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逐渐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顽疾,这与雨水资源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顺应城市雨洪管理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趋势,建设海绵城市逐渐成为我国新时期解决城市水问题并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方向与新思路。文章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例,对佳木斯市海绵城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程技术措施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并对推进佳木斯市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多尺度海绵城市系统雨洪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的开放性与流动性使城市洪涝灾害的产生具有多尺度特征,海绵城市系统中也存在多种规划建设层级与尺度,且各层级尺度下的规划建设内涵与雨洪控制目标各不相同。本文基于SWMM模型,以位于广州市的三个不同空间尺度区域(局域集水单元、城市汇水区、城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解析、海绵改造方案设计与模拟的方式,对不同尺度海绵系统雨洪控制措施的合理设置,以及实现城市排水治涝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控制目标进行系统性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尺度海绵系统中应通过微观控制措施实现系统径流、出流要素控制,在中、大尺度海绵系统中应通过兼顾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管渠与调蓄设施、源头与终端结合的控制措施,分别实现流量峰值的控制与积水情况的缓解。研究可为海绵城市的统筹规划建设及不同单一尺度区域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提供明晰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增多,国内等"大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针对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城市水资源综合开发与治理的角度,明确海绵城市的内涵,提出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雨洪资源利用现状甘肃省雨洪资源利用起步比较早,主要是用于集雨灌溉农田和农村居民生活饮水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为出发点,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意义,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利用雨洪资源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该文对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不足,结合实际提出适合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方法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下垫面发生变化,使城市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为有效缓解城市洪涝灾害,本文选取未来科学城北区和亦庄X35号海绵调蓄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3场降雨径流过程进行率定和验证,概化并构建SWMM模型,峰值流量误差均小于20%,符合相关规程的精度要求;通过预设研究区域未来新建的3种不同海绵城市建设措施方案,以地表总径流量、峰值流量作为参数,分别对比分析两个研究区域不同措施对雨洪调蓄的效果差异:未来科学城北区绿色屋顶效果最好;亦庄X35号调蓄区,雨强较小时透水铺装效果最好,雨强较大时雨水花园效果最好。结果表明,不同地块、不同措施的雨洪调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或措施布局时需进行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城市雨洪城市雨洪灾害是中国的很多城市发展和管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所谓城市雨洪,即对城市化地区的降雨产流、管网汇流与河道行洪过程中的径流的统称。城市雨洪管理是针对城市中存在的洪水灾害、水资源短缺、水循环利用和环境优化等问题,全面统筹考虑雨水的资源价值,从简单地排洪发展为雨洪综合利用的现代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城市雨洪资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城市雨洪是一种灾害,又是重要的水资源。将城市防洪与雨洪综合利用相结合.是新形势下城市水资源与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析了目前城市水资源与环境管理现状以及综合利用雨洪资源对城市供水、防洪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借鉴国内外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与治理的经验,提出了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津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地区,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改变了该县天然状态的水文机制,使雨洪管理问题突出。在近年来的城镇发展和规划中引入低影响发展的理念,通过不同的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和政策措施的引导,充分利用城市雨洪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雨洪排涝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街道积水回流对地下管网排水影响显著,为了反映地表回流的影响,提出了包含街道和管道的双层排水结构模型,通过虚拟连接通道进行地表和地下排水系统的水量交换,并推导了通道过流量的计算方法,实现了街道积水回流的模拟,建立了完整的城市雨洪排涝计算模型。利用典型案例对模型计算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模拟街面积水和过流过程,在发生街道漫流的情况下,计算结果合理,较传统模拟方法更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12.
城市雨洪径流模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遭遇极端暴雨引发严重内涝灾害呈现加剧态势。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通过建立数学模拟模型,研究城市雨洪产汇流和径流排泄过程,评估区域淹没损失风险,并进行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优化和内涝预警预报等工作。通过综合国内外城市雨洪径流模型研究文献和应用实例,归纳模型概念,结构和分类,对比分析典型模型特点和应用,得到模型不足和应用局限性,尝试给出解决思路,并指出模型发展具有多技术融合和模块化商业化的趋势,对于借鉴和指导模型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城市雨洪控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浙江省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发展和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引起城市暴雨增多、径流量增大、蓄水空间缩小等系列水文效应,从而导致城市雨洪加剧,洪水风险增大。雨洪控制是缓解浙江省城市防洪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参考国内外雨洪控制技术,结合浙江省城市特点,提出削减暴雨径流量和科学规划城市排水的城市雨洪控制措施,从城市规划和雨洪控制相关文件制订、统一管理、加强雨洪控制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城市雨洪控制措施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雨水系统是关系到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技术、政策、管理、体制等众多方面。在城市雨水系统建设时应将防洪排涝、径流污染控制、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源头-汇流-末端"相结合,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新型雨水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以宜兴市宜城街道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研究。通过对宜兴市概况、降雨、地形及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现状洪涝问题的分析,在考虑了整个宜兴市及其上下游的情况后,提出了宜城街道外来洪水应对措施、内涝控制措施以及雨洪资源收集利用措施,为解决城市洪涝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大兴机场海绵系统为例,根据降雨径流资料,建立暴雨雨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模拟不同海绵设施组合情景下的水文过程。结果表明:在不同设计暴雨条件下,绿色基础设施、景观湖以及组合方案均能削减洪峰流量、延迟洪峰时刻;组合方案的雨水控制效果最为显著,5 a重现期下,出口处洪峰流量削减率和雨水总量控制率分别达41.5%和79.9%;景观湖的蓄滞作用在不同的重现期下对出口流量的影响时段不同,景观湖在低重现期下蓄积降雨过程中的雨水,削减降雨初期外排出口的流量,而在高重现期下蓄积空间主要用于降雨后期的雨水汇流的收集,在出口段明渠退水过程中减少外排雨水;绿色基础设施在上游区域的溢流量削减率达到10.6%,在洪峰削减、延迟峰值时刻上表现明显;上游连接景观湖后造成的回流会导致退水时长增加,在高重现期下回流雨水占用明渠蓄水空间,可能增加上游管网的溢流风险。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雨洪利用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勘查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深圳市雨洪利用分为山区、河道、城中村、新建成区和将建设区5类,并提出了相应的雨洪利用模式;在空间分区上,将全市划分为深圳湾、东部沿海、西部沿海、东江水系和茅洲河流域5个分区.根据各分区雨洪开发规划,汇总得到的深圳市年可利用雨洪资源量超过5亿m3,雨洪利用设施年均创造的经济效益达11.24亿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北方城市水资源紧缺而雨水资源却未被充分利用这一情况,以邯郸市为背景,探讨了适合北方城市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的两种雨洪利用工程模式--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顶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模式;同时针对城市道路降雨径流污染严重以及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通常超过城市污水的现状,分析了雨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并与灌溉水质标准进行了对比;对路面径流的水质特性、次降雨产流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等方面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污染物冲刷排放规律数学模型,为城市道路径流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城市雨洪多功能调蓄技术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在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中建造雨水多功能调蓄设施既可以减少雨水资源的流失,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削减洪峰流量、缓解城市水涝,又可以高效率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简略地论述这种设施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并以北京为例,讨论了多功能雨水调蓄措施在北京和我国其他城市的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以唐山市中心区(路南区、路北区、开平区)为例,分析城市化对城市水文的影响,探讨城市洪灾的成因,分析洪灾产生的危害及城市化对地下水的影响,制定城市雨洪管理技术措施,为减少城市洪灾,合理利用雨洪资源,补充地下水等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