂层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背散射电子(BSE)扫描电镜结果表明,ZnO均匀的分布在喷涂后所得的涂层中。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喷涂后所得涂层中有ZnAl2O4相,复合涂层的相组成和孔隙率与喂料制备工艺有关。X波段(8.2~12.4 GHz)复介电常数测试表明,通过控制喂料制备工艺能调节复合涂层的复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镀法,将金属Ag粒子致密镀覆在自制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制备了具有高导电特性的PS/Ag复合粒子,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表面粗化处理、AgNO3/PS质量比和NH3·H2O浓度3个因素对复合粒子的体积电阻率产生了重要影响;粗化处理在PS微球表面引入了磺酸基团,提高了PS微球表面的电负性和亲水性,对包...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法合成分散性良好的CdS纳米颗粒,并采用声化学法在颗粒外包覆TiO2壳层,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光催化特性.讨论了水热反应温度保温时间与晶粒尺寸、结晶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声化学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与陈化时间对壳层生长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漫反射光谱、光催化性能测试等手段表征CdS颗粒的尺寸、形貌及CdS/TiO2的结构与光催化特性.结果表明水热过程中,提高反应温度、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产物的结晶性.声化学合成CdS/TiO2复合材料过程中,超声作用能促进核壳结构的形成.提高前驱溶液的浓度,在获得CdS/TiO2核壳结构的同时会析出TiO2纳米粒子.在降解甲基橙的实验中,CdS/TiO2材料表现出比单组分材料更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阳极氧化铝为模板通过电泳沉积法制备Zn0.95Co0.05O纳米线和纳米管,并对电泳沉积法制备纳米线(管)的机理进行研究。系统的结构表征表明所得的纳米管和纳米线是由8~15nm的纤锌矿纳米晶构成的多晶结构,Co2+离子以代位掺杂形式掺入晶格,取代了晶格中的Zn2+离子。磁性表征显示制备的纳米线和纳米管具有室温铁磁性。由于Co在纳米线(管)中表面择优分布,纳米管的磁性明显高于纳米线。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以核壳结构BaTiO3@Dy2O3纳米颗粒填充的聚偏氟乙烯基复合材料。系统分析了不同反应介质对复合材料及其介电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的铁电行为。结果表明,分散介质可以影响合成中纳米颗粒和高分子基体的吸附行为,以异丙醇为反应介质可获得介电常数更高、介电损耗和电导率更低的一定体积比的均相纳米复合物(测试频率范围100Hz~1MHz。电滞回线结果显示,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和聚偏氟乙烯相比,电位移明显提升,即能获得更好的储能效果。Dy2O3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改善介电性能。异丙醇为反应媒介、体积比10%的纳米复合材料,在1kHz下介电常数可达20,介电损耗为0.06,电导率低至6.3×10-10S·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