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不同水平下拉伸速度、试验长度、试样宽度等参数和卷烟纸纵向抗张强度、伸长率及断裂时间的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测试参数对卷烟纸机械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提高卷烟纸纵向抗张强度及伸长率测试结果一致性的方法.结果表明:①在5~30 mm/min范围内,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加,卷烟纸的纵向抗张强度略有增加,伸长率略有减小,断裂时间显著降低;②在100~260 mm的试验范围内,随着试验长度的增加,卷烟纸的抗张强度、伸长率均呈负相关关系,断裂时间呈线性增加;③为保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测试卷烟纸机械性能时,拉伸速度设定在18~20 mm/min范围内,且试样宽度的误差应控制在±0.1 mm.  相似文献   

2.
纸张抗张强度测定仪简易调速计算袁健(潍坊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261041)关键词抗张强度测定仪调速计算因各企业生产工艺、品种不同,生产的纸张抗张强度指标值不同,所以在测试时需先做预测试验,求出试样在20±5s断裂的加荷速度。下面介绍的简易调速法,既不...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橡胶、塑料涂覆织物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顶破强力测试方法多样和标准不尽相同现况,为考察不同方法的异同点和其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对13种橡胶、塑料涂覆织物试样进行了顶破性能测试;通过相关性检验分析了顶杆尺寸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应用漆酶改善未漂硫酸盐木浆的强度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了漆酶处理对未漂硫酸盐木浆强度特性的改善,并对过程中添加介体、酚类物质以及分离木素等不同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处理的针叶木未漂硫酸盐浆其湿抗张强度和湿耐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仅用漆酶处理的试样手抄片的湿抗张强度提高了40%左右,漆酶加上分离木素处理试样手抄片的湿抗张强度提高了57%.而干强度均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湿强度变化明显;紧度略有提高,但程度较小.提高处理温度并不能提高纸浆的物理强度.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皮革抗张强度的测量方法,依据QB/T 2710-2005《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标准测试皮革抗张强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抗皮革张强度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方法,对不确定度各个分量进行了评定、合成,最后给出了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同时对降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提出了2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梯形撕破强力结果的准确性,探讨了制样和测试时易出差错的切口长度与夹持角度对织物梯形撕破测试结果的不利影响,针对上述两种影响因子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其显著性.该试验结果表明,当试样的切口长度不同时,经纬向撕破强力的F检验值分别为1.02、1.49;当试样的夹持角度不同时,经纬向撕破强力的F检验值分别为14.6...  相似文献   

7.
针对条样法测试机织物拉伸断裂强力时,试样的不同夹持角度对结果是否有影响,本文设计了相关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计算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在试样夹持角度可控的试验条件下,试样的夹持角度偏移越大,测试反映的机织物样品拉伸性能越差,测试结果的可信赖度也越低;在试样夹持角度不可控的试验条件下,测试结果的可信赖度会明显降低,远不如可控试验条件下测试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非织造布亲水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辐照工艺,使丙烯酸与聚丙烯非织造布发生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阻聚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测试了接枝前后试样的抗张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阻聚剂可抑止单体均聚反应的速度,提高试样的接枝率,防止反应体系出现凝胶化;单体浓度、辐照剂量对接枝率有明显的影响;接枝改性试样的亲水性明显改善,且抗张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针织内衣吸湿发热性能测试结果的误差,对组合试样测试前的放置位置、温度传感器探头的插入深度、试样放置方向、试样缝制面差异和风速等5个参数对针织内衣吸湿发热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作了试验.该试验结果表明,组合试样测试前的放置位置、温度传感器探头的插入深度、试样放置方向、试样缝制面差异和风速对试样吸湿发热性能测试结果有影...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混合物含量的检测效率,在对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在95℃ ~ 100℃、75%的硫酸中耐酸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对比试验,得出了快速定量测试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混合物含量的方法为:每克试样放入100 mL经水浴预热到95℃~ 100℃的75%硫酸中,不停摇动2 min.对快速测试法的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和F检验分析后证明,与GB/T 2910.11标准方法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改进后的检测方法后,每个试样可以节约硫酸用量50%,缩短检验溶解时间96%以上.  相似文献   

11.
几乎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用高容量测试仪(HVI)测试棉样的试验室。这种仪器被棉农、育种公司、轧棉商。提供测试服务的政府机构和纺纱厂普遍采用。HVI能快速测试出棉花样品颜色、含杂率、长度和长度均匀性、强度和伸长。这些仪器一般每小时能测100个试样,试样重量要求在70-100g之间,可进行连续测试。根据ITMF、ISO和ASTM等国际标准的要求,这些棉样需在相对湿度为的%、温度为20℃的标准试验室环境下进行预调湿。一个能容纳1000个试样的空间在测试前需预调湿24小时。预调湿的目的是让试样达到一定的含湿率和温度平衡,使在世界不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经编间隔织物和海绵材料透气性能和热湿传递性能的测试研究间隔织物的舒适性能,详细介绍性能测试过程中的试样选择、测试仪器、测试方法、测试条件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间隔织物的透气性能优于同等厚度的海绵,而其热阻和湿阻均小于海绵,因此间隔织物是一种透气、透湿、导热较好的材料,是制作休闲服装、内衣面料、坐椅床垫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丝胶对纤维素纤维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义绘 《国外丝绸》2006,21(1):11-12,35
主要研究丝胶对纤维素纤维表面的改性。采用ESEM(电子扫描电镜)和FTIR—ATR(傅立叶红外光谱一衰减全反射光谱)测定纤维素表面的丝胶固着;整理试样上的丝胶含量可以通过酸性染料Supranol BordeauxB染色后织物的K/S和L值计算;对整理后织物的游离甲醛含量、折皱回复性、抗张强度、抗静电性、回潮率进行了测试。ESEM和FTIR-ATR的测试结果表明,丝胶在棉织物表面固着成膜,随着整理液中丝胶的浓度增加,整理后织物上的丝胶含量也增加,染后试样色泽加深,游离甲醛含量降低;而抗张强度和折皱回复角变化则很小。同时,随着丝胶浓度的增加,试样的电阻值急剧降低,回潮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对莱赛尔短纤维前处理时要将试样在20℃蒸馏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为了评估浸泡时间对莱赛尔短纤维湿断裂强度的影响,采用GB/T 14337-2008《化学纤维 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设置了 5档浸泡时间,测试了试样的湿断裂强度,分析了浸泡时间对莱赛尔短纤维湿断裂强度的影响.该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莱赛尔短纤维的干断裂强度分...  相似文献   

15.
探讨以客观指标为输入参数的织物热湿舒适性预测效果.测试了36种针织试样的6个静态客观热湿舒适性评价指标以及4个主观热湿舒适性评价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以静态客观评价指标为输入参数、以主观评价指标为输出参数的织物热湿舒适性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其中8种针织试样进行检验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织物的主观热湿舒适性,其预测绝对误差范围在0.04 ~1.25间.  相似文献   

16.
探讨单向导湿织物的试织要点及其性能。通过改变纤维原料、织物纬密、织物表里层组织,设计了5种具有单向导湿性能的接结双层织物试样;介绍了5种织物试样的规格;总结了试织中的技术要点;分析了试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最终成功试织了5种单向导湿织物;测试了试样的导湿性能,结果表明:各试样织物的导湿性能均较显著。认为:通过改变表、里组织结构,配合不同的纤维原料,织物单向导湿性能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透湿性、毛细管吸湿和滴水扩散试验来评价4种不同混纺比的竹棉混纺针织物的湿舒适性,介绍了试样的准备、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分析。分析得出:混纺比不同时,这4种针织物的湿舒适性能有所不同;纯竹纤维针织物的透湿和放湿性能最好,对液态水的吸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孙洁 《中国纤检》2014,(22):79-83
对不同纤维含量、线圈密度袜装的厚度、透气率、芯吸高度、透湿率等热湿指标进行测试,并使用模糊数学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工具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得到各项试样的热湿舒适性优劣秩位,并进一步利用主观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棉、麻纤维的热湿舒适性较好,再生纤维素纤维和竹原纤维次之,最差为聚酯纤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厚度和线圈密度较小的针织袜,其热湿舒适性较好。同时,组织结构对热湿舒适性的影响要强于厚度和线圈密度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垂直芯吸法和滴液法对4块常见医用非织造材料进行导湿性测试,从水液温度、试样厚度、平方米克重及非织造材料上的轧点数等因素测试试样的导湿性.测试结果表明:非织造材料的导湿性随着水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试样厚度、平方米克重、轧点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不同纤维、不等量试样、不同烘测时间的测试结果,分析了烘箱测潮过程中纤维的散湿规律,初步探讨了烘箱测潮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